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德權
摘 要 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各種探索性的工作也在不斷的開展。為了能更好的適應時代的腳步,為學生制定出更合適的發(fā)展方案,廣大的一線教學工作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與新課程標準上所規(guī)定的教學理念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缺乏對于學生的深入了解,具有一定的機械性。本文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展開簡要探討。
關鍵詞 教育改革;管理模式;人本思想;完善教學體系;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G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07-0121-01
對于我國目前的社會結構而言,我國各行各業(yè)的人才與專家都是通過學校這一途徑所培養(yǎng)出來的,因此,學校里的教育對于整個社會的發(fā)展來說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對于學校來說,所涉及的工作又是十分繁雜的,它不僅包括對于學生的教學工作,還要保證學生遵守學校里的一些制度,還要保證教學質量達到一定的要求。所有這一切工作,其管理的主體都是人,因此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制定相應的管理策略可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
一、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問題
(一)個性無法得到有效發(fā)展
在我國的傳統(tǒng)理念中,學校對于家長來說更像是一個只負責孩子學習的地方,學校只要做好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的提升工作就行,而對于真正重要的孩子的綜合素質等指標,反倒是不被家長所看重。在日常的工作中,人們對于教師也存在著一定誤解,認為教師只能做一些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工作,而對于學生學習成績沒有提升幫助的工作,則被一律認為是無用的工作。在這種環(huán)境下,教師所背負著重重的壓力,自然無暇再對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探索。不光是教師,學生也面臨著同樣的壓力,學生只能按照學校里制定的教學計劃按部就班的學習,只要有一點的不合規(guī)矩就會受到多方面的壓力。
(二)學校教育工作難度的提升
目前,我國的人口數(shù)量越來越多,由此而帶來的結果就是學生數(shù)量的大幅度提升。因此,學生數(shù)量的增加與教師數(shù)量的減少就形成了一個顯著的矛盾,在這種教學資源顯著減少的情況下,現(xiàn)有教師的教學任務也顯著增加,有時候一位教師就要給好幾個班級進行教課,這對于教師的各方面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也就沒有多余的精力去對新的教學理念進行積極的探索,就算是探索也是一些淺層次的探索,達不到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
二、探索人本管理模式的必要措施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具體實施方式
1.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目前,我國的大部分學校所實行的考核方式都是唯教學質量論,將教學質量作為評價教師工作的唯一方式。對于學校來說,這種考核方式具有巨大的優(yōu)越性,它可以量化教師的實際工作,促使教師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但是對于教師來說,這種看起來很公平的考核方式卻在無形中挫傷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這種考核方式并不能將教師的全部工作體現(xiàn)出來,而且這種考核方式會導致教師只顧著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等真正重要的東西產(chǎn)生忽視。并且教師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下對學生進行教課工作,其教學質量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要想實行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首先要做的就是從學校層面對教師的考核標準進行改革,改變現(xiàn)有的考核方式。
2.建立新的管理方式
目前,我國學校的管理模式大多是依靠學校的管理層來進行管理,學校的一些重大決策也都是依靠學校的管理層來進行實施。而在新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以人為本理念則明確提出,要建立一種每人都參與的管理模式。因此,學校也要建立起一種新的管理模式,吸引教師積極參與管理,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教學階段所存在的一些問題。教師參與到學校的日常管理后,所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教師會產(chǎn)生一種很強烈的認可感,對于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會更加的進行盡力;其次,教師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后,也能深刻的體會到學校管理層的一些工作難處,縮短教師與學校領導的距離感,在以后的工作中教師也能根據(jù)自己的深刻體會,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最后,對于教學工作中所出現(xiàn)的一些短板,教師比學校領導更為清楚,教師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工作以后,也會針對這些教學短板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從而提升學校的整體教學質量。
(二)為以人為本思想尋找新的實行方式
教師的教學工作最終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中心,教師所做的一切教學工作都要圍繞學生來展開。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某方面的解題能力,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對于自己所不懂的領域積極探索,最終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因此,每個學生由于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他們的缺點也是不一樣的,教師就要根據(jù)每個學生不同的缺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探索出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
三、結束語
相比于以往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方式,新的班級管理方式變得更加的高效,也更符合現(xiàn)階段小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這些都是以人為本理念的深刻體現(xiàn)。學校的管理層以及廣大教師要制定適合自己學生的發(fā)展目標,并根據(jù)這目標結合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出相應的管理策略。但是我們也要明白,這種方式也不是不存在缺點的,它在以后的管理中也會逐漸的暴露出來,并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廣大的一線教學工作者仍不能放松探索的腳步,要積極對這種方式進行改變,以適應未來的教學需要。
參考文獻:
[1]常族.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學管理中的思考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版,2010(7).
[2]何曉安.淺談校園管理體制中的“人本主義”理念[J].神州,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