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雁平
檔案學理論是不斷發(fā)展的,在其發(fā)展過程中,有不同的認識和觀點是正常的。這些認識和觀點來自每個人的學識、實踐與思考,有偏學理(依教科書)的,有偏常理(依實踐經(jīng)驗)的,還有些偏法理(依法律法規(guī))的。崗位不同,角度不同,看法自然不完全相同。重要的是從事檔案學研究時,每個研究者要清楚在研究和探討某個問題時,是從學理、常理,還是法理的角度。即不可“一葉障目”,只知有“學理”或“常理”,不知其他。如學生、教授多從學理看問題,局、館工作者多從常理看問題,都有所偏頗。亦不可“盲人摸象”,錯將其中一理,當作全部三理。
在法制社會中,一切社會活動都應當在法律的規(guī)制下進行,檔案學研究也不例外。從事檔案學研究的人也必須知法、懂法、守法。尤其是涉法的檔案學研究,應有法理視角,必須以法為據(jù)。否則就會鬧出笑話。
在具體涉法的檔案學研究中,知法、懂法應包含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法理常識:如法的基本內(nèi)涵、法的精神、法的本質(zhì)、法律原則、法律體系、法律位階、法律制度等;二是基本法律知識:包括憲法和基本法律(如刑法、行政法、民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商法等);三是具體研究涉及的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包括普通法律(如檔案法等)和行政法規(guī)(檔案法實施辦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守法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研究時要區(qū)分使用的概念是學理概念、常理概念,還是法理概念。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隨意替換。二是在研究論述時,應當遵循基本的法律常識與相關(guān)法律條款,除非是討論修改、修訂法律,避免出現(xiàn)有違法律常識與相關(guān)法律條款的言詞,也不應對守法遵紀的行為妄加指責。
有些關(guān)于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與檔案開放研究就存在不以法為據(jù)的情況。一是不懂得法的位階,將處于下位地位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置于位于上位法的《檔案法》相同或更高的位置;二是將政府信息與檔案信息簡單地畫等號,然后將政府信息公開等同于檔案開放;三是在具有法律效力,且位階高于《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公布后,仍然大談特談與《規(guī)定》相背的觀點,而不知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