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潔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小學語文這個名稱聽起來十分簡單,工作似乎十分輕松,其實不然,經(jīng)過長期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老師,都有同感,那就是小學語文教學工作很繁瑣,需要老師具備豐富的業(yè)務結(jié)構(gòu)。尤其是剛剛參加工作的語文老師,首先應該調(diào)整心態(tài),重新組建自己在語文教學方面的業(yè)務結(jié)構(gòu),使自認為繁瑣的語文教學工作變得輕松、自如、有趣、有味,讓學生學得快樂,讓自己教得輕松。
重新組建自己的業(yè)務結(jié)構(gòu),首先要全新地認識自己面對的學生。老師們都知道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充滿童稚情感的小學生,他們的想象從形象、片段、模糊向著越來越能正確、完整地反映現(xiàn)實的方向發(fā)展。他們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作為語文老師,要在學生形形色色的個性特點的基礎(chǔ)上,要展現(xiàn)出老師——這一重要角色的特殊功能,就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地從閱讀中汲取營養(yǎng),以適應現(xiàn)代教學的要求。
其次,要明確語文老師必須正確地理解和適用祖國語言。語文老師的語言不僅要用詞豐富、嚴密,而且要流暢、純正。一個有文化素養(yǎng)的語文老師,他應該注意到自己的語言是否適合小學生,是否符合小學語文老師的身份,他應該認真傾聽學生的語言,抓住時機去規(guī)范或矯正學生的語言。語文老師的語言也是重要的基本功,語文老師不能使自己的語文基本功放任自流,語文老師的語言會影響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
再次,要把系統(tǒng)的語文知識精熟于胸,也就是必須掌握小學語文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例如:當你教學生理解“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詩句中的“故人”一詞時,你可以舉出“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前日風雪中,故人從此去”“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等不同的詩句,綜合理解詩句意境,使學生從不同的詩句中理解“故人”二字的意義所在,從而體會詩人真摯的友情,對于理解詩文大有幫助。再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落花生》一課時,老師需要引導學生理解“借物喻人”這一寫作方法,熟悉教材的老師都知道,《落花生》通過寫花生的有用之處,引導學生理解做人也應該像花生一樣,做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而教學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梅花魂》一課時,我們也引導學生理解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兩篇文章前后一對比,更能體現(xiàn)出文章的寫作方法的清晰,更容易使學生理解,在寫作中也容易使學生掌握運用,只有老師對于系統(tǒng)知識精熟于胸,在不斷練習中具備敏捷的思維,使用多媒體課件的課堂上,也需要用敏捷的思維能力來駕馭課堂。
最后,還要求語文老師博覽群書不斷成長。在我們小學任教的語文老師,一般從初中到師范或高中到大學,若不是非師范專業(yè)或不是對文學有特別的愛好,對語文的學習也就一帶而過。等他們工作之后,面臨著再學習的問題,雖然小學語文比中學簡單,可是基礎(chǔ)的東西還是很廣泛的,尤其是新課程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學方式的轉(zhuǎn)變就意味著教師文化的再生產(chǎn)。新課改之后,對語文的定位,既要落實工具性,還要拓展人文性。近幾年,還提到大語文觀,生活處處是語文,一個語文老師缺少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缺乏對大語文觀的認識,如何教好語文呢?
祖國語言博大精深,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語文老師,不重新組建自身的業(yè)務結(jié)構(gòu),就會與時代的節(jié)奏脫節(jié),還怎能將語文輕松自如、有趣、有味地傳播給許許多多自己將要面對的小學生呢?
(甘肅省和政縣卜家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