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加提·米爾卡米力
【中圖分類號】R327.2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6--01
小兒全麻后拔出氣管導管時機選擇多依據患兒的清醒程度決定,通過對患兒是否可進行主動呼吸,自主完成睜眼、張嘴、肢體活動、嗆咳后自主呼吸等行為指標進行觀察判斷[1],但是麻醉過淺下拔管,可導致躁動、嗆咳、咽喉部損傷以及喉痙攣等癥狀發(fā)生,也會引發(fā)血流動力學發(fā)生較大改變,不利于患兒預后康復;而較深麻醉下拔管則可有效改善上述癥狀[2]?;诖耍瑸榱藢で笞罴训穆樽硐職夤馨纬椒?,我院選取60例行手術治療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對比觀察較深麻醉與淺麻醉下氣管拔除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7年4月~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患兒7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兒及其家長均在知情自愿條件下簽署知情同意書,依據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70例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對照組35例患兒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3~11歲,平均年齡為(25.62±4.26)歲;觀察組35例患兒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齡4~13歲,平均年齡為(27.64±4.55)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兒麻醉前6h禁食,采取全身麻醉,即給予患兒注射2~5mg/kg氯胺酮,0.01~~0.02mg/kg阿托品;對照組給予0.5ug/kg芬太尼行淺度麻醉,同時給予0.01mg/kg維庫溴銨肌松藥輔助氣管插管麻醉,待患兒恢復正常呼吸且出現(xiàn)吞咽反射后進行拔管操作。觀察組給予0.02ug/kg異丙酚、0.5ug/kg芬太尼行深度麻醉,同時給予0.01mg/kg維庫溴銨肌松藥輔助氣管插管麻醉;待患兒恢復正常呼吸,且呼吸頻率控制在15次/min以上時,且出現(xiàn)吞咽反射時進行拔管。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前心率與血壓變化情況,并對數(shù)據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本組數(shù)據進行比較,計數(shù)資料以(n,%)進行描述并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描述并行t檢驗,若組間數(shù)據P<0.05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深麻醉下拔管,拔管15min后心率、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恢復到術前水平,經淺麻醉下拔管,心率、收縮壓、舒張壓與拔管前相比明顯升高,兩組拔管后10min心率與血壓水平比較差異存在明顯差異,P<0.05
3 討論
全身麻醉氣管拔管易引起強烈的應激反應,易使患兒的心率與血壓快速升高,增大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氣管拔管對于交感神經系統(tǒng)存在較大刺激,易導致心動過速、兒茶酚胺類過度釋放、心動過速,易使心肌耗氧量增大[3]。在淺表麻醉下性氣管拔管易使血壓明顯升高,心動過速,根相關臨床報道相吻合。多數(shù)病例對于上述癥狀均具有較高耐受性,對于合并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合并癥時,易發(fā)生心肌缺氧、心律紊亂、心腦血管意外等癥狀,應采取恰當措施加以預防。實施較深麻醉下行氣管拔管時,無明顯嗆咳等并發(fā)癥,患兒拔管后無明顯刺激下自然清醒后,無明顯躁動情緒,適當麻醉深度下行氣管拔管可有效預防相關心血管不良反應,使全身麻醉氣管拔管時應保障患兒意識清醒,呼吸通暢[4]。本組研究中觀察組采用深麻醉下氣管管道拔除,患兒拔管后10min的血壓與心率水平均明顯優(yōu)于行淺麻醉的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兒術后深麻醉下行氣管拔除,可有效降低患兒心血管與呼吸道影響,對患兒心率與血壓的影響較小,拔除氣管后患兒血壓與心率可在短時間內恢復到正常范圍,有利于術后恢復。
參考文獻:
史會芹,蘭曉文.小兒術后較深麻醉、淺麻醉下氣管導管拔除的臨床效果比較[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29):3660-3661.
李華軍,肖乾.對比分析小兒術后深麻醉、淺麻醉下氣管導管拔除的臨床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33):130-130.
馮炎超,武干生.小兒術后深麻醉、淺麻醉下氣管導管拔除的臨床對比研究[J].人人健康,2016(18).
張錦萍,安小亮,王洪強.深麻醉下拔除氣管導管輔以SLIPA喉罩替代通氣對肺功能異常患者心功能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影響[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