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夢 任靜 周佳麗
摘 要: 本研究通過對口語語料的分析,探究大學生英語口語討論中的詞塊運用情況與特征。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在英語口語討論中運用詞塊的頻率很低。本研究結果有助于英語教學者了解學生口語中詞塊運用現狀,對英語教學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詞塊 課堂討論 口語
1.引言
“組塊”(chunking)概念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Miller和Selfridge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用來闡釋單個信息集結成塊的過程。70年代以來,“詞塊”被引入語言教學領域。近年來二語詞塊習得研究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內相關研究主要涉及詞塊與二語口語流利性,詞塊與寫作水平的研究,中西方學習者詞塊使用差異分析等。本研究采用商務英語專業(yè)三年級學生的課堂討論語料分析大學生英語課堂討論中話語詞塊的使用情況。
2.研究背景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意識到了預制詞塊在語言使用中的重要性。預制詞塊經常作為整體儲存在語言使用者的記憶中,語言使用者使用時直接從記憶中提取,無須經過語法生成和分析。傳統(tǒng)外語教學強調對句子結構與規(guī)則的掌握,因而詞匯教學長久以來都被看作語法教學的補充。在詞匯日益受重視的過程中,詞匯概念也有了突破。不僅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單個詞與習語,既可借助語言規(guī)則自由組合的單詞和不能用規(guī)則解釋的固定短語,又包括各種類型的多詞的結構,即詞塊。研究發(fā)現,約70%的日??谡Z交際主要由詞塊實現,詞塊在自然語言中的比例約占90%。詞塊構成了人類語言交際的基礎單位和交際主體。一個普通的本族語者通常能夠掌握成千上萬的預制詞塊,從而保證其語言表達的純正與流暢。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二語學習者的學習目標正在從以輸入為主逐步向輸入與輸出的方向轉變。以口語輸出,促進詞塊學習更適合當今社會對大學英語教學強化英語應用能力的需求。口語形式的詞塊輸出使得詞塊知識不斷得到鞏固并內在化,因此有必要提高大學生在學術環(huán)境與工作環(huán)境下的二語口語表達能力。
目前國內關于詞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寫作領域,針對口語輸出的語塊研究成果很少。針對這一現狀,課題組成員搜集華中農業(yè)大學商務英語學生課堂討論的語料,對預制詞塊的使用進行分析。
3.研究設計
3.1研究問題
本研究考查大學生英語課堂討論中話語詞塊運用情況,主要討論3個問題:
3.1.1學習者在課堂小組討論中使用詞塊的整體特征是什么;
3.1.2高低水平學習者的詞塊使用情況有何差異;
3.1.3詞塊使用和口語水平之間有何聯系?
3.2研究方法
本研究較為細致地考查大學生英語課堂討論中話語詞塊的使用情況,分析詞塊的使用特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教學方面的相關建議。
3.3研究假設
因本語料來源轉寫自商務英語專業(yè)三年級的學生,學習者的英語整體水平不高,英語中過多摻雜中文的表達跡象。詞塊使用水平整體偏低,詞塊輸出前停頓時間過長,有將詞塊脫離于話語運用而單獨記憶的嫌疑。
3.4研究對象
由于研究時間和精力所限,本研究僅選取了華中農業(yè)大學商務英語專業(yè)三年級的八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母語均為漢語,在大學一、二年級接受過口語訓練。
3.5語料收集與整理
語料的收集為商務英語專業(yè)一年級學生在閱讀上應老師要求對閱讀理解性問題進行討論。八名受試隨機分組,4人為單位小組。在討論過程中進行錄音,收集到的口語語料由三名學生進行轉寫。
3.6詞塊界定
在詞塊的界定方面有許多劃分依據。在詞塊的界定、分類與識別(馬廣惠,2011)中強調詞塊具有語義結構,那么包含實義詞是成為詞塊的必要條件,因為實義詞是事物、品質、狀態(tài)或動作等現實意義的語言表征。單純由非實義詞組成的語言片段,如and in the, and of the等不屬于詞塊。頻率不是決定一個語言片段是否為詞塊的充分條件,卻是一個重要條件,因為只有頻率相對較高的詞組合才有可能是詞塊。詞塊是大于詞、小于句子的語言單位,可以像詞那樣獨立運用,而且詞塊應該是連續(xù)的,具有完整的意義或明確的功能。也就是說,詞塊不包括那些不連續(xù)的,或具有詞匯與結構雙重特征的,或語義與功能不明確的語言片段。最終確定詞塊是由多詞組成,可以獨立用于構成句子或者話語,實現一定語法、語篇或語用功能的最小的形式和意義的結合體。在中國大學生英語口語中的互動話語詞塊研究(許家金,2007)中認為,所謂詞塊是指在語料中出現頻率相對較高,能表達相對完整意義的兩詞以上的連續(xù)詞語組合,比如I think , if I were you。
本研究結合前人的研究結果,確定本組研究中使用的詞塊的界定為:由多詞組成,語料中出現頻率相對較高,可以獨立用于構成句子或者話語,表達相對完整意義,實現一定語法、語篇或語用功能的最小形式和意義的結合體。
4.數據分析與討論
我們采用Excel軟件統(tǒng)計了被試討論中第二語言輸出的相關數據,包括詞塊輸出前停頓時長,詞塊輸出前后語境中英文次數對比和詞塊使用多樣性比較等。見表1,表2和表3。
由數據可以看出,被試詞塊提取時間過長,詞塊輸出前有語氣詞緩沖詞來增加思考時間或者詢問同學合力輸出詞塊。被試對于詞塊的不熟悉,但是口語表達中又過分依賴詞塊的使用表達,所以在詞塊輸出前產生了停頓。
而在詞塊輸出出現障礙的時候,被試更傾向于詢問周圍人合力輸出詞塊,這一行為其實是將詞塊與口語表達孤立開來,詞塊僅和記憶掛鉤。
4.1在二語輸出不流利的情況下仍然能夠輸出詞塊
學生學習強化詞塊的記憶,卻不具有使用詞塊和將詞塊置于話語中的主動性。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強調詞塊的重要性,將詞塊看作語言學習和使用的基本單位,引導學生理解、記憶和運用詞塊。數據分析顯示,詞塊輸出前后語境是中文的次數是英文的五倍多,這說明被試在記憶中將詞塊與意思牢牢掛鉤而不是將之與使用方法、口語表達聯系起來。老師詞塊教學的目的旨在于學習了詞塊,學生可以靈活運用于口語、寫作中,使之更趨向于本族語使用者。學生有了詞塊儲備,進行口頭表達時可直接從已有詞庫中提取現成的固定搭配加工和產出目的語,實現流暢通順的表達。
4.2過多使用單一的互動詞塊
互動詞塊語言形式中往往包含第一、第二人稱代詞,和think, believe等認知型動詞。根據數據統(tǒng)計可以看出,學生在發(fā)言時具有較強烈的自我意識,表達自己的意見,多使用常見保險安全的詞塊,例如“I think”,“I dont agree with you”,“in my opinion”等詞塊形式使用次數高達35次。使用的詞塊類型比較單一。
互動詞塊的語言形式有利于引發(fā)說話人之間的互動,幫助促成會話雙方的互動,提示話題。但是學生使用互動詞塊形式單一,掌握的詞塊種類少。
被試在表達時帶有母語思維特征,結構多以名詞為中心,主語加謂語加名詞短語的形式較多,數據統(tǒng)計這一類型詞塊,例如“You paraphrase it.”和“They believe the right...”在被試的測試中高達13次。例如在本語料中出現的“whats the meaning of...?”這樣帶有母語意思特征的詞塊類型,而高水平使用者會選擇“Do you mean...?”這樣的詢問方式且不以自我為中心的詞塊進行替換。
5.啟示
根據學習者使用詞塊時在二語輸出不流利的情況下仍然能夠輸出詞塊的特征。建議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強調詞塊的重要性,將詞塊看作語言學習和使用的基本單位,引導學生理解、記憶和運用詞塊。在教學中,在注重詞塊本身的傳授與教學的同時,應該注重詞塊的使用教學。例如將詞塊用于口語或者寫作練習。這樣能夠加強學習者對詞塊的理解與運用。老師詞塊教學的目的旨在學習了詞塊,學生可以靈活運用于口語、寫作中,使之更趨向于本族語使用者。學生有了詞塊儲備,進行口頭表達時可直接從已有詞庫中提取現成的固定搭配加工和產出目的語,實現流暢通順的表達。
為了使語言表達盡可能貼切本族語使用者,在表達中盡量少地使用以自我為中心的詞塊表達。
在語言表達中靈活運用詞塊,使用時避免生搬硬套。多使用有修補和互動作用的詞塊,緩和表達語氣,更為地道。
6.結語
本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語料缺乏,我們不能對高低水平者的詞塊使用類型及其占比進一步進行數據分析對比。但通過對已有材料的分析,不難發(fā)現講話者掌握的詞塊數量、類型、豐富程度與其二語產出的流利性、準確性、規(guī)范程度都呈明顯的正向相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更多地關注詞語“板塊化”,教學過程中應設計有效練習以加強語塊的熟練運用。學生平時要注意詞塊的積累,以加強二語輸出的準確性和流利性,使語言表達更為地道。
參考文獻:
[1]陳偉平.增強學習詞塊意識 提高學生寫作能力[J].外語界,2008(03).
[2]蔡粵生,韋瑤瑜.大學生小組討論中二語產出情況調查[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8).
[3]鄧樊.有關詞塊理論的文獻綜述[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5).
[4]丁言仁,戚焱.詞塊運用與英語口語和寫作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5(3).
[5]馬廣惠.詞塊的界定、分類與識別[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1).
[6]許先文.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二語寫作中的詞塊結構類型研究[J].外語界,2010(5).
[7]許家金許宗瑞.中國大學生英語口語中的互動話語詞塊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1).
[8]徐昉.中國學習者英語學術詞塊的使用及發(fā)展特征研究[J].中國外語,2012(9).
[9]晏艷.禮貌原則研究綜述[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
[10]戚焱.英語專業(yè)學生口語中詞塊使用情況的跟蹤研究[J].外語界,2010(5).
[11]楊瀅瀅.英語專業(yè)學習者同一主題作文的詞匯發(fā)展和詞塊運用特征[J].外語界,2014(2).
[12]楊瀅瀅.中美大學生同一主題作文詞匯和詞塊運用特征對比研究[J].外語界,2015(3).
[13]張玉英.二語學習者預制詞塊識別能力與二語水平的關聯性研究[J].外語界,2008(3).
[14]章剛,盧慧.基于語塊的英語口語流利性差異調查[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2).
[15]張霞.基于語料庫的中國高級英語學習者詞塊使用研究[J].外語界,2010(05).
[16]戚焱,徐翠芹.詞塊教學對大學生二語口語流利性的影響[J].外語界,2015(6).
項目名稱:大學生英語課堂討論中話語詞塊運用情況調查。
項目編號:2017368。
指導教師:蔡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