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法祥
素質教育不僅強調學生對于相關學科知識的學習,同時,還強調學生在學習相關知識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以及教師對于學生情感價值觀方面的培養(yǎng).在高中化學課程的開展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對化學產生一定的了解,將化學以較為平易近人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只有調動起學生對化學的熱愛之情,才能夠為學好化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此,本文將進行深入的探究,以期為教師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導.
一、化學課程導入中注入感性元素
由于初中已經接觸化學,因而許多學生已經對化學學習產生了固定思維,大多數學生認為化學枯燥無味、生澀難懂,因此,在高中再次接觸化學這門學科時,往往充滿抗拒的情緒.作為高中化學知識的引導者,高中教師應該通過情感元素的注入,讓學生感受化學知識生動有趣的一面,進而讓化學走進學生內心,給他們一個重新認識化學的機會,改變其對化學原有的認知,提升化學教學的效果.
在上高中化學第一堂課時,為了讓學生重新認識化學,改變其認為化學學習較難的思想,教師可以引入一些趣味性的材料,通過對材料的了解、學習,去發(fā)現化學生活化的一面.例如,在介紹元素周期表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門捷列夫的相關小故事.門捷列夫在編寫無機化學講義時發(fā)現原有的俄語教材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要,亟需重新對其進行編纂.接著,他便開始了自己的探索.在編寫元素以及化合物的性質章節(jié)時,他發(fā)現已經為人所知的63種元素不知該依據哪一方法進行分類,此時,他意識到要掌握一門學科,理清其思路必須要對其發(fā)展歷程進行一定的了解,于是開始進入圖書館整理前輩們對于化學元素所編寫的最原始資料.門捷列夫發(fā)現元素周期律的過程絕不是偶然,這與其對化學充滿摯愛相關.通過讓學生體會門捷列夫這一艱辛的過程,感受化學學習中的感性元素,轉而去理解化學知識理論.
二、化學教師通過語言藝術調動學生情感
生動有趣的課堂往往是教師在講授課程當中,既能對知識進行充分、透徹的講解,又能夠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在調動學生課堂氣氛的過程中,教師講課的語言藝術是重要的一個因素.如果教師在課堂中不能夠對知識進行邏輯清晰的講授,同時又缺少風趣幽默的特性,學生學習化學的情感動機難以被調動,課堂效果往往不佳.但如果在實踐中教師對知識能夠邏輯透徹且動情地講解,充分運用語言藝術,必然能夠讓學生對化學課堂產生一定的關注,提高學習化學知識的效率.
例如,在帶領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時,教師可以用一些生活化的交流方式與學生探討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如溶洞景觀.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溶洞的圖片或者是小視頻,讓學生欣賞,接著與學生一同探討為什么溶洞的形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這一主要問題.為了調動學生對化學學習的情感,教師沒有必要提出過于死板、過于嚴肅的問題,相反,可以用一些較為生活化的語言,與學生一同交流.例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難道是有人去溶洞搞破壞嗎?”“難道溶洞會有鬼神出沒,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么?”接著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環(huán)境中對該問題進行自由思考,這種狀態(tài)下,往往能讓學生在頭腦風暴中產生一些奇思妙想,實現快樂學習.
三、將競賽以及游戲等形式引入化學課堂
由于要面臨著高考這一重要的人生節(jié)點,學生往往會在學習中感覺過于壓抑.為了讓課堂中充滿歡樂,讓學生在歡樂中實現知識的掌握,教師可以將多元的游戲、競賽等教學形式引入化學課堂.讓學生在與其他同學的比拼以及快樂游戲中實現化學知識的學習.
高中生處于青春期的重要階段,此時他們往往活力十足.在枯燥無味的高中生活中學生希望能夠有一些娛樂的空間,如果教師能夠在嚴肅的知識教學中引入游戲,選擇一些具有活力的教學形式,學生必然能夠在情感上對化學產生一定的好感,進而主動學習化學.
總之,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情感能夠充分地被調動起來,教師一定要重視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環(huán)節(jié),只有讓學生從心底里認可化學學科,他們才能夠愿意去深入了解、把握相關的知識.具體來說,首先,可以在化學教學的引路環(huán)節(jié)為學生重新創(chuàng)造認識化學的機會,通過感性元素的注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中,巧妙地運用授課語言,讓學生對生澀的化學產生好感.最后,教師還可以通過將游戲以及競賽等多種形式引入到化學課堂中,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地學習情感,實現化學知識的全面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