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盈盈
【摘 要】精準知識是習作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敘事類習作教學中,抓住“精準知識”,能有效提高每個年段的寫作能力。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對中高段敘事類習作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精準知識;敘事類習作;教學策略
當下的習作教學都是圍繞語文教材展開的。一次習作教學,從課程內容到教學內容再到具體針對的精準習作知識,都需要站在文體類型的視角??v觀整套小學語文教材:習作內容編排特點似乎雜亂;單元習作要求與單元課文閱讀教學“讀寫割裂”的編排方式,看似有章可循,然而教師卻非常無助。如何理清中高段敘事類習作教學之路,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敘事類習作教學的策略。
一、巧抓“觀察”,收集資料練片段
1.學會觀察,收集材料
“觀察”是指通過視覺、聽覺、嗅覺以及其他一切感受,獲得對客觀世界、現實世界的認識,是對認知對象自覺、有目的的感知。“新課標”中也明確要求:“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睂W生不會觀察,就不會有豐富多彩的生活,就寫不出具體生動的作文內容。
所以,我們必須帶領學生走進生活。例如學生每天早晨上學的情景就很值得引導學生去細細觀察,從背著書包進校門到教室這一段路所看到的、聽到的。還比如,到達教室,看見同學玩或看書的情景;上課時發(fā)生的事情;課間發(fā)生的事情;放學后,同學們帶著各種表情的樣子……當學生有了一定的興趣時,可引導他們觀察家里的情況、商店里、大街上、公園里見到的事情,甚至是電視上的新聞……這些都是需要學生去觀察的,并收集材料的。有意識地讓學生去觀察這些時,學生就會興趣大增。
2.利用材料,訓練片段
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習作是寫一寫我的課余生活。在學習課文《金色的草地》第二自然段時,我們安排了如下“習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師:多么快樂的玩耍呀!這種快樂,不僅僅是玩耍給我們帶來的,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寫玩耍的時候,因為寫得清楚,寫得明白。那么,你能不能聯(lián)系我們平時收集的資料,把自己最喜歡的一次玩耍寫下來,與老師、同學一起分享?可以照著書上的例子寫,也可以按照我們剛才討論的方法寫,如果你有自己更好的辦法,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寫。
二、巧抓“細節(jié)”,遷移訓練寫生動
朱光潛先生在《資稟與修養(yǎng)》一文中指出:“運用語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據對于語言文字的認識,一半也要靠虛心模仿前人的范作。文藝必止于創(chuàng)造,卻必始于模仿,模仿就是學習。模仿可以由有意的漸變?yōu)闊o意的。習慣就成自然”。在研究四年級敘事類單元習作時,發(fā)現學生不能單純地進行只言片語的仿寫或利用文本空白想象寫話,更要關注課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的悟法習得,把生活中的事情進行遷移訓練。
1.挖掘教材細節(jié),進行品賞遷移
在教學中,選取不同方面的細節(jié)片段,開展“認識細節(jié)描寫”專題學習活動,和學生一起認識細節(jié)描寫。在初步認識、找尋的基礎上,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挖掘課文的精彩細節(jié),時時滲透“細節(jié)描寫”的概念,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對細節(jié)描寫的認識,形成一定的細節(jié)意識。
例如,學習《白鵝》一文品讀鵝老爺吃飯架子十足的描寫時,我讓學生觀察家人或同學的吃相,進行細節(jié)描寫。學生生動細膩的描寫不亞于豐子愷。
“我的弟弟啃雞腿時,常常令人發(fā)笑:他的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雞腿,慢慢地張開那張大嘴巴,先用門牙用力地把雞腿的肉撕下來。在嘴里細細地嚼著這‘無上的美味,臉上露出了小酒窩,眼睛笑得瞇成了一條縫,十分滿足地說:‘太好吃了,太美味了!還不時地發(fā)出‘嘖嘖的稱贊聲。吞下這一口,再望望雞腿,有點舍不得吃掉,可是又忍不住再去啃下一口。一會功夫,他已經把它消滅了。他用手背隨便地擦了一下嘴上的油和肉,還時不時地伸出舌頭舔一舔剩下的骨頭。”
2.將細節(jié)分類,讓學生得法
四年級學生每天接觸著同學、老師、家長,彼此之間發(fā)生著豐富多彩的事情。要使學生在記事時,能清楚來龍去的基礎上有所收獲,使表達更具體生動,不可忽視的就是對人物或事物的刻畫。
①外形特征
在人物和事物的外形觀察中,我們設計了形象定格式練習。教師用相機捕捉或查找人物、動物、植物的系列鏡頭,用定格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其外形上的特點,并學習捕捉最具特色的,結合習得的作家的表達方式,有選擇地進行片段式細節(jié)描寫。
②動作捕捉
用錄像及連續(xù)快照的方式捕捉人物、動物的系列動作,回放給學生觀察與交流。或采用表演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人物或事物動作細節(jié),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降低難度。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描寫動物的一系列文章。
③神態(tài)心理
引導學生在記事的過程中抓住人物心理起伏變化點、矛盾沖突點細細揣摩。比如三年級下冊《爭吵》一文,詳細描寫了安利柯的心理變化,是很好的一篇范文。
三、巧抓“場面”,捕捉鏡頭呈精彩
進入五年級的小學生此時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語言材料,也對生活中的事情有了細微的觀察能力,對作文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認知。因此,這個階段習作訓練應抓住場面描寫,重點指導學生文章構思的能力,將鏡頭特寫。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策略:剖析場面—學寫場面—解說場面。
1.剖析場面
在單元習作教學中,先帶領學生回顧本單元的課文《開國大典》,分典禮前、典禮時、典禮后三大場面進行描寫。典禮前,介紹出場的人員、典禮現場;典禮時,重在描寫毛澤東宣告、升國旗、放禮炮、閱兵儀式等重要鏡頭;典禮后,寫游行,全文貫穿觀眾的反映。畫面中人物很多,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人物來寫,體現動態(tài)的“差異”,進行鏡頭捕捉。
2.學寫場面
師播放一段打籃球的視頻,引導學生關注場內運動員的運動畫面,進行慢鏡頭特寫,讓讀者,將場面中主要人物的動作過程和表情變化看得更加清楚,就要將動作細化,并小結方法:將幾秒鐘的瞬間過程,用幾分鐘的文字描述出來。再讓學生進行其他活動的思考,比如拔河比賽、學校升旗儀式、學校運動會。
3.解說場面
播放視頻,讓學生配上解說詞,請大家來進行評論。這樣的課堂,學生有了更多的交流環(huán)節(jié),將學習成果及時呈現,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到寫作的成功,并提高習作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找出精準知識,訓練語言,引導學生掌握并學會運用,實現讀與寫的有機結合,既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又是整個語文教學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參考文獻】
[1]趙偉明.如何具體、生動地敘事作文課[J].小學教學案例與研究,2012
[2]顧巧英.細節(jié),點亮學生習作[J].小學語文,2015.25-28
[3]熊建峰.聚焦特別,學習表達[J].小學語文,201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