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音樂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游戲之一,其具備的游戲性、音樂性和動作性提高了幼兒音樂學習的愉悅感受,從而易獲得較佳的教育效果?,F(xiàn)以中班音樂游戲《造飛機》為例,談一談如何讓音樂游戲更具“游戲味兒”,更適合幼兒的興趣和需求。
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能熟練演唱歌曲,并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歌曲的理解。
2.能夠用肢體動作來模仿飛機的飛行。
3.體驗與同伴合作進行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音樂、場地情境設置。
2.幼兒初步了解飛機的構造。
活動過程:
1.導入:幼兒扮演小飛行員進行隊列和飛行動作的訓練。
【記錄與分析】:此環(huán)節(jié)符合幼兒愛模仿的特點,起到“情緒熱身”的效果。幼兒在游戲情境中進入預設的游戲角色,體驗“小飛行員”角色的動作特征和情緒特點,產(chǎn)生了活動興趣。
2.演唱歌曲,分析歌曲。
(1)演唱歌曲,討論交流:唱這首歌時,你有什么樣的感覺?用什么樣的聲音來唱歌比較合適?
幼兒試一試,比較哪一種情緒更適合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
【記錄與分析】:師幼一起演唱歌曲,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造”出飛機后的成功感和自豪感,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對歌曲的感受。通俗地說,就是學習如何更好地唱好歌曲,這是為活動的第一個目標服務。它是活動的重點,避免幼兒在后面的游戲過程中出現(xiàn)“只表演不唱歌”的現(xiàn)象。
(2)理解歌詞中的知識點:飛機翼和推進器,并動作進行模仿。
教師捕捉幼兒做“推進器”的動作亮點。
師:你剛才做的是什么動作?還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示推進器?
飛機還需要什么才能飛行嗎?你會用動作表示飛機翼嗎?
師幼模仿飛機飛行轉彎的動作,滲透機翼保持平衡的知識點。
【記錄與分析】:本環(huán)節(jié)是為突破難點“合作模仿飛機的飛行”打基礎的。幼兒運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推進器”的過程中,其想法超出了教師的想象,做出了“上下”“前后”和“旋轉”的推動動作,甚至根據(jù)手是“握拳”還是“五指張開”進行了討論。教師驚喜于幼兒有想法、想法有個性、交流形式自主自由、討論內(nèi)容富有價值,肯定了他們對“推進器”的認識理解,進一步支持其用動作來表現(xiàn)。
3. 幼兒嘗試合作模仿飛機的飛行。
師:飛機要有推進器和飛機翼等主要部件才能飛行,你們能合作扮演飛機,邊唱邊表演嗎?
(1)幼兒二人合作,用動作表現(xiàn)飛機。
教師注意觀察,鼓勵扮演到位、會合作的幼兒組合進行示范。
【記錄與分析】:在此過程中,教師注意到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并參與扮演游戲,幫助幼兒整合了經(jīng)驗,進行動作的概括和提煉,使其直觀形象地感知到應根據(jù)歌曲的內(nèi)容來控制動作的停頓與表現(xiàn)。教師的示范起到了“教”的作用,為幼兒的“學”提供了觀察、模仿學習的機會,從而突破活動難點。
(2)幼兒三人合作表演。
(3)幼兒多人合作表演。
【記錄與分析】:在此過程中,教師重視幼兒的探究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巧當“玩伴”,做他們的合作者、支持者、欣賞者、指導者,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活動反思:
音樂游戲只有真正具有“游戲味兒”,才能受到幼兒的歡迎,才能夠稱為真正的游戲。
1.以趣引路,愉悅氣氛多一點兒。
音樂游戲的有效組織是達成活動目標的重要保障。教師從幼兒的內(nèi)在需要出發(fā),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然、合理、真實的活動情境,和幼兒一起開展有趣的游戲導入活動,使得音樂游戲的氣氛愉悅。
2.挖掘內(nèi)涵,領域整合活一點兒。
挖掘音樂游戲中蘊含的多種教育價值,進行多領域的整合,能促進幼兒音樂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教學過程中,幼兒追問“推進器到底是怎么工作的?”突顯出科學領域學習的核心價值“探究的興趣”,這與本活動的設計理念“在音樂游戲中滲透科學常識”不謀而合。《造飛機》這首歌曲的歌詞和旋律簡單,從這首歌中挖掘到其隱藏的教育內(nèi)涵后,將音樂領域與科學領域進行整合之后,這個活動具有了更大的教育空間。
本課例證明,教師選擇了有價值、有意義、幼兒喜歡的內(nèi)容,才能夠促使幼兒去探索、實踐。教材內(nèi)容挖掘深一點兒,領域整合活一點兒,才會生成更有價值的課程,獲得教師和幼兒共同進步的雙贏局面。
3.巧做玩伴,教師角色淡一點兒。
教師以“玩伴”的角色出現(xiàn),以自身的情緒來控制、帶動、把握幼兒的情緒,通過肢體動作和語言來表達自身對音樂的理解,引導幼兒理解和體驗。如在多人合作扮演造飛機的過程中,教師與配班老師全身心參與游戲,平等、融洽的師幼關系有助于幼兒身心放松地進行合作與創(chuàng)新。在探索性、模仿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游戲活動中,教師要適時示范、檢查、調(diào)整,減少管理行為和等待時間,使整個游戲活動顯得更飽滿、更有節(jié)奏感。
4.教學相長,游戲味道濃一點兒。
圍繞玩法和規(guī)則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是音樂游戲指導的關鍵。教師多使用“情境語言”進行即時評價,注重講解與示范、講解與練習、練習與反饋的緊密結合。教師是 “玩伴”,亦是游戲規(guī)則的執(zhí)行者。如幼兒在多人、多次合作扮演的過程中較興奮,后來調(diào)整為在“跑道”上做準備,“飛機”定型后依次起飛,避免了混亂。地上的線和數(shù)字成了隱形的規(guī)則,使游戲指令更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和正確反應,避免噪音大而增加組織游戲的難度。
許卓婭教授指出:游戲性的結構包括情境性、挑戰(zhàn)性、互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本課例以音樂為平臺,動作是其“血肉”和“色彩”,幼兒在游戲情境中體驗角色特征,感受歌曲的內(nèi)容和意境,創(chuàng)編出動作來表達對歌曲情境的理解,在多人、多次合作扮演過程中不斷接受挑戰(zhàn),體驗飛機飛行的狀態(tài)及與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合理需求的滿足、自我創(chuàng)新欲望的萌發(fā)和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是幼兒快樂的來源,洋溢在幼兒臉上的笑容是其活動狀態(tài)的真實寫照??傊?,音樂游戲的“游戲味兒”愈濃,幼兒在其中獲得的收益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