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90后”輔導員加入了高校輔導員的隊伍中,并逐漸成為高校思想教育陣地中新的主角,而面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95后”新一時代大學生的出現(xiàn)、教育體制的改革等難題,如何有效的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梳理新的職場角色和確定人生定位等難題,成為新時代“90后”輔導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90后;輔導員;挑戰(zhàn);方法
一、新形勢下“90后”輔導員面臨的外部挑戰(zhàn)
(一)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高 速發(fā)展帶來的挑戰(zhàn)
21世紀以來,“互聯(lián)網(wǎng)+”、“云”等新概念的提出,加快了網(wǎng)絡信息技術在各個領域的推廣和運用,高等學校作為網(wǎng)絡信息傳播的前沿陣地,正不斷的被其革新。高校輔導員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擔負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加強個人對信息知識的學習,提高對信息的獲取和運用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以不斷適應時代的需求。同時,網(wǎng)絡信息技術給高校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新的方式,一方面,手機、網(wǎng)絡能大大滿足廣大學生的各種生活和心理需求,使學生能很快捷的了解各種新鮮的事物;另一方面,信息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到教學上,微課、精品課程、視頻等新媒體教學材料的使用,提高教學的生動性,同時學生在教室外時間也能自學??傊?,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是一把雙刃劍,在滿足大學生各種求知欲的同時,也給輔導員帶來不少難題,學生很容易接收到各類信息,但缺少較強的辨認力,如何強化學生的辨別力,這是需要輔導員面對和解決的問題[1]。
(二)所面對的大學生群體的變化帶來的挑戰(zhàn)
根據(jù)2017年高校新增大學生的年齡分布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大部分學生基本是95后,而00后學生也在逐漸占領舞臺,新一輪不同年代學生的出現(xiàn),給大學教育工作業(yè)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95后”生長在一個物質文化經(jīng)濟信息等多領域全面高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在生活、思想、行為上與以往學生存在著些許不同,他們擁有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有著強烈的“成熟感”,但缺少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思想上活躍,樂于接收新的事物,但缺乏耐力和辨別事物的能力;行動上,創(chuàng)新意識較強,行動能力較差,且缺乏抗挫性和艱苦奮斗的品質。另外高校新生心理測試結果表明如今有部分大學生在入學之前已存在心理問題,且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趨勢?!?0后”輔導員只有了解了所面對的學生群體的這些特征,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
(三)新形勢下教育體制的改革所帶來的挑戰(zhàn)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朝著更適應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方向不斷深化,給高校學生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具體如下:第一,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對人才的數(shù)量提出了要求,社會的教育模式由精英化向大眾化方式發(fā)展,導致高校學生數(shù)量增多,學生的生源地、地域文化更加多樣化,不少大學存在多個校區(qū),對學校的綜合辦學能力提出了要求;第二,“學分制”的管理模式,提高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主觀能動性,但分散的教學模式需要輔導員不斷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第三,畢業(yè)生與就業(yè)單位之間的互選模式,增加了大學生就業(yè)選擇的靈活性和難度,對“90后”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就業(yè)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90后”輔導員處在三十而立之前的人生階段,具備較強的工作熱情和追求成功感的迫切愿望,但是大部分“90后”輔導員基本上剛從高校畢業(yè),對于“輔導員”這個新的身份尚未能完全適應,“90后”輔導員需要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對輔導員的職業(yè)特點有一定的認識,以便做好育人工作。
二、“90后”輔導員自身存在的問題
(一)自身角色定位壓力
“90后”輔導員具備90后的特點,具備較強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新意識,但缺乏耐力和艱苦奮斗的精神。當前高校大學生基本是“95后”,從年齡上看,“90后”輔導員是距離他們最近的,具有同時代人所具備的困惑和不足,且從事輔導員工作不久,經(jīng)驗不足,對輔導員工作的性質和內容尚不熟悉,如何處理好自我提升和教育學生的雙重任務,以及兩者如何在相處中把握好“亦師亦友”的關系,做好管理者和朋友,領導者和服務者的角色變換,是“90后”輔導員所需要面對的難題。
(二)心理壓力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輔導員的工作,那就是“凡是與學生相關的事情都屬于輔導員的工作范疇”,面對繁瑣工作和各種社會壓力,輔導員也易產(chǎn)生各種心理問題,尤其是剛入職的“90后”年輕輔導員,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工作努力,卻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心理容易產(chǎn)生自卑感;第二,工作的繁瑣性和責任的重大容易讓輔導員感覺心理疲憊;第三,年輕輔導員缺乏經(jīng)驗,時常擔心工作中會出現(xiàn)問題,長期處于殫精竭慮的狀態(tài)下,會導致心理焦慮;第四,輔導員日常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到學生各種事務中,無暇顧及關系自身的職稱評定、教學等其他個人工作,付諸的勞動得不到應有的待遇,會使年輕輔導員心理失去失衡。輔導員心理健康與否關系到工作的效率、精神風貌等問題,在面對眾多的心理壓力,“90后”輔導員掌握如何自我心理調節(jié)的方式,對于做好學生工作有重要的意義[3]。
(三)生活壓力
“90后”輔導員基本上剛步入工作崗位,可能面臨著家庭、經(jīng)濟等個人問題,而輔導員的工作模式基本是“白+黑”、“5+2”狀態(tài),時刻圍繞著學生,這種工作模式無形中給輔導員帶來了許多壓力,同時需要獲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因此,“90后”輔導員面臨著生活和工作的壓力。
三、如何應對“90后”輔導員面臨的困境
(一)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調整自身角色定位
輔導員具備高等學校教師和管理者的雙重身份,主要承擔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時代背景下,面臨著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學生群體的變化,“90后”輔導員要正確定位自身角色,學習和掌握與學生談話的技巧、學生就業(yè)指導以及相關的管理方法,扮演著教育者、管理者導者等多種角色,然而,輔導員扮演的角色越多,其產(chǎn)生的沖突就更多。如何做到既是嚴厲的管理者又是學生的貼心朋友,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這就要求他們能夠根據(jù)工作的環(huán)境、內容、對象等因素,“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地選擇、調整身份定位,從而能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扮演好相應的角色。
(二)增強信息化能力,引領網(wǎng)絡育人共同體
自2004年中央16號文件提出要“主動占領網(wǎng)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的要求[1],國內各高校積極響應號召,從建設“數(shù)字校園”到“智慧校園”,不斷在學校管理和教書育人等領域提高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在學生工作信息化的發(fā)展趨勢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要熟練掌握信息的獲取和操作能力,將網(wǎng)絡信息技術應用到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教學過程中,提高對信息的認知、應用和教育能力,逐漸樹立信息化環(huán)境下主體的網(wǎng)絡意識、“互聯(lián)網(wǎng)+”意識以及網(wǎng)絡安全教育意識,不斷增強信息化能力?!?0后”輔導員要學會用信息手段將不同的教書育人的方法整合成一個網(wǎng)絡育人共同體,引導學生適應信息化教育環(huán)境,同時利用網(wǎng)絡完成工作內容的信息化積累,形成信息化工作體系。
(三)加強培養(yǎng)和關注,增強其工作經(jīng)驗和能力
剛進入職場的“90后”輔導員,具備較高的可塑性和工作熱情,但同時面臨著各種壓力,缺乏對輔導員職業(yè)的深入了解,容易產(chǎn)生各種困惑,這就要求高校要重視對年輕輔導員的培養(yǎng),通過組織針對性的崗位培訓,減少工作中的迷惑和不適應,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效率。其次,“90后”輔導員隊伍正處在成家立業(yè)的人生階段,高校要適當提高其工資待遇,增強其幸福感。最后,高等學校要形成一個合理的業(yè)績考察體系,通過合理規(guī)范的職稱評定機制鼓勵年輕輔導員努力地成長[4]。
(四)關注心理健康,健全輔導員心理咨詢機構
輔導員的心理問題主要來源于繁雜無章、付出的努力不被認同的學生工作,高校應按照1:200的比例配備專職的輔導員,制定科學規(guī)范的學生事務分配體系,使繁雜的工作有條有理;同時高??梢詾檩o導員配備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定期安排輔導員進行心理測試,成立輔導員的個人心理檔案,對存在心理問題的輔導員進行積極引導和治療,不能對他們存在任何歧視和冷漠,盡最大程度的幫助他們。
參考文獻:
[1]劉宏達,許亨洪.信息化環(huán)境下高校輔導員的素質提升與工作創(chuàng)新[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6,(60-65).
[2]呂麗峰.對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新思考[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12:85.
[3]田偉力.高校年輕輔導員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及調適策略[J].教育探索,2012(7).
[4]徐超.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工作探析[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6.
作者簡介:魏丹丹(1990—),女,漢族,安徽阜陽人,工學碩士,輔導員,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