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章
【摘 要】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大多是刻板單調(diào)而缺乏生機的。教法上,重文言詞句解釋,輕文章思想情感感悟,不重視根據(jù)文本特點因材施教,課堂中師生互動較少,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得不到重視等,文言文成為教學中較為寡趣的板塊。
【關鍵詞】高中文言文教學;興趣;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5-0066-01
新的教學理念中,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強調(diào)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探究能力,教師應尊重學生人格,注意面向全體,使每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等。為了實現(xiàn)高中文言文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易的文言文的能力與初步的文學鑒賞能力,教師需要與時俱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他們的閱讀能力與探究能力,以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培養(yǎng)學習興趣,加強誦讀指導
文言課文可說是祖國悠久燦爛文化的精華。它濃縮著中華文明,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生活,透視著中國人的文化心態(tài)、思維方式,包含著古人卓越的智慧與博大的思想。古人曰,讀半部《論語》治天下。詩人余光中說,念文言文不只是學文采,還要學文化、人情、事理。的確,大量的古詩文為我們提供了學習前人思想智慧與道德素養(yǎng)的范例,這里有《寡人之于國也》、《過秦論》對治國得失的規(guī)勸與考證,有《勸學》、《秋水》對人的個性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有《陋室銘》《愛蓮說》對高尚節(jié)操的追求等。教學中教師若能架起古今聯(lián)系的橋梁,以人為本,以文為媒,引導學生超越時空,與古圣先哲對話,感受其豐富的思想內(nèi)涵,就能更好的引導學生理解文本,從而豐富思想,啟迪智慧,開闊胸襟,砥礪心志,以此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古老文化的熱愛,促進他們養(yǎng)成閱讀古詩文的習慣,為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與心智成長提供一個優(yōu)秀的平臺。
加強誦讀與指導?!皶x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既能培養(yǎng)語感,有助于理解字面意義,又能引導學生去深切體悟文言語言中情感因素與美的特質(zhì),加上不少文言課文文質(zhì)兼美,音韻和諧,朗朗上口,適宜朗讀成誦。課堂中,教師或自己范讀,或借助于語音設備與多媒體,給學生創(chuàng)造個良好的閱讀氛圍與感受文本的環(huán)境,提醒學生注意讀音的準確、朗讀的節(jié)奏與停頓,引導學生在聽范讀、跟著讀、練著讀的朗誦過程中逐步體會領悟作品,并通過自己的朗讀,盡量把文章的腔調(diào)、情感氣勢、抑揚頓挫以及蘊藏的含義表達出來,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熱情,又有助于理解詞句含義與作品思想內(nèi)容。長期堅持下去,浸潤其中,涵詠體味,會使人無形中受到美的熏陶與感染。
二、轉變教學方式,注重發(fā)展能力
教師貫徹新課程理念,要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文言教學中,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進取。要吃透教材與學生,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閱讀與探究能力。教師要信任學生,在指導他們閱讀探究中,不必事事包辦。學生經(jīng)過努力能做到的,教師沒必要越俎代庖,如詞句的解釋與翻譯就不必追求處處落實等,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對于學習中的疑難困惑,應鼓勵質(zhì)疑探討,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來激活思維,帶動研讀,以最終解決問題。要尊重學生研讀探討中的個性化觀點,只要學生言之成理,教師就應給以肯定和鼓勵,以發(fā)展他們的個性與探究精神。如課堂中,有的學生大膽提出《鴻門宴》中劉邦等人虎口脫險一節(jié)存在著漏筆,《諫太宗十思疏》中的首段第一、二句前后有照應不當?shù)恼Z病,因言之有理,我都及時加以肯定和表揚。
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在對課文重點難點的把握,在于適度超前的課堂問題的設計與提出。在于對學生不同觀點與看法的整合與引導。而尊重學生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自己跳起來采摘果實,享受進步與成功的樂趣,能化被動為主動,激發(fā)學習與參與的興趣,真正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能力,可謂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
三、重視基本積累,夯實文言“雙基”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文言時代與今日相差甚遠,過去的時代特點,人們的價值取向、審美情趣等大都不為今之讀者所理解,教師要以自己廣博的知識引導學生縮短今人與古人的距離,加深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重視針對文言文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形式和語法特點,講清其語言的知識要領與知識點,如從古今語言運用規(guī)律上講清什么是詞類活用現(xiàn)象,從典型例句的分析解剖中明確名詞作動詞與名詞作狀語的區(qū)別,對字詞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語法現(xiàn)象,諸如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及文言句式等之有效的記憶方法,如趣味記憶法,圖表記憶法等,以方便記憶。要在積累訓練中,夯實學生文言“雙基”。
四、注意聯(lián)系拓展,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將教材與現(xiàn)實生活靠攏,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體,如教《觸龍說趙太后》一文時,我要求學生模擬生活中的交際沖突情景,運用所學的語言技巧,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古文素養(yǎng)的提高,單靠那幾篇講讀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注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課外閱讀,使學生能有更多機會感受文言語言,積累文言知識,并學習借鑒前人的思想智慧。配合課文教學,教師可選取一些名篇佳段來給學生賞閱,并在比較閱讀中讓學生受益。如李斯的《諫逐客書》與魯迅的《拿來主義》、劉基的《賣柑者言》與《戰(zhàn)國策》中的《鄒忌諷齊王納諫》、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與蘇軾的《放鶴亭記》等。
文言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凝聚著民族文化的基因,是建設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教師們轉變觀念,改進教法,用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由衷熱愛來感染引導學生,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提高其朗讀品位,發(fā)展他們的閱讀與探究能力,重視基本積累與訓練,注意課外拓展等,定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文言文水平與語文的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馬緒霞.談談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誦讀[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