朱雪堅
《語文課程標準》對于本學段的習作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三年級學生,十來歲的孩子,生性活潑好動,喜歡直觀形象思維,模仿能力較強,思維活躍,有著極強的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但是他們語言積累較少,生活經(jīng)驗不豐富,想表達清楚并不容易。因此筆者認為,在寫作中只有孩子樂于表達,才會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策略:
一、確定目標,注意策略
1.把握目標,難度適當,樂于表達。三年級是學生習作的起步階段,在教學時可以采用提醒、填空的方式,降低難度。課文第五課是《雪兒》,文章最后,引導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描述我和“雪兒”告別的情景。讓孩子想象和好朋友再見的場景,你會說些什么,好朋友會說些什么,他們的動作又是什么,引導孩子把當時的情景說清楚。
2.貼近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有話可說。三年級上冊22課《掌聲》第 3 小節(jié),這一小節(jié)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聯(lián)系緊密。在課堂上,教師提問時,一個平日不愛舉手回答問題的同學他答得特別精彩,班上不覺爆發(fā)出熱烈的掌聲。這個情景與課文中的情景非常相似,趁此機會,讓學生仿寫,孩子們有話可說,自然樂寫。
3.規(guī)范語言,嘗試運用,提高語文素養(yǎng)。對于三年級的學生, 語言表達能力較差,有的甚至寫的語句不通順,事情說得不清楚。在習作教學中,要注意孩子語言的規(guī)范,盡量用于書中的語言表達,使那些優(yōu)美的語言內(nèi)化到孩子的心中?!洞笞骷业男±蠋煛返?小節(jié),他暗想:“……”指導學生寫出心理活動,并且注意冒號的用法?!端巷w機》是一篇童話,饒有興趣的為孩子介紹了水上飛機,課文第七小節(jié)以總分的構(gòu)段方式介紹了其它用途的水上飛機。課后第四題:如果讓你造水上飛機,你還想讓它發(fā)揮怎樣的作用,運用總分的寫法,寫一段話。設計一下教學環(huán)節(jié):“我的兄弟有很多。有的 , ;有的 , ;有的 , ……先請每一位學生寫設計的一種水上飛機,然后再連起來組成一段話。這樣,既降低了難度,又提高了學生的習作興趣。
4.激勵評價,增強自信,樂于交流。在評價時以激勵性評價為主,提高習作自信心。在班級交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他人,發(fā)現(xiàn)他人優(yōu)點,并學習他人的優(yōu)點以完善自己的練筆。因而在交流時要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先說說其他學生的“亮點”,再指出不足。
二、根據(jù)教材,加強練筆
目前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是以閱讀教學為主。越來越多語文教師達成共識,語文課不只是幫助學生理解思想內(nèi)容,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據(jù)成段的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根據(jù)課文的特點,選擇適當?shù)慕嵌?,使學生通過練筆,對課文的句式、段式、立意和寫法上進行模仿。
1.仿寫,依托文本,內(nèi)化語言。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九課《少年王勃》第2小節(jié),通過側(cè)面描寫,突出王勃的才華橫溢。在課堂上,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比較難的問題時,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仿照課文內(nèi)容進行仿寫。第10課《大作家的小老師》第2小節(jié),他暗想:“”指導學生寫出心理活動,并且注意標點符號的用法。安排練筆內(nèi)容:今天是母親節(jié),我為她精心準備了禮物。我想: ?!逗5资澜纭返诙危偡值膶懛▽懸欢卧???偡值膶懛ㄊ亲畛R姷亩温浣Y(jié)構(gòu),因此對于三年級的學生,是鍛煉他們言之有序的重要形式。教學中,可以“我們的課間活動真是豐富多彩??!”指導學生觀察課間活動,寫一段話?!爸参锏娜~子形態(tài)各異。”指導學生收集各種葉子,寫一段話。
2.續(xù)寫,深化文章主題,激發(fā)想象。語文教學的核心是語言和思維的訓練,優(yōu)秀的表達必然是錘煉思維的結(jié)果。因此,語文教學中要重視思維能力的訓練,尤其要重視想象能力的訓練。只有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才能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愿望。續(xù)寫不但能反應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能鍛煉孩子的想象能力。本冊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寫得富有情趣,能喚起讀者的感情共鳴,是訓練小練筆的好教材。教師可讓學生通過合乎情理的續(xù)寫想象,變成自己的作品?!度溩印穼懥诵∝i、小牛、小猴三個小動物分別對待三袋麥子的不同處理方式,小豬一下吃完,享受美味;小牛吃一半、存一半,非常節(jié)儉;小猴全種下了地,收獲了很多麥子。可以設定這樣的情境:如果他們再次相遇,他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3.補寫,豐富文本內(nèi)涵,促進理解。一位藝術(shù)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對于一位高明的畫家來說,著墨處是畫,空白處也是畫。”同樣,在我們的閱讀教學中,文本語言也包含著許多“不確定”與“空白”,或含蓄,或簡練,給學生的思維留下想象、延伸的空間。學這樣的文章,可以抓住“空白”,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補寫訓練,把寫得簡練的地方寫具體,把寫得含蓄的地方寫明白,把隱性的因素顯性地展示出來,從而激活文本靈性。蘇教版教材中有許多處這樣的內(nèi)容,在教學中,可以挖掘文本內(nèi)涵,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比如:在教授《雪兒》時,可以讓學生描述“我”和“雪兒”告別的情景;《日月潭的傳說》中人們重見光明,會怎么說怎么做,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一直堅持抓好隨文練筆。
實踐證明,這樣很容易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對作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作文中提高作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