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日益成為衡量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準,但目前,我國農村小學的教學狀況仍是不夠理想的。“減負”口號年年在喊,但學生的負擔就是減不下來。學生苦,一線教師也比較辛苦。這就涉及了一個教學是否有效的問題,這也是新的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必須面對的問題。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與教師的認真程度,學生的努力程度有一定的關系,但絕不是簡單的正比關系。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應接受并牢固確立“有效教學”這一理念,努力掌握有效教學的方法及行動策略,并積極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加以應用。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shù)學;有效教學;
所謂“有效”,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內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具體的進步以及發(fā)展。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學生有沒有進步以及發(fā)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益或效益高低的唯一標準。所謂“有效教學的方法和行動策略”,是指一線教師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以及完成教學任務從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解決問題的行為方式。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地愛上數(shù)學、真正地提高數(shù)學課堂的有效性?下面,筆者結合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時出現(xiàn)的問題以及學習了相關這方面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談談如何在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進行有效教學。
一、有效導入
導入新課是小學數(shù)學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有效導入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入一個最佳的學習環(huán)境??梢赃@么說,“有效的導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小學生的學習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境,尤其學習抽象的數(shù)學,更離不開具體、直觀、富有情趣的情景。因此,教學必須關注學生的主體需要,特別要重視學生的認知特點、年齡特征等。如低、中年級教師可以用動畫、寓言故事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導入新課,也可以創(chuàng)設有一定主題和角色的社會化游戲進行導入。高年級教師可以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導入新課,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學”數(shù)學,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角的度量》時,如果一開始就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那么整節(jié)課要想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就非常的困難了。著名教師華應龍是這樣做的:在課前針對“技能課為什么上得這樣累”的課前思考,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趣的情景,用三個斜度不同的滑梯把學生帶進有趣的情景中。當有學生說想玩第3個滑梯時(角度很大,顯得很陡),卻引起了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從這一陣大笑中我們可以想到學生也許已經領悟到了什么,并且他們已經對后面要學的內容產生了興趣。 從這節(jié)課的課堂實錄中不難想象每一位學生都會對這節(jié)課感興趣的,即使他將來不去專門研究數(shù)學,又或者是現(xiàn)在數(shù)學學得不好,但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他也會對數(shù)學產生興趣。
二、有效調控
我們每一課的教學流程是由許多個小環(huán)節(jié)組成的,而各個環(huán)節(jié)更是相互依存相互聯(lián)系的,它們有著一定的先后順序。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雖已經預設,但實際課堂教學如果一味地按照固有的環(huán)節(jié)進行而不考慮動態(tài)生成的變化,就會陷入機械的泥潭。所以,我們每節(jié)課實際的教學流程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注入鮮活的學情,隨時進行有效的調控。
1、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對教材進行調控
學生構建知識結構的重要基礎是他們已有的生活、學習經驗。每一個學生都能從自身的數(shù)學經驗出發(fā),與教材內容相互作用,轉化構建成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教學時教師如果充分利用小學生已有的經驗,促使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感悟數(shù)學的真諦,就能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在進行《整十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內容教學時,教材中給我們提供了一幅情境圖,教材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通過求“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多少盆?”來引出加法算式10 + 20 ,進而研究它的計算方法。在教學中,我利用學生生活中買商品的經驗,設計了一個到商店購買商品的情境圖。讓學生看著這幅圖,提出各種問題,然后根據教學需要,選擇“買一個書包和一個布娃娃一共要花多少錢?”列出加法算式:40 + 30 = 然后研究計算方法。借助學生熟悉的這一情境,讓學生自主選擇商品,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2、根據具體學情情況,學會用教材教,優(yōu)化教學內容
教材給教師提供了一個上課的基本遵循,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能完全按照教材既定的程序進行,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機動地進行處理,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例如我在進行《平行四邊形面積》公開課教學時,按照教學流程,我先和學生一起復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然后再出示平行四邊形,同時提問:“同學們你們想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嗎?”我繼續(xù)揭示:“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倍藭r,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xiàn)了,一位學生突然站起來說:“老師,平行四邊形的計算公式我知道,只要用底乘高就可以了?!鳖D時,整個教室鴉雀無聲,似乎掉落一根針的聲音都清晰可見,孩子們不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但是,全場的所有聽課老師都屏住呼吸在等待著我如何答復這位學生。我微笑著問這位學生:“孩子,你是如何知道的?”這位學生說:“老師,我是在書上看到的?!蔽依^續(xù)追問:“孩子,你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了不起,那你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嗎?”學生繼續(xù)回答道:“只要把平行四邊形沿著高剪下來,再拼成一個長方形。”我繼續(xù)追問:“孩子,那你知道為什么一定要沿著高去剪下來,如果不沿著高剪可以嗎?”這時,學生搖搖頭,似乎在表示:老師,我不知道。此時,我親切地摸著他的頭說:“不要緊孩子,”并對著大家說道:“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好嗎?”
原本預設讓學生探索結論的教學過程,由于突發(fā)狀況的生成,被根據具體的學情情況調控成了讓學生驗證結論的過程。
三、有效收尾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每節(jié)課中的有效收尾,對本節(jié)課都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既避免了“虎頭蛇尾”等情況的出現(xiàn),同時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所以,在我們課堂教學中,不妨來試一試這樣的收尾方式。如在學習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后,教師可以進行這樣的收尾:同學們學得很不錯,老師想和大家成為好朋友,你們愿意嗎?我們先互相了解一下好嗎?我今年32歲,請你補充一個條件,讓我通過列方程能知道你的年齡。這樣的一個結尾,可以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中規(guī)律性的知識,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發(fā)展學習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四、結束語
總之,在新課改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教學效率低、教學效果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們一線教師認真研究教學策略,更新觀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實施有效教學,從而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沈龍明,呂菊芬等編著.小學數(shù)學有效教學課堂教學藝術.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9
[2]華應龍著.我這樣教數(shù)學——華應龍課堂實錄.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陳華忠撰寫.遼寧教育(新理念下對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