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
摘要:傳統(tǒng)教育模式已經(jīng)不能順應社會發(fā)展的潮流,且在要求改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教學內(nèi)容的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探究性學習模式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重點。高中物理教學內(nèi)容豐富、復雜、貼近生活,將探究性學習模式運用于高中物理教學中,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也是增強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手段。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jīng)驗,淺談探究性學習模式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方式;探究性;學習模式
物理是一門緊密聯(lián)系生活、以實踐和探究為基礎的學科,教材中出現(xiàn)的定律、自然規(guī)律皆是科學家們經(jīng)過大量、反復的實驗,進而分析、總結得來的結果。高中物理學科的性質,決定了教師需采用探究性、實驗性的教學方法,這也將為豐富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奠定基礎,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處理問題的科學意識,有利于透徹理解物理知識的同時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一、探究性學習模式應用于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應用探究性學習模式能提高學習趣味
傳統(tǒng)教學模式過于注重知識的傳遞,不利于抽象、難點知識的教學,利用探究性學習模式不但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知識,解決難點教學存在的問題,而且能活躍課堂氛圍。探究性學習模式強調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提出問題,搜集相關問題的資料,進行實驗最后分析得出問題結果。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不斷獲得發(fā)現(xiàn),有所領悟,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二)應用探究性學習能使教學方式靈活多變
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學習的知識及認知知識的策略,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和不同的教學階段采取不同的探究性學習模式或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探究活動任務,達到溫故整個單元教學內(nèi)容、知識的目的,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究活動,完成授予學生某個章節(jié)知識點的教學任務。教學方式可以是從提出問題到得出論證的實踐探究,也可以是局限于整個過程中某一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探究;可以是歸納概括式的,也可以是展開類比的。
(三)利于探究性學習能提升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探究性實驗教學,是將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強調學生自主探究,通過實踐獲得知識。這樣一來,也要求學生具備一定分析問題、觀察理解、創(chuàng)新探索和概括整合的能力。通過探究性學習模式教學,勢必能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高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師實驗演示,學生動手進行實驗。在摸索、探究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之處加以提出、糾正,學生體驗從問題被發(fā)現(xiàn)、提出到解決得出結論的全過程,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探索未知世界、求得科學理論的學習環(huán)境。
二、高中物理應用探究性學習模式的策略
(一)利用啟發(fā)性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探究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教學方法更加凸顯了教師在課堂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其一,如果缺少教師正確的指導,學生往往很難獨立完成科學的試驗方案設計和實驗探究;其二,學生對學習高中物理知識能力參差不齊,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往往需要教師更多的指引。在應用探究性學習模式的教學過程中,若能巧妙創(chuàng)造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學習“機械能轉化與守恒”的課堂上,教師可以拿較長的彈簧絲掛上質量較輕的球體,讓一名學生上講臺來拿住彈簧絲的一端,固定不能動,教師將掛著的物體放在下巴處,然后向學生提出兩個問題:一是如果球自然釋放,老師站在原處不動,球返回會不會打到下巴;二是如果球自然釋放后,返回的初速度和出去的一樣,會不會打到老師的下巴,讓學生大膽猜想考慮、給出心中的答案后演示,第一次教師站在原位置不動,第二次躲開了,進而給學生分析原理。這樣一來,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習興趣,也鼓勵了學生不斷進行科學真理的探索。
(二)利用物理概念、定律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物理學上的概念、原理既抽象也貼近實際生活,通過實驗演示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識。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課堂上,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讓學生觀看有關慣性的圖片,然后讓學生舉出生活中常見的類似例子,敘述它們的共同特征,給學生拋出問題: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狀態(tài),那么運動中的物體如果不受力會一直運動下去嗎?請動手驗證。學生用有斜面的木塊和課桌構成一個實驗平臺,然后在課桌上分別蓋上毛巾、沙子和鐵絲網(wǎng),再分別拿小球在木塊的同一高度滾下,觀察小球停止運動的位置與木塊斜面底端的距離,最后學生進行交流探討,做出歸納和總結。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充分展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升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程度,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課堂質量,為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nèi)容起到了重大的奠基作用。由此可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不但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為提高課堂質量、效率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而且能為其他學科進行教學改革提供教學經(jīng)驗,對新課改起到了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