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小靜
有一位很有名的中學化學教師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現(xiàn)在的教學現(xiàn)狀就是將教材中的概念轉化成一個定義和幾點注意來講述知識,然后再搭配大量的習題以鞏固概念”.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夠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質和要求展現(xiàn)出來,同時,這種教學方式與自然科學教育本身的意義并不相符,也與化學學科本身的特征相背離,無法將化學的學科性與學科教育的科學性體現(xiàn)出來.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很多理科生無法對化學這門學科產生學習興趣,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化學就是理科中的文科,學習化學就像學習英語一樣,需要對大量的東西進行死記硬背”.當然,這并不是說只要死記硬背就一定可以將英語學好.
一、中學化學課程改革
“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是中學化學進行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為了能夠較好地實現(xiàn)“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這個目標,在設置中學化學的教學目標時,需要將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者結合在一起,然后提出相應的教學方式,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當前的需要以及未來發(fā)展的需要,將與生活、社會發(fā)展相關的化學知識作為化學課程中的教學內容.最近一次高中課程改革中提出,教育要從發(fā)展和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這次課程改革為中學化學的課程設計、教學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使中學化學課程的學習能夠更具有針對性、實用性.教育課程改革一直在進行中,教科書的版本也換了許多,但是課程改革的效果卻沒有預期想象中的那么理想.教師不僅是課程改革中的參與者,同時也是踐行者,為了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每個教師都不斷進行探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教師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身習慣、已在腦中形成的一些認知的影響,都會導致在實際的課程教學方式改革中遇到一些困惑,甚至會遇到無法解決的瓶頸.最后,經過了各種努力以后,又回到了最初的“知識詮釋性教學”與“做大量的習題”,以滿足現(xiàn)在應試教育的需求.
二、中學化學中的微觀與宏觀
化學是自然學科中的一種,所以化學學科的教學目的要與自然科學的教學意義相符合,也就是要從化學的角度出發(fā),利用化學知識去認識自然世界的種種變化.人們對化學的學習,實際上也是在認識自然世界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先認識世界,了解科學,適應世界,然后再慢慢改變世界.化學,有利于人們認識到人類在自然世界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并明白現(xiàn)在已達到的水平,用心感受化學給人類社會所帶來的影響,例如,農業(yè)生產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衣、食、住、行、自然環(huán)境、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等).
所以,要將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作為中學化學教學的核心,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中學化學世界.人們常說“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東西就是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可以通過化學知識來了解其本質.因此,中學化學的教學要緊扣“利用微觀視角去看待宏觀的現(xiàn)象,將宏觀現(xiàn)象與微觀視角相互融合,了解現(xiàn)象的本質”這一化學學科的特點,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要將“理論學習、觀察、實驗—事物的宏觀現(xiàn)象—對事物的感性認識”與“想象推理—事物的微觀本質—對事物的理性認識”兩個層面相結合,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的方式來對一個宏觀事物進行了解,這時的認識屬于感性認識,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通過推理想象來了解事物的微觀過程,這時的認識屬于理性認識.簡單來說,通過中學化學教學,學生能夠用化學的視角來真正“看到”事物是怎樣發(fā)生化學變化的,這時就能夠了解到化學變化的微觀過程,通過思考來認識事物,而不是通過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的方式來學習化學.對化學的學習并不是明白幾個定義,會寫幾個方程式就是學會了化學,只有能夠運用化學知識來解釋事物內在的邏輯關系,才是真的學會了化學.在進行中學化學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當學生的探索遇到障礙時,教師要適當給予學生一些引導,最后還是要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總之,中學化學教學中飽含學科意義,就是要在學生了解了一定量的化學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以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真正體會到學科的思想,明白學科的價值和意義.因此,中學化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圍繞上述提到的兩個層面來開展,合理安排適當?shù)慕虒W活動,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瘋狂做題.
參考文獻:
殷志寧. 新課程下化學學科實施多元化評價的策略及其教學意義[J]. 中學化學教學參考, 201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