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年的幼兒入園中,因為各種原因,在入園后產生焦慮,緩解孩子入園焦慮是現(xiàn)在幼兒和家庭園面臨的最大問題。孩子焦慮的原因,除了幼兒園的原因外,家庭的影響也是重要的原因。通過對孩子產生焦慮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緩解孩子焦慮的幾點建議和策略,希望可以通過這幾點建議和策略,能發(fā)揮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的效果。
關鍵詞:入園焦慮;家長;幼兒園;入園準備;入園調查
近年來,幼兒入園產生焦慮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受到各界的關注。本文就幼兒入園產生焦慮的問題,通過對產生原因的探析,提出了緩解幼兒入園焦慮的策略,加強家園配合,將幼兒入園焦慮發(fā)生的概率降到最低和解決已經(jīng)產生焦慮的孩子遇到的問題,緩解焦慮。
一、幼兒入園焦慮的成因
幼兒進入幼兒園時,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入園焦慮,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主要是由幼兒園、家庭、幼兒自身、家長自身這幾方面造成的。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在家庭教育中,許多家長教育方式錯誤。比如,父母或者親人會經(jīng)常說,如果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幼兒園區(qū),讓老師來進行管教或者嚇唬孩子說送到幼兒園就不再接回來了等等言論。在孩子剛進入幼兒園時,對于幼兒園的不熟悉會導致孩子產生緊張、恐懼等焦慮情緒,進而哭鬧。有的孩子面對這種情況時就會想起父母親人所說過的話,認為老師很兇,家長不會來接自己,會讓自己一個人呆在這里等想法,這樣都會增加孩子產生緊張、恐懼等焦慮情緒的幾率,對孩子不利。
(二)幼兒園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幼兒園的生活方式主要是進行集體的活動,生活規(guī)律與家中的生活大不相同,這就造成了孩子對幼兒園生活方式的不適應,帶來壓力和不安。其次,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一般會比較溺愛,管教放松,在幼兒園老師的教育就比較嚴格,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最后,在有的幼兒園,老師的出格或者違法犯罪的行為,對孩子產生心理、生理上的傷害,留下心理陰影,等孩子再次進入其他幼兒園時就會產生嚴重的焦慮癥狀。
(三)幼兒自身的原因
對于剛進入新環(huán)境的幼兒而言,首先,在心理上對父母親人的依賴嚴重,在家中自己是家里的中心,備受呵護。而在新環(huán)境中,在父母親人不在身邊的時候,就會產生緊張,擔心自己會被人忽視。其次,幼兒性格內向,不喜歡與其他小朋友交流,逐漸使自己孤立,誘發(fā)焦慮情緒產生。
(四)家長自身的原因
家長本身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孩子,孩子會對這種情緒做出反應,在新的、陌生的環(huán)境中孩子對環(huán)境的反應會參照家長的反應。在孩子進入幼兒園的開始,有的家長特別是隔代的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會對孩子進入幼兒園產生擔憂,在交流中會流露出焦慮的情緒,孩子在陌生的新環(huán)境中就會潛意識的產生這種焦慮情緒?;蛘哂械募议L會對孩子進行幼兒園很可怕的心理暗示,這樣會導致孩子認為幼兒園是一個不好的地方,在進入幼兒園后就會緊張、不安。
二、緩解幼兒入園焦慮的家園配合策略研究
幼兒入園前后,老師和家長都應該做好準備對孩子進行引導和保護。
(一)入園前的準備
在孩子入園前,家長和老師都要做好入園的準備工作:首先,家長要對孩子做好思想上的引導工作,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家長不要對孩子有消極的心里暗示,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一些積極的引導,讓孩子產生對幼兒園的興趣,增加對幼兒園的好感,這對孩子進入幼兒園后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會有不錯的幫助。其次,提高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在孩子入園前,家長要有意的讓孩子進行一些生活自理的活動,比如,教會孩子自己吃飯穿衣,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等活動。最后,老師應該在孩子入園前進行家訪,與孩子提前建立情感和培養(yǎng)感情。在孩子入園前,家長可以帶孩子到所要就讀的幼兒園散步玩耍,幼兒園要積極配合家長,讓孩子在幼兒園觀察其他已經(jīng)入園的孩子間的玩耍、集體活動,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和氛圍;老師要在孩子入園前進行不定時的家訪,在去家訪時可以攜帶一些孩子喜歡的小物品,通過親親、抱一抱等親近的行為方式和孩子進行交流,和家長在孩子面前進行交談,讓孩子感覺到眼前的人對自己很好,和父母是熟悉的人,讓孩子對老師產生熟悉感和安全感。并且老師在此過程中要做好孩子的情況調查,在孩子入園前,老師要通過家長對孩子在家中的飲食、活動、喜好以及有什么不良習慣等方面進行了解,以便老師在孩子入園后,針對孩子的基本情況進行引導和管理。
(二)入園后及時有效的家園配合
首先,要做到及時的家園溝通與反饋。老師在園內記錄孩子在幼兒園生活時的情況,比如,和其他孩子的相處情況、情緒的穩(wěn)定情況、參加集體活動是否積極的情況等等方面進行記錄,告知孩子家長。家長在家里也要記錄孩子在回到家后的具體情況,然后將情況告訴老師,這樣家園配合能及時的知曉孩子的情況,做出合理的應對策略,減緩焦慮情緒,幫助孩子成長。其次,家長要積極配合。由于現(xiàn)在家長的知識等方面綜合素質不在同一個水平,有時家長會對老師做出的選擇表示不理解,甚至阻撓老師。比如,孩子在園內產生焦慮情緒后以后,老師會對孩子進行引導,以減輕孩子的焦慮程度,有的家長出于對老師引導方式的不理解或不贊成,會干涉或阻撓老師進行引導,這樣不僅會使孩子對老師產生不信任,還可能加重孩子的焦慮程度。所以在孩子入園后,根據(jù)孩子的表現(xiàn),老師在對孩子的焦慮情緒提出相應的應對方法時,家長應該相信老師,積極配合老師提出的方法,雙方一起配合行動,在幼兒園和家庭兩方面對孩子進行引導,緩解孩子焦慮情緒,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最后,老師要和孩子多進行互動,加強情感交流。比如,在幼兒園內和孩子一起做游戲,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加強師生的互動,在此過程中將幼兒園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習慣融入到孩子的習慣中,讓孩子對幼兒園的生活有熟悉感、親切感,逐漸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模式。
參考文獻:
[1]南臘梅.幼兒入園焦慮的緩解策略[J].好家長,2017(48):37.
[2]屈璐.家園合作視角下緩解幼兒入園焦慮的策略分析[J].學園,2014(32):149-150.
作者簡介:王會艷(1968—),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人,大專,中小學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