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那那
【摘 要】隨著我國音樂教育的深入研究,農(nóng)村的教學問題越來越得到重視。由于不發(fā)達的偏遠地區(qū)教材器材匱乏等問題讓自制樂器成為了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突出教學工具。我國《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第四部分實施建議中也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chuàng)造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國外一些課堂的借鑒將自制樂器引入到了農(nóng)村小學音樂課堂進行實踐教學,讓自制樂器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充分發(fā)揮出能動作用,在合理地解決農(nóng)村經(jīng)濟基礎薄弱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關鍵詞】自制樂器;音樂教育;創(chuàng)造力
一、在小學推行自制樂器的可行性
現(xiàn)階段的小學音樂教育極度匱乏,農(nóng)村教學條件落后、設備不齊全等等,都對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阻礙。而音樂教學師資力量落后也是小學音樂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在農(nóng)村普遍缺乏具備專業(yè)知識能力的音樂老師,小學的音樂課直接讓其他任課老師兼任或是直接去掉音樂課用其他主科的課程來代替。
筆者去年在某市的一個鄉(xiāng)村小學進行實習,該小學并無專業(yè)的音樂老師,音樂課是由像筆者這樣的實習生來教學,在沒有實習生來任課的情況下,該小學是不具有音樂課的。同時筆者的家鄉(xiāng)也處于農(nóng)村,縱觀筆者的學習生涯,在小學階段從未接受到相關的音樂知識以及基本音樂理論,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皆是由語文老師來代替,不僅專業(yè)知識不過硬,對于音樂課程的教授也缺乏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樣的師資力量很難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上具有出色的表現(xiàn)。同時,由于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落后,音樂教學設備不齊全,樂器的不普遍,也是導致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乏味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很多小學原本就對音樂課程的不重視,對于樂器設備的購買更就無從談起。而由于缺乏對真實樂器的觀摩與了解,小學生對于音樂的好奇心根本就無法從老師枯燥的教學講解中得到滿足,自然就容易失去興趣。而此時自制樂器的作用就能充分的發(fā)揮出來。一改目前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樂器配備不齊全,缺乏課堂樂趣;教材內容不合理,欠缺因地制宜”等問題現(xiàn)狀。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音樂教師依照課本,引導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去尋找可以發(fā)出聲音的器具材料,將它們利用起來并加以改造,形成獨具特色的自制樂器。不僅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時間中來,使其體驗到自制樂器的樂趣,同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對音樂知識的消化。
另外,自制樂器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不僅僅是彌補音樂教學資源缺陷,由于自制樂器的材料都來源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大自然,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完全不受學校經(jīng)濟條件狀況以及學生音樂基礎薄弱的限制,因此自制樂器是非常值得推而廣之的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二、自制樂器的重要作用
自制樂器不僅較好地克服了經(jīng)濟相對落后給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帶來的困難,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音樂專業(yè)各方面的能力有著十分重要作用。
(一)提高演唱能力
我們一方面運用歌唱教學本身的方法和原則進行教學,一方面也可利用自制樂器幫助學生學唱歌曲,加強了學生對于歌曲旋律的記憶能力。如在教學《剪羊毛》一課時,我會在課前要求學生用自制竹笛熟悉旋律,然后在課堂上一遍一遍的吹奏出來,這樣會使得學生快速的進入音樂的氛圍,并對歌曲的旋律了記于心,到了一定的程度時,學生們就會跟著竹笛一起哼唱起來,無需做單獨的歌唱教學,通過自制樂器的教學便能達到歌唱教學所無法替代的教學效果。
(二)提高演奏能力
對于農(nóng)村小學的學生來說,演奏樂器是一種遙不可及的事情。本身農(nóng)村的教學設備缺乏,有的學??赡軙峁┮粌杉菲鞴┙處熯M行教學,但有的學校甚至可能一件樂器都沒有,因此讓學生人手一件樂器去進行演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情況。而在此時,自制樂器就能起到足夠的作用。因為是自制的樂器,每個學生都可利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去進行改造,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件屬于自己的樂器,這樣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對于老師的教學就能起到足夠的便利,更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自制樂器可以使得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去演奏自己的樂器,這對于樂器的演奏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整個課堂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能力,而且充滿著濃厚的音樂氛圍。
(三)提高綜合藝術表演力
將自制樂器引進課堂,讓學生在玩耍與動手的教學活動中學習,會使得音樂課別具一格,教學效率也加倍。例如在上二年級教材《春》這堂課時,教師可以預先讓學生各自準備上課的物品,如紙、金屬管、木棍、礦泉水瓶、沙子、玻璃杯、水等等。在上課時,讓學生根據(jù)歌曲內容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利用手中備好的物品來表現(xiàn)“春天來啦”。在課堂演出匯報時,有的同學想出利用揉塑料袋、抖動書本來表現(xiàn)風聲;用礦泉水瓶裝上沙子來表現(xiàn)“沙沙”的雨聲;通過拍打課桌來表現(xiàn)“轟隆隆”的雷聲;和用玻璃杯倒水來模仿流水聲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們自己動腦動手而表現(xiàn)出來的音樂,從而使得學生對于《春》這堂課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每個人心中的春天都不一樣,因此每個人心中的音樂也都不一樣。
(四)提高團結合作意識
音樂教育作為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和條件。讓學生們利用自制樂器進行學習,不僅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同時還能培養(yǎng)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為完成同一個目標而努力的集體主義意識。一首歌曲的演奏不可能由一種樂器獨立完成,歌曲所能表現(xiàn)出來的內容不會僅有一種,因此需要同學之間的團隊合作才能完整的表現(xiàn)出一首歌曲。利用各自的自制樂器,分配好各自所要演奏的內容,同時加強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和樂器與樂器之間的協(xié)調,為更好的完整的演奏出一首歌曲而共同努力。自制樂器不僅僅能促進個人的發(fā)展,同時還能加強班級的團結合作的意識,對于班集體的有了更好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章軍:自制樂器進課堂對音樂能力培養(yǎng)的初探[J].《吉林教育》,2009(17)。
[2]蘇國勤:自制打擊樂器在農(nóng)村學校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