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君青
【中圖分類號】R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6--01
CT血管造影術指的是,讓螺旋CT在患者靶血管內(nèi)進行連續(xù)生理、病理、解剖數(shù)據(jù)采集,再將數(shù)據(jù)放入計算機處理,重建靶血管立體影像[1]。由于CT血管造影術具有無創(chuàng)、掃描速度快、簡單實用的優(yōu)點,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2]。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不僅可以將腦血管病變顯示出來,還可以將病變部位與顱骨、周圍組織的關系顯示出來,為人們提供了一種更為直觀的解剖概念,為臨床選擇治療方案提供了可靠參考[3]。為了更好的說明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對腦血管病變的臨床應用價值,本文特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于2017.1-2017.12收治的78例腦血管病變的患者的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此78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齡分布在20-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25±7.12)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確診,且均不存在對碘過敏、肝腎疾病的現(xiàn)象?;颊咚寄X血管疾病的類型包括: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SAH合并腦出血、動靜脈畸形、合并腦出血、顱內(nèi)血腫、腦室出血、單側(cè)動眼神經(jīng)麻痹,患者臨床癥狀表現(xiàn)有:突發(fā)偏癱、頭暈、嘔吐、惡心、視力下降、頭痛等。
1.2 方法
選用的16排螺旋CT機的型號為PHILIPS Brilliance,檢查時,先進行常規(guī)平掃,后進行CT血管造影檢查。CT掃描范圍是整個腦組織,掃描時基線設置為0M,層厚設置為0.625mm,電壓設置為120-140kV,電流設置為250-300mA,采用512×512矩陣,準直為0.625×16mm,螺距設置成0.938:1,掃描時間控制在5-10s。用高壓注射器將非離子型對比劑碘佛醇通過肘靜脈注入,注入量為80-90ml,注入速度為3-3.5ml/s,掃描延遲用Smart Prep測定,動靜脈畸形延遲的時間為37s,一般情況下的延遲在12-26s,部分病理的延遲根據(jù)經(jīng)驗判斷,參考范圍為15-30s。
收集到的圖像經(jīng)計算機處理后,使用平面重建技術、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術、容積重建技術創(chuàng)建三維重建圖像,然后分析腦血管主干及主要分支、大腦動脈5級分支的情況。所有創(chuàng)建的三維重建圖像均無階梯狀偽影。
1.3 觀察指標 觀察過程中記錄顱內(nèi)動脈瘤的長短徑、位置、數(shù)目,與周圍結構的關系等具體特征,以及畸形血管團位置、引流靜脈、供血動脈等。
2 結果
78例進行16排螺旋血管造影檢查的患者通過平面重建技術、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術、容積重建技術創(chuàng)建的三維重建圖像中,對腦血管主干與分支的顯示率為100%,對大腦動脈5支分支的顯示率為94.87%(74/78)。78例患者中,包含59例腦動脈瘤患者,19例腦動靜脈畸形患者。腦動脈瘤患者中具體包括11例右側(cè)大腦前動脈、13例左側(cè)大腦前動脈、9例前交通動脈、8例右側(cè)大腦中動脈、10例左側(cè)大腦中動脈、8例后交通動脈,所有影像都可清晰顯示患者動脈瘤的瘤頸、形態(tài)、大小、位置、與載瘤動脈的關系,最大瘤體的直徑為18mm,最小為1.3mm。腦動靜脈畸形患者中具體包括3例右側(cè)額頂葉、1例左側(cè)枕頂葉、4例左側(cè)顥枕葉、2例右側(cè)顥枕葉、2例左側(cè)額頂葉、4例左側(cè)顥葉、3例右側(cè)枕葉,所有影像都可清晰顯示引流動脈、供血動脈、畸形血管團。
影像學顯示結果與16例腦動靜脈畸形手術和52例腦動脈瘤手術結果一致,與15例腦動脈瘤、7例腦動靜脈畸形的DSA檢查結果完全一樣,甚至發(fā)現(xiàn),5例DSA檢查結果不如CT血管造影的準確度。
3 討論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無創(chuàng)、快速、方便、安全、重建圖像質(zhì)量高、定位準確、輻射量較低的優(yōu)勢,被廣泛認為可以取代DSA檢查方法的地位,日后將成為臨床進行腦動脈瘤篩選的主要方法[4]。本文研究的78例腦血管病變患者中包含59例腦動脈瘤患者,19例腦動靜脈畸形患者。通過平面重建技術、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術、容積重建技術創(chuàng)建的三維重建圖像中,對腦血管主干與分支的顯示率為100%,對大腦動脈5支分支的顯示率為94.87%(74/78)。影像可以清晰顯示腦動脈瘤患者動脈瘤的瘤頸、形態(tài)、大小、位置、與載瘤動脈的關系,以及腦動靜脈畸形患者的引流動脈、供血動脈、畸形血管團。
本文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進一步說明了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臨床治療腦血管病變中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張殿波,宋金國,徐兵,等.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對腦血管病變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0,(5):15-17.
林炬成.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對腦血管病變的臨床應用價值[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10):36-37.
王國鑫,張樹偉.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對腦血管病變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6,(11):2109-2110.
李鵬.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腦血管病變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臨床研究,2017,(12):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