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灑灑
【摘 要】少年強則國強,中少年作為祖國的下一代,肩負著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如果說青少年是祖國的種子,那么社會是培育種子的土壤,教師是種子成長的陽光,青少年自己更要成為一顆優(yōu)良的種子。然而,當代青少年,尤其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值得關注。正處于情感豐富時期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關注,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心理健康發(fā)展更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初中生典型的心理問題
1.自卑心理。自卑是相對與自信來講的一種心理,是指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做過低的評價,通過對比感覺自己不如別人的感受。但是凡事亦有度,適當自卑的心理可以激勵自己去追求完美,認識自己的不足,從而有改進的動力。但是超過了這個度,就會陷入死循環(huán),就是一種心理健康問題,甚至會導致抑郁?,F(xiàn)實生活中,有些同學學習很努力,但是成績屢屢上不去,他們得不到肯定,有時批評多于鼓勵,于是會認為可能真的不行,自暴自棄,郁郁寡歡。
2.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種普遍存在于初中生階段的心理。當自己逐漸長大,羽翼漸豐,渴望被認同,希望有被重視的地位。逆反心理,簡單理解是一種對立的情緒和行為意向。逆反心理從另一個側面來講也是一種自我認識和發(fā)現(xiàn)的表現(xiàn)。但是,由于初中生經(jīng)歷事情不多,是非辨別的能力有待提高,生活閱歷和經(jīng)歷少,面對家長的一片苦心,老師的淳淳教誨往往不能用心接受,反而會懷疑他們的言辭。對正確情緒產(chǎn)生反面情緒,對不良的東西產(chǎn)生認同心理。這是一種普遍的心理問題。
3.孤獨心理。初中生成長到一定階段,有了自己的理解能力,三觀也開始形成,對他人的行為也逐漸形成自己的認知。與小學生相比,中學生性格開始定型化,有些同學會覺得慢慢和身邊人聊不到一起,不想說話,不融入集體,感覺被孤立了,別人都不接納自己,感到十分孤獨。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某一個同學“不合群”、“怪癖”,經(jīng)常獨來獨往,少言寡欲,這就是孤獨心理的體現(xiàn)。
4.厭學心理。厭學心理普遍存在于青少年群體中,學業(yè)壓力大,業(yè)余時間少,更容易讓本來愛玩的青少年產(chǎn)生厭學情緒。厭學是對學校的生活失去興趣,產(chǎn)生厭倦的心理情緒。有數(shù)據(jù)調(diào)查顯示,現(xiàn)階段,厭學的學生高達50.14%,其中初二最高,達66.18%。他們認為學習沒有什么用,不知道為什么學習,學習起來也很沒有動力。有的完全都不學習,沒有一點積極主動性,上課課本都不想看,老師講課聽不進去,經(jīng)常曠課,看見學校教室就煩,最終的結局是輟學回家,終日無所事事。
5.早戀問題。隨著社會的快速的信息化發(fā)展,網(wǎng)絡信息充斥著大環(huán)境,同時網(wǎng)絡信息良莠不齊,暴力,色情的圖片窗口經(jīng)常蹦出來。處于好奇心極強的初中生階段,對男女關系的探索引發(fā)的早戀關系值得關注。所謂早戀,指青少年中間過早地發(fā)生或發(fā)展著的戀愛現(xiàn)象。早戀是初中生之間十分容易出現(xiàn)的一種問題,隨著身體的快速發(fā)育、身體變化生殖體系的成熟,初中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異性產(chǎn)生好奇,同時男女生之間由于朝夕相處產(chǎn)生好感,這都是很正常的心理現(xiàn)象。可是:有的同學認為這是一種羞恥、罪惡,壓抑自己,而有的同學卻相反:控制不住自己,加上大眾文化、言情小說、電影電視的文化傳播,再加上家長、教師過于嚴格的管教和監(jiān)督,使學生產(chǎn)生了較強的逆反心理,這更容易使學生走入早戀的誤區(qū)。
以上是一些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出現(xiàn)這些問題并不可怕,這是特定的年齡階段的產(chǎn)物,關鍵是當你遇到這些問題時,如何運用必要的心理學知識進行化解,樹立積極健康的心理,排解不良情緒,這就要我們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1.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如前所述,我們了解了,這些情緒都是特定年齡階段的產(chǎn)物,當我們出現(xiàn)這種心理現(xiàn)象時,不要驚慌害怕,以為自己會陷入歧途或者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疾病。我們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只有用科學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這些正常的心理問題,才能積極健康的敞開心扉,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去解決。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的?這就需要初中生多交流,多溝通,及時將自己內(nèi)心的情緒表達出來。溝通是打開心靈窗戶的第一步。其次,需要初中生多學習科學的理論知識。科學的知識能作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動力引領步入正確的軌道。能教會初中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和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
2.控制情緒。我們想要控制情緒就要首先有理論知識,用科學的方法來認識自己的情緒。業(yè)余時間自己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課、講座、網(wǎng)絡媒體等多渠道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了解心理發(fā)展特征、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品德形成特點,學習心理衛(wèi)生與保健知識、明確中學生心理健康標準。只有有了正確的認知,就會明白心理障礙不可怕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即使出現(xiàn)了心理異常, 也會“處事不驚”,自覺地去認識、發(fā)現(xiàn)和處理自己的心理障礙,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第一:放松訓練。通過自我的意志力控制自身的活動、降低喚醒水平、改善行為方式的功能,是同學們可以掌握的解決緊張焦慮等情緒困擾的方法。有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等方法。呼吸練習,在一呼一吸中感受生命。把所有的陽光、空氣、歡喜、幸福全部吸進去;呼氣:把所有的不開心、痛苦、煩擾全部呼出來;注意聆聽自己的呼吸聲和心跳聲,請你記住這種讓你放松的感覺,當生活中感覺緊張或焦慮的時候,呼喚這種感覺回來;
第二:宣泄法。當自己郁悶、苦惱,甚至失落、悲傷時,要學會向自己的朋友、親人、老師、同學,甚至是不認識的人傾情訴說,一吐為快,也可以通過記日記、書寫等訴諸文字,以排遣心中的憂悶,甚至可以在適當?shù)胤酱蠼幸环笃粓?,或是適當?shù)匕l(fā)脾氣,都可以宣泄郁積,擺脫不好的心理,使自己盡快走出心理困境。
第三:運動。最好的療法是運動,簡單易行,而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哪里都可以進行。它可以緩解焦慮、減輕抑郁,很多心理問題都可以通過運動解決,例如:跑步、打球(舉例)等等。
三、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建議
1.及時發(fā)現(xiàn)并合理排解心理問題。教師是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的成長指針。在教學中,學生的言談能透露出來學生的心理生活。這就要求教師細心的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情緒變化,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有心理變化,要及時的用恰當?shù)姆绞竭M行排解。著實做好素質教育階段對老師的要求。定期開展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論壇,做些活動,讓學生都參與進來,都暢所欲言的聊聊最近想法和心事;多與家長溝通,與家長,學校以及社會方面共同攜手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
2.促進教學創(chuàng)新。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新事物也都具有多面性,教師教學方法和手段也不能固步自封,多多吸收新鮮事物為媒介,借助這個橋梁,更好的與學生交流。教學中善加運用多媒體,更直接的吸引聽課的注意力。借助媒體平臺,QQ,微信等與他們更零距離的溝通有時比面對面的溝通更有效果。多開展親子活動,讓青少年體驗為人父母的不易與期望;多開展班級活動,讓青少年融入集體,敞開心扉,培養(yǎng)健全的情感,收獲友誼;多開展社會活動,培養(yǎng)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樹立為社會做貢獻的遠大理想信念。這些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發(fā)展,教育任重道遠,光榮偉大。
【參考文獻】
[1]龍德宏.加強中學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芻議心事[J].策劃與管理.2014
[2]聶喜飛.芻議心理健康教育視角下的中學班主任的談話藝術[J].東方青年.教師.2010
[3]周永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