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菲菲
摘要:現(xiàn)今中國近代藝術歌曲越來越流行,在社會中近代藝術歌曲就像一顆耀眼的明星,發(fā)出燦爛的光芒照亮了中國歌曲前行的道路同時也指明了聲樂教學的方向。中國近代流行歌曲的流行與發(fā)展,為美聲進一步發(fā)展和傳播創(chuàng)造了優(yōu)良的條件。本文對中國近代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對聲樂教學能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中國近代藝術歌曲;聲樂教學;積極作用
中國近代藝術歌曲也就是指1920-1940年間誕生并趨向成熟的藝術歌曲,在這個階段的藝術歌曲擁有著極為復雜的社會背景,因中國正處于動蕩不安的階段,很多優(yōu)秀的作曲家在對歌曲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都將自己的一腔熱血賦予其中,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作曲家將西方的音樂元素吸收并利用,創(chuàng)作的技法則是運用了中國傳統(tǒng)方式,實現(xiàn)了中西交融,得到了相對廣泛的傳播。在聲樂教學中適當?shù)姆治鲋袊囆g歌曲的積極作用,有助于強化學習者的自身素養(yǎng),同時使其樹立堅定的信念,鞏固愛國之心【1】。
一、中國近代藝術歌曲的基本概述
(一)范疇
在二十世紀初期,中國對于外來的文化和思想保持著吸納的態(tài)度,因此在音樂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改革。例如將國外的某些曲譜適用于中國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搭配著富有中國韻味的詩詞,實現(xiàn)了大范圍的傳播,使得國外音樂知識得以普及。在“五四運動”后,眾多的思想及文化呈現(xiàn)出逐步改革的局面,這個時期的文人墨客也對歌曲產(chǎn)生了新的見解,主張在歌曲中適當?shù)募尤胨囆g色彩,由此便讓藝術歌曲得以出現(xiàn)。
(二)特征
在對古代歌曲進行創(chuàng)作的時候,多是運用樂器進行譜曲,在獲取到相對滿意的音律之后,才依照歌曲適當?shù)奶钤~,整個過程為古代歌曲的大范圍傳播奠定了基礎,其屬于古代文化的瑰寶。直至二十世紀,思想較為先進的文人墨客出現(xiàn),他們多是從海外歸來,因此思想較為開放,其傳播了比較先進的理念和音樂文化,并逐步的將其運用至中國歌曲的創(chuàng)作中,使得這類歌曲在富有中國韻味的同時,又不失時尚色彩。此類歌曲的旋律較為簡單,音域狹窄,不會出現(xiàn)較大的起伏和波動。新型歌曲的誕生對于國家音樂的發(fā)展史來說意義顯著,是國家音樂取得進步的象征。
(三)教學特點
聲樂教學考驗的就是綜合性,因此在對藝術歌曲進行傳授的時候,需要涉及到音樂、文學及心理等不同的學科。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往往會體現(xiàn)出一定的難度,但是經(jīng)過長時期的訓練,可能會獲取到一定的成效。中國近代藝術歌曲在旋律上并不復雜,但是具備著音域狹窄的問題,更適合展開聲部演唱。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該適當?shù)奶暨x出最適宜的近代藝術歌曲,保證就學生們的吐字、發(fā)聲等重點指導,選擇的歌曲應該具有歌唱性,可以凸顯出藝術歌曲的特性。
二、中國近代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一)對于提升音樂文化修養(yǎng)有著極大的幫助
音樂可以啟迪人們的心靈,讓人和人之間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由此可知,音樂文化修養(yǎng)的塑造極為重要【2】。中國近代藝術歌曲在歷經(jīng)了歲月的考驗之后,體現(xiàn)出優(yōu)美的旋律與深邃的內(nèi)涵,通過賦予的文化氣息,讓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價值得以凸顯。適當?shù)膶⒅袊囆g歌曲合理的運用于聲樂教學中,將會促使學生們清楚的認識其中的內(nèi)涵所在,在無聲無息的影響之下,保證其基本的音樂文化修養(yǎng)得以提高。
(二)豐富聲樂教學基本功的訓練
因為中國近代藝術歌曲所形成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在整個階段也歷經(jīng)了考驗,作品數(shù)量繁多,歌曲的種類及難易程度存在著不同之處。正是憑借著這類豐富的資源,使得聲樂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更為到位,學生們能夠依照自身的情況,選擇符合自己的曲目展開訓練。調整呼吸對于演唱歌曲來說意義重大,只有掌握好調整呼吸的要領,才能把音樂表現(xiàn)的更加到位,如富有代表性的中國近代藝術歌曲《秋種》和《聽雨》都是適合進行聲樂教學的曲目,能夠對學生們參與氣息的訓練有著極大的幫助。
(三)充分調動起學習者學習主動性
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在聲樂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習者的興趣點,學生們在進行初級階段的時候,應該樹立積極的心態(tài),以飽滿的熱情對待音樂,由此表現(xiàn)出自己的能力。中國近代藝術歌曲的旋律比較明了,因此學習者在學習的時候,必須要及時的克服發(fā)聲障礙,同時把氣息不穩(wěn)的問題妥善解決,促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樹立起堅定的信念。中國近代藝術歌曲對比于其他的曲目來說存在著顯著的差異,其難易程度不同,因此學習者在學習相關內(nèi)容的時候,能夠輕松駕馭適合自己的曲目,由此樹立起自信心,同時激發(fā)主動性。
(四)堅定學習者的愛國之心
音樂可以表達出人的內(nèi)心世界,這也可反映出創(chuàng)作者的內(nèi)心變化,其中涵蓋了時代性及思想性特征。中國的近代藝術歌曲誕生的時代背景具有特殊性,一大批具有愛國情懷的文人志士參與到歌曲的創(chuàng)作中,因此讓歌曲充滿了一定的內(nèi)涵,演唱者在演唱的時候,都能感受到其中的愛國之情【3】。學生在學習聲樂知識的時候,應該在對歌曲進行演唱的時候明確作者的情懷,同時以同樣的心境進行傳達,確保歌曲中的情感得以體現(xiàn)。只有對歌曲全面的認識,熟悉其中的內(nèi)涵和感情,才能更好的掌握節(jié)奏與旋律,傳遞出自身的愛國情懷。
結語
中國近代藝術歌曲在國家音樂體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它能反映出特定時代的情況,屬于那個時期的縮影,其中蘊藏的精神和內(nèi)涵、創(chuàng)作手法等都是需要加以傳授的知識。在聲樂教學中,適當?shù)膶⒅袊囆g歌曲加以運用,可以督促學習者掌握歌曲的風格和藝術特征,同時在傳唱的時候感悟到其中蘊含的愛國情懷。本文對其在聲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展開了分析,希望可以對高素質音樂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可靠的借鑒。
參考文獻:
[1]陳奕亢.中國近代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分析[J].戲劇之家,2018(03):149
[2]張森.中國早期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探析[J].藝術教育,2017(13):62-63
[3]康樂.論中國近代藝術歌曲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0,27(06):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