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娜 陳柏新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遼寧 沈陽 116023)
內容提要: 目的:評估經胸壁超聲心動圖聯合B型尿鈉肽原水平檢測對全身性感染患者心功能。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115例全身性感染患者資料,依據是否心衰分成2組,實驗組35例(心衰)與對照組80例(非心衰),比對2組LVEF、LVID數值及BNP水平,并分析不同killip分級與LVEF數值、BNP水平相關性。結果:實驗組LVEF數值(42.56±12.48)%較對照組更低,且LVIDD數值(60.82±11.31)mm、BNP水平(11544.27±7256.14)ng/L較對照組更高(P<0.05);心功能killip分級與LVEF數值呈負相關關系(P<0.05);與BNP水平呈正相關關系(P<0.05)。結論:經胸壁UCG聯合BNP水平檢測全身性感染患者可有效判定心衰,相關性分析可知心功能Killip分級與LVEF值呈負相關,與BNP水平呈正相關。
全身性感染常見并發(fā)癥為心衰(心力衰竭),早期評估該類患者心功能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1]。相關研究表明,通過檢測全身性感染患者B型尿鈉肽原(BNP)水平可有效評估其心功能,但對心功能分級比較低的患者特異度低[2]。為此,本文就選取的115例全身性感染患者予經胸壁超聲心動圖(UCG)聯合BNP水平檢測,現作如下報告。
選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115例全身性感染患者資料,納入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未合并腦出血、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者;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精神障礙者、資料不完整者。年齡41~67歲,平均(57.26±4.84)歲,男60例,女55例。依據是否心衰分成2組,實驗組35例(心衰)與對照組80例(非心衰);采取killip分級予以心功能分級,6例Ⅳ級,17例Ⅲ級,12例Ⅱ級,80例Ⅰ級;經獲取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本研究患者均采取羅氏電化學發(fā)光E411檢測儀予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BNP水平,同時予經胸壁UCG檢查;采用美國通用(GE)Vivid E9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左室射血分數(LVEF)與左室舒張末內徑(LVIDD)值予以檢測,患者取側臥位,將左胸部充分暴露。
記錄且比對兩組LVEF、LVID數值及血漿BNP水平;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級水平與LVEF數值、血漿BNP水平相關性。
實驗組LVEF數值較對照組更低,且LVIDD數值、BNP水平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1。
患者LVEF數值隨心功能降低呈顯著下降趨勢,且LVIDD數值與BNP水平呈顯著增長趨勢;分析可知:心功能killip分級與LVEF數值呈負相關(R=-0.784,P<0.05);與BNP水平呈正相關(R=0.91,P<0.05),見表2。
心衰屬全身性感染患者終末階段,其病死率比較高,且預后差,因此,合理選取全身性感染患者的心肌損傷標志物,對評估心功能及預后判定均具重要價值。
LVEF指的是每搏輸出量(SV)與心室舒張末期容量(VEDV)百分比,若心肌收縮能力增強,則SV隨之增大,同時VEDV變低,LVEF數值可有效反映出心肌收縮能力[3]。LVIDD數值越高,即說明二尖瓣開放時的壓力增大,其可有效反映出左心室舒張功能,影響因素包括心搏出量與心室舒張功能[4]。經胸壁UCG能夠有效檢測LVEF與LVIDD數值。BNP主要分布于心室隔膜顆粒內,隨心室壓力加大與容積擴張而顯著增加,其可有效反映出心功能不全嚴重程度[5]。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LVEF數值較對照組顯著更低,且LVIDD數值、BNP水平較對照組顯著更高,提示通過檢測LVEF、LVIDD數值及BNP水平能夠有效判定全身性感染患者是否合并心衰,對臨床制定治療方案具重要價值,這與周云等文獻結果相一致。相關研究表明,BNP有利于降低前后負荷,并減少水納潴留,加快腎上腺激素的合成與釋放,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病情,其可作為心室功能特異而敏感的生物學指標[7]。于全身性感染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狀態(tài)下,BNP水平則不斷提高,有效發(fā)揮調節(jié)心功能作用,與心衰程度關系較為密切。本文結果發(fā)現:患者LVEF數值隨心功能降低呈顯著下降趨勢,且LVIDD數值與BNP水平呈顯著增長趨勢;經相關性分析可知:心功能killip分級與LVEF數值呈負相關;與BNP水平呈正相關。于全身性感染合并心衰過程中,左心室心肌細胞主動松弛與被動充盈嚴重受損,使得心肌僵硬度的加大,同時舒張期的充盈壓升高,從而造成左心室舒張功能出現障礙;同時隨患者病情不斷惡化,心室容積及其指數變大,引發(fā)心功能代償,從而致使心肌細胞分泌過量BNP,從而抑制心功能代償[8]。由于受樣本、時間等因素制約,本文不同診斷方法的診斷特異度與敏感度未予以分析,待進一步研究再作報告。
表1. 比對2組LVEF、LVID數值及BNP水平(±s)
表1. 比對2組LVEF、LVID數值及BNP水平(±s)
注:組間比較,aP<0.05
組別 LVEF(%) LVIDD(mm) BNP(ng/L)實驗組(n=35) 42.56±12.48a 60.82±11.31a 11544.27±7256.14a對照組(n=80) 51.72±12.36 55.36±9.48 5172.31±3438.45 t 3.6462 2.6766 6.4036 aP <0.05 <0.05 <0.05
表2. 比對不同killip分級患者LVEF數值與BNP水平(±s)
表2. 比對不同killip分級患者LVEF數值與BNP水平(±s)
注:與Ⅰ級對比,aP<0.05;與Ⅱ級對比,bP<0.05;與Ⅲ級對比,cP<0.05
killip分級(n=例數) LVEF(%) LVIDD(L/mm) BNP(ng/L)Ⅰ級(n=80) 62.63±5.64 49.73±7.63 484.28±272.36Ⅱ級(n=12) 52.05±8.36a 53.98±7.33a 3608.23±1336.28aⅢ級(n=17) 46.41±9.72ab 56.51±11.72ab 5253.31±3688.42abⅣ級(n=6) 37.15±10.14abc 63.72±6.48abc 15125.64±7743.58abc t 9.3837 3.5928 18.9573 aP <0.05 <0.05 <0.05 t 9.3311 3.0014 11.6414 bP <0.05 <0.05 <0.05 t 10.0277 4.3681 17.1990 cP <0.05 <0.05 <0.05
綜上所述,全身性感染患者行經胸壁UCG聯合BNP水平檢測,不僅能夠可發(fā)揮判定心衰作用,而且可分析心功能Killip分級與LVEF值呈負相關,與BNP水平呈正相關,對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