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云鑄,李丹,傅京力,周青,趙韻華,譚英征
感染性休克亦稱膿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產(chǎn)物引起的膿毒病綜合征伴休克,主要病理特征為組織灌注不足、細胞缺氧及代謝功能障礙進行性加重[1-2]。近年來,感染性休克發(fā)生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趨勢,且病死率高達35%~68%[3-5]。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Ⅱ(APACHEⅡ)是一個能反映危重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抗病能力的系統(tǒng)[6-7]。既往研究表明,約50%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合并左心室收縮功能障礙,而心肌損傷標志物是反映心功能的主要指標[8]。本研究旨在探討APACHEⅡ評分和心肌損傷標志物與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關系,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株洲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6例,均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診斷標準[9]。并排除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惡性腫瘤、慢性腎衰竭及精神疾病者。根據(jù)近30 d預后將所有患者分為存活組52例和死亡組44例。本研究經(jīng)株洲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觀察指標
1.2.1 一般資料 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膽管結石病史、泌尿系統(tǒng)結石病史、基礎疾病及APACHEⅡ評分。APACHEⅡ由急性生理、年齡、慢性健康狀態(tài)組成,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重。
1.2.2 心肌損傷標志物 采集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5 min,留取血清,使用日本Hitachi公司生產(chǎn)的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心肌損傷標志物,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鈣蛋白T(cTnT)、肌紅蛋白(Mb)、氨基末端腦利鈉肽前體(NT-proBNP)。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x± s)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分析采用χ2檢驗;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和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性別、高血壓病史、糖尿病病史、膽管結石病史、泌尿系統(tǒng)結石病史、基礎疾病及血清NT-proBN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患者年齡大于存活組,APACHEⅡ評分及血清CK-MB、cTnT、Mb水平高于存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 將表1中有統(tǒng)計學差異的指標作為自變量,將預后作為因變量(變量賦值見表2)進行多元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APACHEⅡ評分及血清CK-MB、cTnT、Mb水平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3)。
感染性休克又稱為膿毒性休克,是臨床常見的休克類型,治療難度較大。感染性休克發(fā)生后患者體內(nèi)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降鈣素原(PCT)、白介素6(IL-6)等不同炎性遞質(zhì)被激活,且活化的白細胞中不同酶類釋放可極大地損傷細胞及引起組織器官灌注不足,最終引發(fā)多器官功能損傷,患者預后較差[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本組患者病死率為45.8%(44/96)。因此,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表2 變量賦值Table 2 Variable assignment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和心肌損傷標志物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and myocardial injury mark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3 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影響因素的多元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Table 3 Multivariate Cox proportional risk regression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APACHEⅡ可客觀反映機體生理紊亂程度,是目前評估危重癥患者預后的主要量表之一[12]。本研究結果顯示,死亡組患者APACHEⅡ評分高于存活組,且APACHEⅡ評分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但APACHEⅡ較復雜,可行性較差[13]。
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心肌損傷,分析其原因可能為病原微生物導致機體釋放大量炎性遞質(zhì),進而引發(fā)周身反應。Mb主要表達于心肌與骨骼肌組織,其診斷心肌損傷的靈敏度較高[14]。肌酸激酶(CK)作為與肌肉收縮相關的激酶之一,與細胞內(nèi)能量轉(zhuǎn)運及三磷腺苷(ATP)再生密切相關,其中CK-MB主要來源于心肌,故可用于診斷心肌損傷。cTnT是心肌損傷的重要標志物之一,亦可作為初步診斷輕微心肌損傷與評估心肌改善效果的重要指標。既往研究結果顯示,cTnT診斷心肌損傷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較高[15-16]。亦有研究指出,血清cTnT水平是診斷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肌損傷特別是早期心肌損傷的重要指標之一,且血清cTnT水平越高則心肌損傷程度越重[17]。本研究結果顯示,死亡組患者血清CK-MB、cTnT、Mb水平高于存活組,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一致[18];進一步行多元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血清CK-MB、cTnT、Mb水平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APACHEⅡ評分及血清CK-MB、cTnT、Mb水平均是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獨立影響因素,應引起臨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