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興福?賈士清
[摘 要] 學生思想教育是對小學生進行社會生活常識﹑法律常識﹑日常行為規(guī)范或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育。下面僅就我這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如何有效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關(guān)鍵詞]學生;思想教育
一、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堅持以人育人
思想政治的實質(zhì)就是育德。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說過:“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培養(yǎng)一定的人格,為一定的社會服務。”我覺得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一)堅持示范性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所謂示范性,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中,要身體力行,成為學生的模范和表率?!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我們要為孩子豎起榜樣,以自己美好的心靈和言行影響孩子們的身心朝著美好的方向發(fā)展。如:我們在教室地面上撿起一片碎紙;細心地為學生整理學習用品;當有的孩子生病時關(guān)切的問候一聲;哪怕是“你真棒”這樣簡單的三個。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我們的一言一行,從而對他們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二)用師愛進行愛的教育。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的核心內(nèi)涵是一個“愛”字,即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愛社會主義。德育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懂得愛,教育學生會愛。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首先要博愛,即愛所有的學生,不管其家境如何,也不管學生是聰明的還是遲滯的,教師要把自己誠摯的愛灑向每一位學生的心田。特別是后進生更需要愛,我班有個學生在上學期期中考試兩門課程都沒有及格,一年級就考不及格,我覺得她是一位比較笨的學生,后來經(jīng)過反思,我感覺這個成績也有我的責任,是我對她的愛不夠,對她的關(guān)注不夠。后半學期我一有時間,就單獨把她沒學會的內(nèi)容教給她,也讓其他同學多幫助她,期末考試,她的兩門成績都超過了80分。其次要愛得深刻,要去呵護學生的心靈,煥發(fā)學生生命的活力。如:在一堂數(shù)學課上我要求學生分別用 左、右手來判斷正確與錯誤時,突然一位女生站起來說“我分不清左右手?!比嗤瑢W大笑起來,我說:“請你看好,這是左手,這是右手?!?我邊示范邊說:“這并不可笑,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發(fā)生這種情況,心理學上叫暫時性遺忘,據(jù)說大科學愛因斯坦有一次竟忘了自己的姓名?!比缓螅医又f:“分不清左右手的問題都敢提出來,這是一種敢于質(zhì)疑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品質(zhì),有了這種好習慣,你一定能學得很好。”這本是一件讓我動怒生氣的事情,但仔細一想,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尊,我們要呵護學生的自尊和靈性。另外,我覺得用師愛進行愛的教育還包含著讓學生理解愛、學會愛,懂得知恩圖報。如果學生能夠感恩于給予他們愛的家長、教師、集體和祖國,感恩于他們擁有的美好生活和養(yǎng)育他們心靈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就能產(chǎn)生一種責任感,就能用心靈去反思,多一些“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抓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時機。 抓住教育學生的“時機”,就是要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和運用最適合的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發(fā)生作用的時間段對學生進行教育。
(一) 把握住新學期開始這個起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新學期一開始,學生都有一種強烈的新感受,加之內(nèi)心潛藏的自尊心的催化作用,這時總是暗暗提醒自己要干出個新樣子來。在這個時候?qū)W生進行激發(fā)鼓勵,會使學生干勁倍增,進取心十足。因此,我十分注意學期開始的第一節(jié)課。在這節(jié)課上,我先對上學期班級和個人取得的成績進行總結(jié)回顧,激起同學們的自信心,然后定出新學期班內(nèi)學習、紀律、衛(wèi)生各方面新的目標,并讓學生說說自己準備怎樣努力,在哪一方面爭當小標兵,怎樣為班級爭光。學生確立目標之后,注意給予熱情的鼓勵,表達自己對學生的信任以及美好的愿望,為學生增添動力,把新學期的第一節(jié)課上成點燃學生新希望的思想動員課。
(二) 在學生獲得成功時,抓住時機進行教育鼓勵 人的行為都是在某種動機的驅(qū)動下,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有目的的活動?;顒拥慕Y(jié)果又能反過來作用于行為的動機。學生獲得了成功,如果又及時得到了老師的表揚與鼓勵,則會以更大的熱情去奪取下一個勝利。就拿奪取流動紅旗來說吧,我們班在第一周就奪得了流動紅旗,學生的興奮的心情可想而知?;氐浇淌液?,我又利用晨會時間對同學們大加鼓勵,說:“這是咱們?nèi)w同學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這是咱們新學期新目標的第一個達標,我們來了一個開門紅。我相信下個星期流動紅旗一定還會掛在咱們的教室里!”學生個個摩拳擦掌,充滿信心。在上課、下課、做操、放學站隊時都非常遵守紀律,憋著勁兒想再得一次紅旗。結(jié)果第三周、第四周也如愿以償,形成了良性循環(huán)后,一學期我們多次得到流動紅旗。
所謂優(yōu)化,是指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上要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達到知行統(tǒng)一的教學目的。
少灌輸,多體驗。
水本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激而發(fā)靈光。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每個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唯有盡最大可能地讓學生歷經(jīng)心靈碰撞,獲得真情體驗,才能使他們的靈魂得到浸潤,情感得到升華。
少教條,多內(nèi)省 。
品德課堂教學不是造就學生的思想,不是拷貝學生的思想,而是引導學生從課堂中汲取營養(yǎng),吸收養(yǎng)分,從而不斷感悟,不斷內(nèi)省,收獲屬于自己的思想成果。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時時刻刻牽絆著父母的心,父母的情,可是在這一切,尤其當今的獨生子女,她們都是熟視無睹的、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我在教學《我愛爸爸媽媽》這一課時,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從父母的一個擁抱,一個撫摸,一個微笑等,引導學生從日常的點點滴滴、一言一行羅列父母對自己的疼愛,對自己的照顧。我還為學生準備了一段動畫,
之后引導學生們在內(nèi)心中不斷的反省,自己為父母做了什么事呢?有首詩說“不是錘的敲打,而是水的輕歌曼舞才使鵝卵臻于完美”。同樣,教育也需要水樣的藝術(shù)。 以上是我對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看法和體會,在教育工作中,單一的方法是難以達到教育目的的,它們必須相互補充、配合,以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現(xiàn)教育目的。而且在實際問題的解決中,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新的方法,總結(jié)好的經(jīng)驗,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