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習小學科學必須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科學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而實驗則是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因此,換而言之,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活動為基礎的學科,上好科學實驗課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學科學。那么,如何更好地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呢?一、備好器材,提前做好試驗;二、設置懸念,激起探究興趣;三、維護秩序,倡導小組合作;四、充分表達,交流實驗發(fā)現(xiàn)。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習小學科學必須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科學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而實驗則是探究活動中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因此,換而言之,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活動為基礎的學科,上好科學實驗課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們學科學。那么,如何更好地開展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呢?下面,我就談一談自己的一些見解。
一、備好器材,提前做好試驗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科學課上,要想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實驗活動,在“做中學”,那老師就必須提前備好充足的實驗材料。如果沒有實驗材料,那一切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在科學課上,我們所需要的實驗材料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必須由教師準備的材料,這類材料比較專業(yè),可以從儀器室取得,如酒精燈、溫度計、顯微鏡、彈簧測力計等等;另一種則是由學生準備的材料,這類材料生活中隨處可見,如吸管、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筷子等等。這節(jié)課需要什么樣的材料,這就要求教師要提前備課,認真研讀教材,精心設計實驗,選好實驗材料,并提前通知學生準備材料或自己提前備好材料。有些時候,一些專門的實驗器材即使是實驗室也沒有,這時就需要老師開動腦筋提前想好辦法。比如,在教學《觀察土壤》一課時,為了研究土壤的滲水性,我們需要很多一模一樣的帶孔的小篩子,可是這樣的器材在實驗室根本找不到。如果用一次性杯子扎孔,這樣得到的篩子,我們可以保證小孔數(shù)目一樣多,但我們很難能保證小孔的大小一模一樣并且足夠小不讓土壤滲出。這樣必然影響實驗。怎么辦呢?經(jīng)過思考,有了個辦法:在相同的漏斗上鋪上紗布,而后放上土壤,再把漏斗放于錐形瓶上,這樣就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研究土壤滲水性的裝置了。實驗時,我們只需要在漏斗上倒入相同多的水就可以研究土壤的滲水性了。
為了保證學生實驗時能一次性成功,老師還必須提前做好試驗。教師只有親身經(jīng)歷了實驗過程,才能提前知道學生在實驗時會出現(xiàn)怎樣的狀況,這樣才能事先想好應對的方法,不至于面對問題時手忙腳亂、措手不及。
二、設置懸念,激起探究興趣
好奇心人皆有之。一堂成功的科學課首先就是要激起學生強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為科學老師,我們可以通過設置懸念,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轉化為探究興趣。如進行《認識磁鐵》一課的教學時,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前,我做班上表演了一個小魔術——硬幣穿瓶。當我用手握緊硬幣大力撞擊瓶子時,硬幣盡然穿過瓶壁掉進瓶子里啦。真神奇!為什么會這樣子呢?這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注意力。這時,我把手張開。原來,成功的關鍵全靠一個小小的磁鐵。我預先在手心上黏上一個小小的磁鐵,同時我在瓶蓋上輕輕的粘了另一個硬幣,落入瓶里的硬幣就是它,它原本就在瓶里,而我手上的硬幣則被磁鐵緊緊地吸在了手心上?!按盆F真神奇,磁鐵還有哪些神奇的本領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磁鐵?!焙唵蔚哪g表演很輕松地就激起學生的探究興趣,進入課堂學習。
三、維護秩序,倡導小組合作
愛玩愛動是學生的天性。因此,學生都特別喜歡上科學課,因為在科學課上他們可以自己動手做實驗。可是,有些學生一開始實驗,他就特別的興奮,大聲說話、吵鬧,這兒動動,那兒摸摸,將老師的要求和實驗目標、實驗步驟拋到九霄云外,結果不僅使得整個課堂毫無秩序,又耽誤了實驗進程。那如何維護課堂秩序,更好地進行實驗教學呢?我認為激勵性的評價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它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情緒,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但光光評價是不夠的。課上,我們可以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選出自己信服的小組長,由小組長幫助老師管理本小組。同時在小組內選出操作員、記錄員、衛(wèi)生員。這樣讓小組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即控制了課堂秩序,又保證了實驗進程。當然,學生在進行小組實驗時,老師還應在課堂上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實驗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甚至是突發(fā)事件,以免造成課堂秩序混亂。
四、充分表達,交流實驗發(fā)現(xiàn)
科學課堂不僅僅是教師展示自己個人風采的舞臺,更是老師和學生共同交流、學習、討論的平臺。孩子們在進行科學實驗后,得到了自己的數(shù)據(jù),有了自己的想法,老師師應給予學生更多交流的機會和空間,讓他們能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老師可以提出“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你的理由是什么?”、“你們說的與其他小組說的有什么不同?”等問題。這樣就能讓學生盡可能地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用批判的眼光去審視自己的回答。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幫助學生學習科學,構建科學概念。
總之,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我們應竭盡所能地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能夠像科學家一樣去探究、去實驗,在研究中學習科學、學好科學。而一堂好的實驗探究課它需要教師辛苦的付出。提前備好材料,做好試驗是實驗課開展的前提;設置懸念,激起探究興趣對于實驗課的學習至關重要;維護課堂秩序,倡導小組合作能使實驗課堂有序進行;而充分的表達與交流能讓孩子對自己所做的實驗進行整理,構建自己的科學概念,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1]《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作者簡介:胡藝芬(1990年),女,漢族,福建廈門人,本科,單位:廈門市集美區(qū)杏東小學,小學科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