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芳
近幾年,高等職業(yè)院校的課堂經(jīng)常出現(xiàn)學生玩手機、睡覺的現(xiàn)象,如何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及人才培養(yǎng)質量,成為一線教師首要解決的難題。
筆者在客源國概況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基于旅游服務崗位,將課程內容進行重組,將內容繁多的客源國知識轉化為一個個國家相同情境的對比,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改善了旅游專業(yè)教學過程中因學生實踐參與度不高而導致的教學效率相對低下的狀況。
設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主線”的基本理念,以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意識、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為重點,突出教學做合一。[1]
客源國概況課程的定位是培養(yǎng)學生用旅游、酒店從業(yè)人員的思維深入思考中國主要的入境旅游市場,訓練理論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了解中國主要客源國(地區(qū))的基本國情、政治經(jīng)濟和外交情況、文化及宗教、飲食特色、社交禮儀、旅游禁忌和旅游景區(qū)景點等內容,在工作中更好地接待客源國(地區(qū))的游客。[2]
客源國概況是一門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并重的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師不僅應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更應高度重視實踐環(huán)節(jié),主要設計思路和教學方法如下。
1.基于工作過程和工作崗位的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法。結合涉外旅游服務、酒店特色服務等場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和背景材料在教室、實訓室等設計場景。學生根據(jù)課程任務設置情節(jié),按不同的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擔不同的任務、完成一定的工作程序、處理相關的人際關系,并提出相應的觀點、方案或進行實際操作。[3]
例如,在中國的主要客源國新加坡旅游者的模擬接待活動中,在學生掌握新加坡的經(jīng)濟、社會、歷史、民俗、宗教、旅游禁忌等知識的前提下,由學生扮演領隊、地陪、游客三個角色,針對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購、娛等環(huán)節(jié)設計不同的服務技巧,特別是對新加坡的旅游禁忌、生活習慣等各種問題的模擬,以及對不文明現(xiàn)象的糾正,讓學生能夠真實感受到文明旅游的重要性,同時,讓學生真正滿足新加坡旅游者的個性化需求。
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通過情景模擬演示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掌握知識技能。如西餐禮儀及服務。第一節(jié)課學生對英國餐飲禮儀介紹,教師補充;第二節(jié)課,教師帶領學生到西餐實訓室模擬餐飲禮儀。教師先通過視頻展示西餐服務的操作,然后現(xiàn)場示范,學生通過觀影和現(xiàn)場操作,理解并掌握西餐服務的操作技能。[4]然后將學生分為賓客、服務員、酒店經(jīng)理三個角色,對酒店西餐禮儀及服務員的特色服務進行展示,教師再針對該情境,特別是不符合規(guī)范的服務流程進行點評和指導。
2.任務驅動法。教師將學生分為10個小組,每小組選擇一個主要的客源國,選取的國家必須包含除南極洲之外的6大洲及中國港澳臺地區(qū)。學生選取客源國(地區(qū))的一部分內容來講解,教師幫助學生制定教學方案、教學思路等,每次課學生根據(jù)小組選擇的客源國做項目的內容,自己動手查找資料,制作PPT課件并在課堂上展示,鍛煉表達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小組的每個學生都需要對所選國家的項目內容進行介紹,防止“搭便車”的現(xiàn)象。
課程主要的項目內容
通過八大項目的學習,解決了以往枯燥地講解教材上的客源國繁多的內容,學生難以吸收或者吸收量甚少的問題。通過各小組的介紹,對比各大洲及世界各國的相同情境,如不同國家的旅游禁忌不同,但是同一個洲的國家有其相似之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和吸收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由教師分派或學生自行組合成10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擇一個國家或地區(qū),要包含亞洲、歐洲、中東和非洲、美洲、大洋洲,以及中國港澳臺地區(qū)。每組選出組長一名,總體負責小組工作。筆者采用游戲分組法,學生隨機組合,有利于同學之間互相學習。[5]
每次課結束前教師布置下次課的任務,課后組長分配每個成員的任務。[6]第一節(jié)課由每個小組用PPT或者小組演示的方式介紹客源國概況、民俗風情、禁忌、飲食、旅游風情等相關內容,使學生共同了解各個國家(地區(qū))相關項目的知識并進行直觀的對比。第二節(jié)課由教師做簡單的點評,提供參考資料和完善各小組的展示,幫助學生深入學習有關的知識點,同時,重點介紹熱點項目,詳細介紹主要客源國。教師還需結合各小組的項目介紹和相關項目知識點,將每個國家進行對比,例如,對比各國的社交禮儀,讓學生能深刻地掌握不同點,對比各大洲的社交禮儀,找出共性及區(qū)別等。
將學生分成10個小組,以小組為中心,課堂教學以學生主導、教師指導為原則,充分調動所有學生參與,將項目轉化為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團隊成員共同探索、發(fā)現(xiàn)、研究并解決問題,素質培養(yǎng)的同時又共同完成了任務專題。[7]每次課程都實現(xiàn)了師生和生生的互動。
每個小組由一名成員展示項目的內容,同時,還要自評小組合作情況;所有小組演示完后還要對其他組點評、提問;最后教師對各小組進行評價總結,并補充相應的知識點。
課程實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將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總成績分為學習態(tài)度、情景項目考核、課程內容展示和期末考試等幾個方面。期末考核改變以往一卷定成績的做法,讓學生對所選客源國設計特色的旅游線路及旅游營銷方案計,線路中要體現(xiàn)到該國(地區(qū))的旅游注意事項及飲食特色等課程中涉及的項目內容。這樣的考核方式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相關信息,在實踐中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和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一方面是對基礎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是根據(jù)基礎理論設計出適合客源國的旅游線路,有助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正實現(xiàn)該課程的教學目的。
很多教師授課中都采用分組教學法,但忽略了如何將小組建設成一個有行動力的團隊。教師應該在分組后建立制度、考核,既解決學生自律差的問題,又兼顧高職學生能力不足的現(xiàn)狀,注意學生個性太強影響合作學習的狀況,讓學生明白“獨行快,眾行遠”的團隊合作精神。
課堂上以學生動腦、動手為主,不是單純強制性地限制使用手機,而是引導他們如何使用手機等網(wǎng)絡工具。將任務布置給學生后,教師絕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時時跟進,答疑解惑和點評提高,引導整個課堂有序進行。將理論知識任務化、具體形象化,讓學生明明白白感受到學習內容的實用,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高職教師在課堂上應多讓學生看、做。職業(yè)能力不是通過講解就能掌握的,必須讓他們勤學勤練,融會貫通,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