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維梅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為有愛,我們才有耐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關心;因為有愛,我們才會貼心。培智教育更需愛心,愛心是培智教育的動力;愛心是培智教育的活力;愛心是培智教育的潛力;愛心是培智教育的基礎。
關鍵詞:特殊教育;兒童;教育與健康
隨著培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代康復技術也隨之發(fā)展,并對提升培智教育的實效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何在培智教育中融合發(fā)展現(xiàn)代康復技術,是當前培智教育關注的焦點。因此,研究現(xiàn)代康復技術與培智教育的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通過教學方提高教學效率
培智教育的特殊性,注定了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是絕對行不通的,中度智障生自理能力很差,多數(shù)孩子經(jīng)過訓練,其成年期智齡大致只能達到5歲7個月—8歲2個月的水平,針對這種情況,教學方式的正確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正如前蘇聯(lián)教育家巴班司基所說“學生的學習成效,在很多方面取決于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最優(yōu)結合的技能如何?!笔紫?,建立學生個人檔案,針對他們的個性特點,實施行之有效的教育。智障生先天條件不同,給他們建立個人檔案,可以迅速及時地記錄學生成長的情況,進而總結經(jīng)驗,彌補不足。其次,要定期召開家長會,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培智學校教師必須與學生家長密切合作,這是由教育過程的客觀規(guī)律決定的。
二、愛心是培智教育的動力
由于智力因素的影響,智障學生表面上像正常人,但得不到正常人應得的關心和照顧,還常常受人責罵、冷落、歧視。如果我們教師能真誠相待,關心、呵護他們,那么,培智教育就成功了一半。這些智障學生往往表現(xiàn)異常,如有的不講衛(wèi)生,有的不聽話,有的表情麻木等等,這形象會給人一種不良的看法,正常人就不愿接近。我面對這樣的學生,首先是從心里接受,接著投給一個微笑,再和他們說一些道理。教師心中有愛,就不會嫌棄這些學生的不良表現(xiàn),從而也會滿懷信心從事培智教育教學工作。我班學生邢志穎,到校的第一天就是鼻涕滿面,流的太多時他就用袖子擦幾下。我實在不忍心看,趕緊去買了包面巾紙放在講臺上,抽出幾張給他慢慢擦,可他不領情,用小手一甩,把紙甩落了。我再次去抽出紙,邊擦邊告訴他要講衛(wèi)生,并教他怎樣擦。他臉上慢慢地露出了笑容,我深深感知到:這是愛的作用!心中有愛,教育就有動力。愛是火,她能把生活中的堅冰融化;愛是蜜,她能使一顆苦澀的心品嘗到甘甜;愛是水,她能讓齷齪的靈魂得到凈化。愛是培智教育的動力,是我們從事培智教育的第一步。
三、對智障學生實施情感教育
智障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有其獨特性。先天缺陷使得肢體協(xié)調能力很差,甚至大小便都控制不好。教師要盡量把關愛的目光投給每一個學生。1.將愛的情感滲透于心,體現(xiàn)于行。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要耐心詳盡地了解學生情況,必要時擔當起媽媽、保姆的重任。比如,幫孩子系鞋帶、洗衣服……這些瑣碎的工作都要去做,要讓愛的情感滲透于心,讓所有的言行都成為愛的習慣。2.培智教師要講究愛的藝術。愛是一種信任,一種尊重,一種鞭策,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從小到大,殘疾孩子得到的愛是不健全的,往往只局限于同情和憐憫的范圍,智障兒童是不幸的,作為他們的老師,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情感路上陪學生們多走幾程,竭盡全力幫助他們多學本領,盡快適應社會的需要。
四、愛心是培智教育的潛力
我們培智教師要以人為本,盡管智障學生都有各自的缺陷,但也有各自的潛能。我們就應該找準每一個學生的病根,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構建潛能開發(fā)與補償康復相結合的課程教學模式。我們教師要善于捕捉、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挖掘他們潛在的能力。在廣泛的生活、學習、勞動和活動中尋求他們所喜歡的、他們所需要的訓練內容,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鼓勵他們做,并適時做些指導,使每個弱智學生的優(yōu)勢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不過,這也就需要愛心。具有愛心的培智教師會根據(jù)不同學生的需要,根據(jù)不同教學目標,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教學方法。因此,培智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用愛心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這樣,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就會在愛心的吸引下慢慢得到強化;學生學習習慣就會在愛心的驅動下慢慢形成;學習的能力就會在愛心的觸動下慢慢提高。學生在這種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習的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激活了思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在的能力,從而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出了學生自身最大的潛力,真正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課堂教學思想和理念落實到實處。
五、融合發(fā)展策略,促進培智兒童康復
利用醫(yī)療手段促進康復 生命是平等的。人們要用愛給智障群體撐起一片天。利用醫(yī)療手段促進康復是現(xiàn)代康復技術與培智教育融合發(fā)展的策略之一。堅持處理好“醫(yī)”與“教”的關系,創(chuàng)新出了“醫(yī)教結合”的特殊教育理念和模式,是利用醫(yī)療手段促進智障學生康復的有效舉措。在具體做法上,可根據(jù)醫(yī)學康復的應用行為分析技術理論,結合多動癥、自閉癥兒童行為特點,采用回合式教學法,只給孩子很少的“信息”。因為目標較小,往往是二選一,指令、反應和結果的有效性也就較高。同時,加強對兒童進行言語與語言、注意與模仿以及行為矯正等教育康復訓練。通過特殊教育和培訓促進康復 智障兒童的訓練是他們各方面康復實現(xiàn)的基本途徑。通過特殊教育和培訓,促進康復,對現(xiàn)代康復技術與培智教育融合發(fā)展至關重要。在對智障學生進行生理康復的同時,還應通過特殊教育和培訓促進康復,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康復訓練。將這一現(xiàn)代康復技術與培智教育結合起來,可以使細胞通透性提高,有效控制智障兒童的極端情緒和自傷、反抗、攻擊等極端行為。
總之,培智教育是一門特殊的教育類別,作為特教工作者,我們只能在摸索中前進,同時借鑒國內外成功的辦學經(jīng)驗,腳踏實地,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培智教育新路子,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凌云.智障兒童構音障礙矯治的個案報告[J].綏化學院學報,2010(7)
[2] 莫恩清.試論如何做好培智班的班主任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