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怡
摘 要:教學反思能幫助教師關注課堂出現的問題,了解學生狀態(tài),對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促進專業(yè)發(fā)展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音樂教學為例,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兩個方面對教學反思進行論述。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反思;歌唱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文獻標識碼:A
(1)對教材理解的反思。教材是音樂課的重要載體,是實現教學目標、實施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師拿到教材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是通讀教材,從整體上了解教材知識體系,了解編者意圖,把握教材特點,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師應對所要教的音樂作品進行反復聆聽,仔細分析音樂作品的審美要素。最后,抓住這些方面的音樂特性設計教學,才能使音樂教學有聲有色。
(2)對教師教的反思。具體包括教學策略是否科學、教學理念是否體現教材的本質?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是否周密等。
如學唱非洲歌曲《阿伊亞》課前,我做了精心的準備。我收集了非洲音樂的相關資料,做了課件。上課時,我發(fā)現學生只是看、聽,很少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歌曲的演唱也是走過場地學唱一下,興趣不大。在另一個班上課的時候,我就增加了小組合作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分組合作演唱三個聲部,先欣賞后演唱,并進行小組合作,學生積極配合,參與性高,熱熱鬧鬧唱起來,頗有些組合的味道。我還增加了一個表演的環(huán)節(jié),學生積極踴躍,課堂氣氛明顯比上一節(jié)課好。
(3)對學生學的反思。學生是教學的服務對象。教師要使教學計劃富有成效,就必須走近學生、了解學生,與學生對話。由關注教師的“教”走向關注學生的“學”,重視學生的觀點、想法,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生活經驗的積累情況、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從而使學生的學習需要得到滿足,并與最終的教學目標和諧統(tǒng)一。
如初一剛開學的第一節(jié)課,我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介紹自己的音樂愛好,并且安排分組表演節(jié)目。學生的情緒達到高潮,繼而老師也表演節(jié)目,以此拉近師生的距離,這樣就對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平時也會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和學生交談,了解學生喜愛的歌曲,在開學一個月后,開展了課前5分鐘表演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大膽歌唱的勇氣。雖然學生的表演不夠完整,也很稚嫩,但通過這個小舞臺,我對學生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1)對教材質疑。出于穩(wěn)妥,有時的教學是“照葫蘆畫瓢”,鋪墊、新授、深入、拓展、探究、小結這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事理上無可非議,可我教下來,總感覺心里不是滋味,這時我們不妨對教材質疑:復習的知識是否有利于新知識的開展,事例是否貼近學生的生活,反饋的內容是否有反饋的功能,如果“沒有”,教師就應當跳出教材將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融入課堂,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展現教學的價值。
(2)與學生換位。唱歌課是中學音樂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我發(fā)現現在的學生喜歡唱歌,可是卻不喜歡唱音樂課本上的歌曲。這時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比如,有的歌曲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像一些抗戰(zhàn)時期創(chuàng)作的歌曲,現在的孩子顯然對歌曲的感情難以掌握,學起歌來,興趣自然就沒有那么高了,所以就要求教師在教這種題材的歌曲時,對歌曲的時代背景做詳細的介紹,最好是結合VCD等有關影像資料讓學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時代背景,然后教師以正確的歌唱方法來引導學生演唱,這樣本來單調的課程就會豐富起來。
(3)對教學方法的反思。教學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創(chuàng)設、游戲表演、討論交流、觀察、操作、示范講解等。針對初中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教師在教學方法中可以運用劃拍法,讓學生養(yǎng)成安靜聆聽音樂的習慣和主動識譜的習慣。學生對二拍子、三拍子的作品可以掌握得很好,他們邊聽邊劃拍,連好動的學生都能夠安靜下來。然后在學生能夠掌握拍子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步一邊唱邊劃拍,此時,學生對劃拍已經有了興趣,于是識譜也變得簡單許多。
反思不應該簡單停留在表面現象的描述上,而應該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為提升教學行為服務。我們的反思不但要尋找自身存在的問題,還要善于尋找自己的閃光點,這樣的評價才會更有激勵性。
[1]陳泓茹.中學音樂課程與教學論[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金亞文.初中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