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瀟瀟
摘要:幼兒園音樂課是學齡前兒童教育研究的重要部分,通過音樂教育來達到育兒目的是非常有效果的一種教育辦法。幼兒期的孩子對于音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敏感是最強烈的,所以怎樣讓幼兒通過學習音樂來達到感受美、體驗美、表現(xiàn)美而獲得全面和諧的發(fā)展是擺在老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從學前齡兒童音樂課教學的內(nèi)容與策略各方面進行闡述,進一步理解音樂教育在幼兒園中的具體應用和更深刻的意義。
關鍵詞:幼兒園;藝術教育;音樂教學
引言:學齡前兒童音樂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審美能力,對將來其它學科的學習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和幫助。在音樂的幫助下,幼兒可以不知不覺地進入到各項學習活動中去?,F(xiàn)代音樂教育理念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著變化,新思想、新策略、新路子都非常值得幼兒音樂教育工作者們?nèi)フJ真研究和探索。
一、幼兒園音樂課中教師要把主動權交給孩子
與其讓幼兒聽老師的話,不如老師先聽幼兒的話。老師們常常會走入的誤區(qū)就是過于強調自己是一位老師,所設計的教學方案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想象。
在幼兒園音樂課中,教師應該扮演指導者的角色,多數(shù)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學生,嘗試著把主動權交給幼兒,從實戰(zhàn)的角度客服心理障礙,是每位幼兒老師應該具備的素質。例如:教授兒歌《小兔子乖乖》,老師完全可以讓幼兒自己創(chuàng)編出比較符合音樂內(nèi)容的形體動作,不必限制他們的想象,只是從指導的角度去適當干預就可以了,讓幼兒隨著情節(jié)的變化而自己創(chuàng)作。這樣他們會對課程內(nèi)容產(chǎn)生很大的興趣,幼兒自己創(chuàng)編的動作會各式各樣,有的甚至超出了小兔子的范圍,但這恰恰是喚醒幼兒想象空間的一個絕好的機會,不要跟孩子說不可能,眼前的不可能也許就在明天會變?yōu)榭赡?,自主想象?chuàng)作的結果往往令人感到無比的奇妙,把幼兒放在主體地位上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二、音樂作品的選擇要能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特點
在課堂上和生活中,經(jīng)常會聽到一些小朋友哼唱一些幼兒歌曲,還時不時加些表演,有時候還主動要求老師放這首歌的音樂,當老師問起為什么要聽或唱這首歌的時候,回答基本都是一樣的:“這首歌好聽”。這個現(xiàn)象在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
那么,教師在選擇音樂作品時可以適當考慮那些簡單的、單旋律的、易于表現(xiàn)的作品,這些作品大多數(shù)都是一段體,可以反復重復,旋律感、節(jié)奏感強,再現(xiàn)性強,能感染幼兒,很快調動情緒,吸引他們大多注意力。例如:《拔蘿卜》,這首幼兒歌曲是根據(jù)一個很幽默的民間童話改編的,敘述的是一對老夫婦在地里種下了一個大蘿卜,收獲的時候小花貓、小雞、猴子等小動物都來幫忙拔蘿卜的經(jīng)過,歌曲中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旋律為一段體,簡單上口,每段歌詞以一個小動物的角色重復旋律,反復再現(xiàn)旋律突出歌詞和拔蘿卜的情景過程。整首兒歌可以靈活地帶動教學,既可以邊唱邊跳邊模仿又可以借用到語言活動方案和科普活動方案中,這樣的音樂作品可以大大豐富教學內(nèi)容,擴展教學寬度,收到良好效果。因此,作品的選擇往往直接對老師的教學效果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
三、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應注重情景教學
幼兒園音樂課情景教學是以生動形象的情境激起幼兒學習情緒為手段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中,老師要根據(jù)幼兒的年齡段特點和心理特征適當?shù)膭?chuàng)設情境,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以獲得最佳的施教效果。情景教學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再現(xiàn)音樂、理解音樂、記憶音樂和了解故事情節(jié)等,在不知不覺中接受美學教育。
例如教兒歌:《小蝌蚪找媽媽》,教學目標中最基本的熟學旋律、節(jié)奏、歌詞,熟背故事的內(nèi)容和重點情節(jié)等之類,都可以精心設計其情景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可以喚起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幼兒,使其融入。想象自己真的就是一只小蝌蚪,這種感覺跟生活中幼兒自己過家家很相似,老師在情景外適當指導和干預,讓幼兒仔細體會自身和音樂形象的結合過程,進行有意識的互動和模仿,這樣教學會大大提高幼兒的積極性。幼兒在游戲娛樂中享受并逐漸接受音樂作品,這樣教學老師也很輕松,可以在設定的情境環(huán)節(jié)中輕松的加進學習要點,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四、以情怡人
達爾克洛茲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因此,我將音樂教育的重點著眼于引導幼兒對音樂情感因素的體驗,讓幼兒在感悟音樂中陶冶情操。音樂教學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因為教學的過程是以教師為一極,學生為另一極的交互作用的過程。那么如何利用教學活動這個媒體,達到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呢?關鍵是一個“愛”字。
記得我在教我班幼兒學習歌曲《小花貓》的音樂游戲時,第二段唱“我的小花貓……”意思是老花貓要抓小花貓,請小花貓躲好,可是教師在抓小花貓時,我看出來有的小朋友故意讓老師抓他,原因是他想讓老師抱抱他,于是我就順水推周去抓他,而且玩了好多遍,來滿足孩子的心里。如果不玩這個音樂游戲,這幾個故意讓我抱抱的幼兒可能不會由此與老師的感情加深的。從這里看,音樂是以情怡人,是老師與幼兒情感交流的傳送帶。老師作為情感交流的主體,就應將全身心的愛傾注在幼兒的身上,讓每個幼兒能從教師身上和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一種期待,一種力量。
五、游戲中融入音樂,提高幼兒對于音樂的敏感度
游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他們活潑好動,利用游戲的形式來對他們進行教育再合適不過了。在幼兒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游戲的魅力來吸引和感染學生,讓學生能夠被游戲所吸引,從而樂于接受游戲中所包含的一切。教師教授音樂也可以利用游戲的形式來感染和吸引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游戲中快樂地體會音樂的韻律和節(jié)奏。
例如,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扮成“小兔子”,教師彈奏音樂,音樂節(jié)奏快,孩子們就像小兔子一樣快快地蹦;如果音樂節(jié)奏慢,孩子們就慢一點蹦;聽到高音就讓小朋友拍拍手,如果聽到低音就讓小朋友跺跺腳。這組游戲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讓幼兒輕松自然地走進音樂活動,在難度不高的藝術表現(xiàn)中體驗成功。
結束語:總之,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可以發(fā)展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在音樂教育中,我們進行的不僅是單純的音樂課程教學,而且是對人的培養(yǎng)。幼兒階段是人的各種感官發(fā)育最迅速的時期,更是聽力培養(yǎng)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的音樂學習是通過多種感官體驗音樂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音樂不僅有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而且有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它對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幼兒教育中,教師要通過音樂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能力,為促使他們成為世紀有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清.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賈曉星.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中國學前音樂教育[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1,32.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