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翥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文,文前小序有句云:“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其中“瓶”字之注,諸家解說紛紜,令人莫衷一是。今茲提出,加以討論,以就教方家。
首先,我們看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以下簡稱教材)給出的注釋:“指家無余糧。瓶,盛糧食的器皿。粟,本指谷子,脫殼后稱為小米,這里指糧食。”
而與此教材相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則給出的翻譯為:“家中孩子甚多,糧缸里通常沒有糧食能儲存下來,我也找不到什么維持生計的辦法?!?很顯然,這個翻譯是將“瓶”譯作“糧缸”。
其次,我們看一下常見的陶淵明作品選本之注:
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中華書局,1979):“缾,瓶,儲粟器?!?/p>
唐滿先選注《陶淵明詩文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注:“瓶,瓦甕,這里指米缸?!?/p>
郭維森、包景誠譯注《陶淵明集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注:“缻,口大腹小的陶器皿。”
魏正申著《陶淵明集譯注》(文津出版社,1994)注:“米缸里沒有存糧。”
孟二冬注譯《陶淵明譯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注:“缾,同瓶,瓦甕,這里指盛米的陶器?!?/p>
王瑤著《王瑤全集》卷一(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注:“缾,同瓶。”
曹明綱撰《陶淵明謝靈運鮑照詩文選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注:“瓶,古代儲糧陶器?!?/p>
由上觀之,各種選本除了在對“瓶”“缾”“缻”三字的選用上有差異外,各家對于“瓶”字的解釋皆一致地認為“儲粟器”,即盛糧食的器皿。郭、包二氏所注單就“缻”而論,無顧及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所注可謂當而無用;王氏之注僅指出“缾”與“瓶”同,等于沒注;其余諸家之注以及教材之翻譯似與生活實際相合,與上下文義相貫通,雖有可取之處,但未免膠柱鼓瑟,亦于陶文文體特征未恰,故有申說之必要。
考諸文獻,我們可以看出:“瓶”屬器皿,但“瓶”不儲藏糧食,即非儲粟器。故此,上述諸家解釋有點枉顧事實,隨文釋義,勉強作解。
“瓶”,《說文解字》作“缾”。據(jù)《漢語大字典》的解釋:“古代比缶小的容器,用以汲水,也用以盛酒食?!睆奈墨I用例來看:“瓶”作為一種容器,據(jù)其功用,常見有三種:
其一,陶制汲水器。即從井里取水的器皿。亦泛指打水器皿。《易·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薄蹲髠鳌は骞吣辍罚骸靶l(wèi)孫蒯田于曹隧,飲馬于重丘,毀其瓶?!薄抖Y儀·士喪禮》:“新盆、盤、瓶、廢敦、重鬲,皆濯造于西階下?!弊ⅲ骸啊恳约乘??!?。《漢書·陳遵傳》與楊雄《酒箴》并云:“子猶瓶矣。觀瓶之居,居井之眉。”《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前溪歌之二》:“為家不鑿井,擔瓶下前溪?!彼侮懹巍度味辞皫r下小潭水甚奇取以煎茶》詩:“汲取滿瓶牛乳白,分流觸石佩聲長。”
其二,古炊器。即燒火煮熟食物的器皿?!抖Y記·禮器》:“夫奧者,老婦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鄭玄注:“盆、瓶,炊器也。”
其三,酒器?!对姟ば⊙拧まぽ罚骸袄愔酪樱S罍之恥?!泵珎鳎骸袄愋《湸蟆!崩溡嗍⒕破鳌I蚣s《三月三日率爾成篇》:“象筵鳴寶瑟,金瓶泛羽巵?!崩钌谱ⅲ骸捌?,酒器也?!倍鸥Α渡倌晷小罚骸安煌ㄐ帐洗趾郎酰更c銀瓶索酒嘗?!?/p>
其四,泛指口小頸長腹大以盛液體的容器。包括以陶器、金屬等制成的。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剎上有金寶瓶,容二十五斛?!卑拙右住杜眯小罚骸般y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彼巍钊f里《梅花數(shù)枝篸兩小瓷瓶雪寒一夜二瓶凍裂》詩:“玉工割取到人間,琢出瓶子和梅看?!薄端疂G傳》第七八回:“瓶兒罐兒,也有兩個耳朵?!薄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五五回:“原來那瓶子里,全是一瓶一瓶的清水?!?/p>
通觀上述文獻資料,可見“瓶”在古代中國屬于一種家庭常用的小器皿,但一般不用于儲存糧食。
此外,“瓶”尚有其他功用。我們看與“瓶”字有關(guān)的幾個詞語,它們皆表明“瓶”之功用與儲糧毫無關(guān)涉。例如:
瓶玩:謂將花插在瓶中賞玩?!短煊昊ā返谌呋兀骸胺钚〗阒删栈ㄆ客??!边@里“瓶”作插花之用。
瓶笙:古時以瓶煎茶,微沸時發(fā)音如吹笙,故稱。宋蘇軾《瓶笙》詩引:“劉幾仲餞飲東坡,中觴聞笙簫聲……出于雙瓶,水火相得,自然吟嘯,蓋食頃乃已。坐客驚嘆,得未曾有,請作《瓶笙》詩記之?!边@里“瓶”作煮茶之用。
瓶缽:僧人出行所帶的餐具。瓶盛水,缽盛飯。唐劉長卿《送靈澈上人歸嵩陽蘭若》詩:“唯將舊瓶缽,卻寄白云中。”這里“瓶”作餐具之用。
瓶罌:泛指小口大腹的陶瓷容器。唐杜牧《雨中作》詩:“濁醪氣色嚴,皤腹瓶罌古?!边@里“瓶”作飲酒之用。
既然“瓶”不儲糧,那么陶文為何卻說“瓶無儲粟”,即瓶可儲糧了呢?筆者以為,此為陶氏夸張的說法,極言家中存糧極少,貧窮之狀。即使很小的容器,如瓶之類,也沒有糧食可以儲滿。同時,我們知道,此文是一篇篇幅短小的抒情辭賦。它辭采華美、音韻和諧卻又“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見有斧鑿痕”(宋李格非《箋注陶淵明集》卷五)。因此,作為文學作品的陶文,我們不可以字字坐實理解。
同樣,本文還有“審容膝之易安”句?!叭菹ァ?,教材注:“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極言居室狹小?!痹囅胩諠撧o彭澤令歸田的次年(晉安帝義熙二年,公元406年)不是寫過《歸園田居》五首之詩嗎?其第一首有句云:“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焙我赃@里(《歸去來兮辭》作于東晉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便成了“容膝”之居了呢?
這里“容膝”暗用了《韓詩外傳》中北郭先生辭楚王之聘的典故。《韓詩外傳》卷九:“今如結(jié)駟列騎,所安不過容膝;食方丈于前,所甘不過一肉。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殉楚國之憂,其可乎?”還有就是運用夸張的手法來表達自己寧安狹窄的貧居,而不愿出仕為官,居堂皇的官府之中這一思想。
另外,自陶氏“瓶無儲粟”言出,此后便有“瓶儲”一詞。《漢語大詞典》“瓶儲”條云:指少量存糧。后來的古詩文中屢見“瓶儲”之典,茲舉數(shù)例:
宋·劉克壯《送趙叔愚赴潯州理掾》詩:“饑能驅(qū)我瓶儲罄,老不饒人鏡影華?!?/p>
金·趙元《次韻裕之見寄》之二:“瓶儲看客常年慣,家具為農(nóng)近日新。”
元·王惲《明農(nóng)亭》:“樵蘇甫有積,瓶儲復無幾。”
元·王惲《贈周曲山》:“甕料黃虀剩,瓶儲白粲空。”
元·楊鐮《立秋日書事五首》詩:“空舍瓶儲粟,寒蔬釜瀹羹?!?/p>
元·楊鐮《題愛柏軒古風》:“雖無精金乏良玉,瓶儲斗粟書滿床?!?/p>
清·程嘉燧《友人餉粟書感》詩:“紙里已空難愛惜,瓶儲欲罄未知謀。”
上述諸例皆指少量存糧而言。我們切不可未知語源,未加考量,望文生義,率爾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