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露陽
【摘要】跨文化交流進一步促進我國與周邊各國、各地區(qū)間的文化交流、碰撞與融合,有力推動跨文化對話和文明交流互鑒,為國際經濟貿易發(fā)展注入新的力量??缥幕涣饕殉蔀椤耙粠б宦贰背h的重要一環(huán),中國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文化開放,尊重文化多樣性,為世界跨文化交流貢獻中國文化的獨特智慧。
【關鍵詞】跨文化交流 自信 開放
【中圖分類號】G125 【文獻標識碼】A
跨文化交流最早由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在其著作《無聲的語言》一書中提出,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信仰的人之間的相互交流。跨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共同發(fā)展進步的動力,使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超越世界觀、價值觀、信仰、態(tài)度及思維方式等障礙,堅持和諧包容、求同存異,加強不同文明間的對話及相互理解與認同。
一個國家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不僅需要雄厚的經濟實力作為基礎支撐,更需要內在的文化力量作為重要推力。中國同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跨文化交流成為國際經濟合作的前提與共識,為我國經濟貿易活動提供全面支持。“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國家頂層設計,堅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發(fā)展理念。目前,跨文化交流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一環(huán),跨文化交流進一步促進我國與周邊各國、各地區(qū)間的文化交流、碰撞與融合,有力推動跨文化對話和文明交流互鑒,為國際經濟貿易發(fā)展注入新的力量。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迭代升級、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中國正逐漸融入世界交往體系?!耙粠б宦贰背h不僅是深化區(qū)域合作、協(xié)同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也是融合發(fā)展多元文化,促進世界各國跨文化交流的創(chuàng)舉,在給相關國家和地區(qū)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還為破解世界性的跨文化交流難題注入中國智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歷史文化、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往往各具特色、各有千秋,通過跨文化交流,不同國家、地區(qū)的相互了解和認知程度將進一步加深。
跨文化交流作為一種交流形態(tài),其本質在于文化信息的流轉,是多元文化交流與融合的過程?!耙粠б宦贰北尘跋拢袊诳缥幕涣鬟^程中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文化開放,尊重文化多樣性,不能簡單地用對與錯、是與非來判斷和衡量不同文化。要處理好本國文化與他國文化間的關系,鼓勵不同文明間的交流與溝通,逐步消除文化隔閡,在增信釋疑基礎上增強合作意愿、完善合作方式,使中華文化在自信與開放中走向國際。
文化自信是對文化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影響力的深度認同,是國家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有力支撐。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國通過跨文化交流可以更多地參與國際事務,不斷向世界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增強文化影響力,提升文化自信,為世界跨文化交流貢獻中國文化的獨特智慧。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覺的必然結果,文化自覺是文化自信的基礎和保障。任何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都需要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的相互作用,中國在跨文化交流與融合過程中,首先需堅持文化自覺,即在對中華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清醒認識、自我反思、自覺審視的基礎上,確保中華文化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秉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胸襟氣度,處理好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積極同世界其他文化進行互動交流。主動吸納外來文化的優(yōu)秀元素,綜合中西方文化之長,創(chuàng)造新文化,在多元文化和諧共生中展現(xiàn)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及充分肯定。中國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需進一步探索更有效的文化自信發(fā)展道路,制定可行的政策和方案,構建有計劃性、針對性的對外文化交流體系,加大對中華文化的弘揚力度。政府可以通過制定各類旅游政策、發(fā)展各類旅游事業(yè),在提高旅游地區(qū)知名度和經濟效益的同時,讓不同地域的人們體驗到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促進不同國家、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增進民心相通。采用創(chuàng)新性方式,通過世界遺產或者文化遺址向他國充分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內涵,喚起世界各國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共識,從而拓展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平等互鑒的文化交流,增進相關國家和民族間的情感認同,增強文化自信。
通過影視作品、書畫展覽等藝術作品及各類研討會、論壇等教育方式進行跨文化交流,積極傳播中華文化,培養(yǎng)雙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實時鞏固文化交流成果,與他國加深理解、增信釋疑、凝聚共識、增強合作,為我國政治經濟建設提供強大動力,也為我國和平發(fā)展贏得更好的外部空間。在跨文化交流中,我們仍需保持理智頭腦,具備良好的分辨能力,找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契合點,相互借鑒、融合,使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浪潮中保持自身優(yōu)勢,發(fā)揮應有價值。
文化自信源于文化本身的內在力量,而文化開放則是增強文化自信的外在方式。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進行跨文化交流,需將我國發(fā)展成為不同文化元素的交匯中心,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文化傳播模式,創(chuàng)新文化交流理念與方式,打造互動、開放、共贏的交流新格局。應尊重不同地區(qū)、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與復雜性,以和平、開放、包容的心態(tài)與其他國家進行深層次交流。力求通過跨文化交流減少文化中可能存在的保守、封閉與排他因素,逐步適應多元文化的內涵與差異,促進多元文明間的借鑒與融合,共創(chuàng)文化交融、文明互鑒的和諧局面。
和而不同、包容互鑒是國家友好交往的前提。不同文明間的對話交流應堅持文化的包容性。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通常各成體系,對同一問題的思維角度及處理方式也可能大相徑庭,但是在追求和平、寬容、互助等深層次的價值和道德觀念上卻存在著共通性和相融性。因此,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首先,應學會認同對方觀念的合理性與正當性,尊重并適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風俗習慣、行為方式。其次,通過“一帶一路”為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互動平臺,拓展中國文化與他國文化的共融基礎,促進不同文化要素的自由流動和互融,讓不同文明在碰撞融合中增強認同。最后,創(chuàng)新交流方法,積極利用自媒體、社交網站等網絡平臺,增強對外文化傳播能力,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在交流互鑒中打破思想隔閡,提高文化包容性,接納不同文化的差異性,在“異”中求“同”,盡量避免因不同價值觀和文化背景導致的文化沖突。
跨文化交流應堅持文化開放。首先,文化開放不僅僅是對內開放,加強國內不同民族文化的開放、碰撞與融合,更需對外開放,實現(xiàn)本國文化與他國文化的共享與融合。中國文化應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以文化信息流動為核心,加快文化領域的對外開放步伐。在不斷接納借鑒外來先進文化的同時,注重本土文化的傳播,不斷推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文化精品,向世界各國充分展示中國文化的內涵,闡釋中華文明獨特的精神魅力。其次,要構建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培養(yǎng)相關人才,積極與不同文化進行跨區(qū)域、多方位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中國文化與他國文化的互聯(lián)互通,增強中國文化的吸引力,在跨文化交流中提高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國際話語權,彰顯文化軟實力,逐步形成相互欣賞、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世界性跨文化交流格局,促進世界各國的文化交融及和平發(fā)展。最后,通過積極主動的對外交流讓其他國家的人民充分感受到中國跨文化交流的熱誠,增強彼此的理解與認知,促進各國文化的融合貫通,推動各國的經貿往來,實現(xiàn)互利共贏。
(作者為長春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參考文獻】
①李佳怡:《“一帶一路”下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則》,《學理論》,2018年第3期。
②鄭承軍:《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圳特區(qū)報》,2016年7月5日。
③李建軍、劉成等:《以文化自信促進新疆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代化》,《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1期。
責編/趙橙涔 美編/宋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