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紅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教師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導(dǎo)致了學生在學習中慢慢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而且教師一般都是引領(lǐng)著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認為語文學習就該是這樣,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二是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小,認為自己不需要太用功也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加上教師的引導(dǎo)和講解,每節(jié)課以后的練習都能夠順利完成,所以在學習上沒有積極性。
這些問題雖然不是教學內(nèi)容方面的問題,但是遠比教學內(nèi)容重要得多,小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如果一直保持現(xiàn)狀,那么會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深受其害。學生處于喜歡新鮮事物的年紀,教師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中沒有聽講的沖動,而且教師也沒有和學生互動的習慣,這更讓學生的想法無法釋放,在課堂上不愿意認真配合教師進行學習。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要從教師自身人手,慢慢影響學生,讓學生的身心首先回到課堂,讓學生重新發(fā)現(xiàn)語文的魅力,在課堂中愿意主動學習和配合教師的進度。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改變教學方式,吸引學生注意
教師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來說缺乏吸引力,每節(jié)課都是固定地給學生讀課文、練習生字然后分析課文,最后總結(jié),然后做好課后題,這樣一課就結(jié)束了。在課后的練習中,教師也會一字一句地引導(dǎo)著學生,然后給出答案,讓學生記下來。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自然覺得教師會替自己做好一切,自己完全沒有學習的壓力。除此之外,也會讓學生覺得課堂很無趣。
所以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課前給學生進行情境的導(dǎo)入,課堂中間和學生交流督促學生思考,課后讓學生自己練習,教師不參與等,讓學生看到語文課堂全新的形式。在受到鼓勵之后,學生也會在課堂中注意力更加集中,能夠看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比如在進行《充氣雨衣》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個情境,問學生:“如果今天下雨了,雨很大,大家每個人都有一件雨衣,那么是不是就能夠保證一定不會被淋濕呢?”很多學生一聽到這個問題,紛紛都給出了肯定的答案。然后教師再通過多媒體展示一張圖片給學生,圖片中的人穿著雨衣,幾乎沒有被淋濕,但是雨水順著雨衣流下來,褲子被打濕了。這時教師再提醒學生,問問大家有沒有這種情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就能夠想到,這種現(xiàn)象很常見,并不是有了雨衣就能夠完全不濕。教師可以接著引導(dǎo)學生:“那么如果有一個人可以幫大家解決這個問題,大家想不想學習呢?”緊接著開始講這篇文章,在講到主人公小林是如何制作充氣雨衣的過程時,教師甚至可以給學生演示,或者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這樣語文課就不單單是語文課了,能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自然能夠感覺到樂趣,會盼望著下節(jié)語文課的到來。在學習完之后,學生對這篇文章肯定會有深刻的印象,在做課后題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寫答案,不再依賴教師。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能夠越來越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在語文學習中能夠被語文吸引,課堂上不會出現(xiàn)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情況,也能在課堂中參與進來,讓教師的教學更加順利和高效。
(二)給學生適當壓力
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是希望通過自己的改變讓學生自覺進行改變,但是對于自制力比較差的學生也需要給予一定的壓力,讓學生在課堂上迫于壓力需要認真聽講。比如要求學生在課后練習中不能有相同的答案,以防止抄襲,或者說對思維獨特的同學給出獎勵等,這樣能讓學生在學習中積極一些,同學之間能夠互相競爭。給學生適當?shù)膲毫σ膊荒茏寜毫^大,否則就會讓語文課失去原本的教學優(yōu)勢,讓學生學習完全不是出于興趣,而是由于壓力,這樣的教學會出現(xiàn)更大的問題,所以教師需要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一些硬性要求,讓學生能夠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學習時能夠改變態(tài)度。
總之,在現(xiàn)今的教育環(huán)境之下,小學語文教學應(yīng)改變方式,恩威并用,積極帶動小學生的主動性。因此,以上教學方式需要老師靈活運用,解決語文中存在的問題,為小學生學好語文開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