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_譚信娟
永城第二小學原來叫謝莊小學,是個村小。十年前,由于市政府駐址搬遷至轄區(qū)內(nèi),變?yōu)槭兄睂W校。校長王獻嶺2007年到任,是土生土長的永城人。
永城是全國百強縣。經(jīng)濟以煤炭和面粉為主,本地人戲稱為“一黑二白”。每逢外地客人到來,熱情的主人總會推薦幾樣特色面食,火燒、燴面、餃子。據(jù)說,永城面粉不僅面向全國,甚至還遠銷荷蘭等西歐國家。除了口上吃食,永城人還發(fā)現(xiàn)了面粉的藝術價值——面塑。
惟妙惟肖的小人兒、栩栩如生的獅子、憨態(tài)可掬的大熊貓……站在二小的面塑工作室,實在難以想象這些作品竟然是用面粉制成。就在記者到來前一天,二小以面塑為依托而上報的國家級創(chuàng)新人才工作室項目已獲通過。
“感覺可好了?!蓖醌I嶺聲音中透著愉悅,神采奕奕的。還有更高興的事兒,就在最近,二小師生在全省經(jīng)典誦讀比賽中榮獲金獎。
這絕非偶然,早在2014年秋,二小師生就開始誦讀經(jīng)典。一年級《弟子規(guī)》、二年級《孝經(jīng)》、三年級《中庸》、四年級《道德經(jīng)》、五年級《論語》、六年級《論語》。
“畢業(yè)班孩子,若是背誦未過關,要想畢業(yè)可就沒那么容易,假期還得返校繼續(xù)背誦?!闭f到這兒,王獻嶺停下來,一反往日笑呵呵模樣,難得的嚴肅認真。
要求學生背誦的,老師也得會背?,F(xiàn)在全校141位老師,已有136位實現(xiàn)了至少一部經(jīng)典包本背誦。其中,多位老師遠不止包本一部,教教導處主任張冬芹背得最多,已包本《大學》《中庸》《論語》《道德經(jīng)》《孝經(jīng)》《孟子》近半……
二小師生讀經(jīng)的故事,還得從永城市文明辦主任彭懷冉說起。2012年,彭懷冉到文明辦任職。2013年8月,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觀看了從同事處隨意討得的《圣賢教育改變命運》光盤,這一看就是一宿,直至第二天清晨六點。
王獻嶺在隨筆集《河西十年》寫道:“事后很多場合,彭懷冉回憶說,自己對傳統(tǒng)文化的癡迷,自己的改變,是經(jīng)由那一宿的光盤開始。他說,《孝經(jīng)》的話震撼并擊穿了自己,‘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他開始反思自己多年來的言行,對孝的內(nèi)涵有了新理解,彭懷冉有了一個新的開始:戒煙、戒酒、吃素……作為文明辦主任,彭懷冉常常感嘆,言傳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境教不如經(jīng)教。此后,文明辦聯(lián)手永城市教體局,在全市中小學大力推廣經(jīng)典誦讀?!?/p>
2014年端午,王獻嶺跟隨彭懷冉前往鄭州,參加中原讀經(jīng)中心的《孝經(jīng)》班。三天時間,誦讀《孝經(jīng)》60遍,與彭懷冉當初的震動一樣,王獻嶺也開始反躬自省。這些年來,因為工作壓力,他長期酗酒,臉色也黑黃黑黃的。每次回老家,母親總少不了擔憂。本以為自己是個頂孝順的兒子,可是連“孝之始”也沒有做到。再想想妻子的“埋怨”,女兒的關心,他終下定決心,戒酒。
這是王獻嶺與經(jīng)典的初次親近。過了沒多久,暑假前期,他再次接到彭懷冉電話,得知北京王財貴讀經(jīng)推廣中心將在安徽績溪舉辦“《論語》一百”讀經(jīng)夏令營,永城市有5個公益名額,二小有1個。彭懷冉問王獻嶺去不去,王獻嶺猶豫,暑假本打算更新校園文化,融入節(jié)日、節(jié)氣和自然文化遺產(chǎn)等元素。這一去就是一個月,還怎么搞校園文化重建?但轉(zhuǎn)念一想,二小正在創(chuàng)建省級文明單位關鍵時期,去了。他還留了一點小心思,如果管得不嚴,期間再偷偷溜回來。
誰料一去就被指定為成人班班長。成人班既有體制內(nèi)學校校長,也有讀經(jīng)學堂堂主,還有企業(yè)白領。每日點名、簽到、帶領同學向夫子像行禮都成了班長分內(nèi)事。就這樣斷掉了王獻嶺偷溜回去的想法。他將心安定下來,老老實實讀起《論語》。晨練、晨讀、早飯、上午誦讀、午飯、午休、下午誦讀、晚飯、觀看視頻、就寢,日復一日。
之前就接觸過《論語》片段,加之本來是初中語文老師出身,語感夠敏銳,讀著讀著,來了感覺。讀到“君子尊賢而容眾”,他開始反思,往日的工作生活中,尊賢是做到了,但容眾呢?讀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時,他開始對照自身……
接近五十知天命,全身心浸在《論語》中,一月下來,王獻嶺收獲頗豐,連帶體重也上升了。
本身就是工作狂,平日又熱衷分享,他急欲傳遞這份美好給老師們。機會來了,第二年,夏令營繼續(xù)在安徽績溪開辦“《大學》一百、《中庸》五十”課程。身為成人班班長的王獻嶺最終為學校團隊爭取到14個名額。事后,有老師回憶,最初并不愿意去,假期本想好好休息,但最后很慶幸自己去了。那樣純粹讀書的日子,現(xiàn)在仍然很懷念。
與此同時,文明辦聯(lián)合教體局組織教師前往鄭州讀三天《孝經(jīng)》,二小也有一批老師參與其中。返程途中,副校長周鳳娟激動地給正在安徽績溪的王獻嶺打電話:“《孝經(jīng)》真的太好了,我們想在開學前組織一個教師子侄班,讀《孝經(jīng)》?!蓖醌I嶺自然大力支持。結果,讀了《孝經(jīng)》,這些教師子侄還真有些不一樣了。
為何不在學校里推廣呢?此念一起,王獻嶺開始琢磨如何讓經(jīng)典進校園。多年的學校管理經(jīng)驗,他悟出一點,推行一件事,如果老師沒感覺,這件事十有八九做不好。
所以先從老師開始,通過改變老師去改變學生:“《大學》講‘物有本末,事有終始’,《說文解字》也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不是蒙臺梭利,不是杜威實用主義,不是以兒童為中心。而是上做主導,師長主導,學生接受這種主導,主動的是老師和家長。老師和家長是上。抓好上,用上帶下。上帶下一帶就動,下帶上遠遠不可能?!?/p>
2014年秋季開學,全體教師會議上,王獻嶺和老師分享了讀經(jīng)的收獲與感悟,并提出希望,各學科組每周一次集體教研活動改為讀經(jīng)。讀過經(jīng)典的老師自然明白校長的良苦用心,可是其他老師則一臉不理解。
王獻嶺繼續(xù)曉之以理:“咱們學校還在創(chuàng)建省級文明單位的關鍵期,文明辦彭主任希望看見大家誦讀經(jīng)典。不管怎么樣,咱先讀著。等省級文明單位創(chuàng)建成功,咱們每個月多拿六百元錢的獎勵,到時再說唄。”老師們想想也是,點頭同意。
老師開始讀經(jīng),學生也開始讀經(jīng)。每天早讀,由原先的語文教材變?yōu)閭鹘y(tǒng)文化經(jīng)典。原來的早自習,基本是由語文老師主導,現(xiàn)在變?yōu)槿珕T參與,語文數(shù)學音樂體育美術老師輪流值班。本刊記者到訪當天,清晨7點40分,校園里已是書聲瑯瑯。按照作息表,早讀8點開始,可教室里已坐了不少孩子。仔細一看,座位排得很密。班級人數(shù)多的超過一百,少的也有八十多人。
班上孩子這么多,平日的教學,生活的瑣事,哪里還有時間讀經(jīng)呢?王獻嶺深有體會:“說忙也忙,說不忙也不忙。做重要的事總有時間,關鍵看你把這事兒放在什么位置?!睘榇?,學校形成了相關制度,教師的經(jīng)典學習背誦和考評掛鉤,直接影響著年終的績效獎金。
一個人能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走得更遠。為了營造集體學習氛圍,激發(fā)老師內(nèi)在學習動力,王獻嶺計劃著下午放學后組織教師集體讀經(jīng)一小時。
但讓全體教師馬上加入也不現(xiàn)實,還是從學校班子成員、教研組長、年級組長開始,成立永城二小教師讀經(jīng)精英班。其中6位成員,因為家有老人需要照顧,孩子小,沒法堅持,最終留下37人。
開班儀式上,王獻嶺亦莊亦諧:“咱們讀經(jīng)精英班成立,自發(fā)自覺自愿,不讓各位歡喜幸福的事,校長不愿做。千萬不要因為讀經(jīng)影響家庭,不能讀,千萬不要勉強。從今而后,如果沒有非常特殊的事,我和大家一起讀。如果哪位老師連續(xù)幾天都沒來,肯定有重要事情來不了,我很牽掛,會問問情況,看需不需要幫忙?!?/p>
市文明辦主任彭懷冉在永城道德大講堂
這一讀就是一學期,《弟子規(guī)》《孝經(jīng)》《論語》。由于長期堅持,喜悅漸生,家人認可,老師們漸漸領會到讀經(jīng)的美妙。寒假期間,順延7日,每天下午誦讀半天,繼續(xù)《論語》。
春節(jié)后,開學前,精英班的9位老師又自愿去鄭州參加了河南省國學會組織的《道德經(jīng)》班,為期三天。這次輔導員是黃河科技大學的鐘易桐老師,鐘老師常年沉潛讀經(jīng),總結出一套讀經(jīng)規(guī)范:坐端正,氣順暢無阻;視不移,不左顧右盼,不上下游離,專注于經(jīng)句;心恭敬,以謙卑后生的敬畏之心目視口誦。
得此規(guī)范,二小師生的狀態(tài)大為改觀。學生們漸漸有模有樣,有了讀經(jīng)的儀式感;老師們也在齊聲誦讀中感受到“同一顆心,同一個音”的愉悅。新學期開始,又有好幾位老師申請加入教師讀經(jīng)精英班。《論語》《大學》《道德經(jīng)》,就這樣一路讀下來。
六一兒童節(jié)前夕,精英班幾位老師感慨,日復一日的誦讀,不少篇章已能背誦。聯(lián)想到讀經(jīng)學堂孩子們的包本錄像,王獻嶺決定給讀經(jīng)的老師也舉行個儀式,包本錄像。第一批共有18人完成包本。很遺憾,身為校長的王獻嶺并不在此列。慢慢地,有38人完成包本錄像。這一次終于有了校長的身影。此后,越來越多的教師申請加入精英班,包本的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
2016年5月初,王獻嶺接到將在河南信陽舉辦“新八德”讀經(jīng)經(jīng)驗交流大會的邀請。離大會召開還有1月,當時學校已有68名老師完成包本。他和老師們商量,參會前能不能實現(xiàn)100人包本?結果,106人包本。交流大會回來,王獻嶺的關注點發(fā)生了變化。每逢碰到?jīng)]有包本的老師,王獻嶺總是向老師伸出手,原來是向老師討要欠著的包本。他也不嚴肅,臉上還帶著笑容,但老師們卻有些不好意思。見了他總是繞道走。慢慢地,這些老師也逐漸將“欠著”的經(jīng)典還上了。
而最早實現(xiàn)包本的幾位老師則發(fā)現(xiàn),日子久了,好像經(jīng)典也逐漸淡忘了。怎么辦?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王獻嶺想到了一個好辦法,進行經(jīng)典誦讀包本之溫故知新活動?;顒又?,老師們連連感嘆,比起初次的背誦,溫故知新容易多了,而且隨著時間推移和涉獵擴展,對經(jīng)典又有了不一樣的感悟。
伴隨著經(jīng)典誦讀活動的開展,二小省級文明單位申報獲批,每位老師每月可多領600元獎金。
參與數(shù)學組老師讀經(jīng)的王獻嶺
為了讓入讀二小的孩子有良好讀經(jīng)基礎,王獻嶺開始和周圍幼兒園溝通,帶領教師團隊給幼兒園做師資培訓?,F(xiàn)在,周圍六七所幼兒園都開設有經(jīng)典誦讀課程。就連民辦的奇卡幼兒園也加入進來。
慢慢地,各地讀經(jīng)論壇也開始邀請王獻嶺做嘉賓。老師也跟隨著校長外出,分享經(jīng)典誦讀路上的收獲和感悟。足跡遍布省內(nèi)外,北到北京,西至西安,南達福建,東臨山東?!坝袡C會,我們還想走出國門,將經(jīng)典誦讀帶給國外的華人子弟?!?/p>
從二小走出的學生也大不同,有個剛升學的孩子回來看老師,和老師聊到初中需要背誦的語文篇章,直感嘆讀幾遍就會背了,這背誦的本領早在二小就煉成了。
得益于經(jīng)典誦讀,二小呈現(xiàn)了不同以往的發(fā)展態(tài)勢。王獻嶺想要經(jīng)典誦讀更持久地開展下去。在他看來,只有讀經(jīng)打卡,才是長治久安之策。雖然,這個想法縈繞心間良久,但生性謹慎的他遲遲不敢行動。待到相關技術問題解決,2017年10月18日,永城二小教師讀經(jīng)精英組正式啟動了讀經(jīng)打卡。那天,他說:“今天,黨的十九大在北京召開。今天,我們開始讀經(jīng)打卡。這是永城二小教師讀經(jīng)進入新時代的新舉措?!?/p>
兩周后,在班主任例會上,43位班主任中有22位都在精英組。一向謹慎的王獻嶺一反常態(tài),讓不同意讀經(jīng)打卡的老師舉手:“好,沒有。那一致通過。我們這周試運行,下周正式開始?!?/p>
現(xiàn)在說起,王獻嶺都不敢想象萬一失策,引發(fā)的一系列有令不行等問題?!霸诎嘀魅螘?,我還真是有點奮不顧身了。”隨后幾天,依照此種方法,音樂體育美術常識數(shù)學組依次突破,而語文組則是采用零散時間分批次突破。最終,二小建立起覆蓋全校的讀經(jīng)打卡群,就連保安等后勤人員也納入進來。
讀經(jīng)打卡,通過微信群上傳誦讀音頻,從清晨6點至晚上10點都可以。“這樣時間空間更靈活,也符合人性?!蓖醌I嶺很滿意目前的讀經(jīng)打卡形式,他向我們展示著老師們的讀經(jīng)打卡。
年后就退休的周彩蘭老師,兩個女兒都在美國定居,前兩天,剛飛往美國看外孫。人在異國他鄉(xiāng),下午四點過,仍然不忘記讀經(jīng)打卡。王獻嶺和她說笑:“好好讀經(jīng)典,以后向國外的華人子弟傳遞經(jīng)典的力量就靠你這樣有中國文化根基的老太太了。到時在美國開辦讀經(jīng)學堂,如果缺人手,我和學校老師來給你幫忙。”
現(xiàn)在,王獻嶺常感慨:“咱們小時候錯過了經(jīng)典教育,不要讓下一代再次錯過了?!笨墒蔷瓦@么反復讀,不是很枯燥嗎?經(jīng)典教育就只有誦讀這種形式嗎?這些質(zhì)疑讓王獻嶺想起一段往事,2014年夏令營期間一個相熟的大學生向他抱怨道:“這不是文化界的富士康嗎?”
但是,比起報告講座,王獻嶺還是更傾向于這種誦讀方式。以前,聽了生動的報告講座后,他也心之神往。但回去后,還是該干嗎干嗎,經(jīng)典還是經(jīng)典,自己還是自己。而通過誦讀則可以讓經(jīng)典內(nèi)蘊的智慧和有良知的生命交流,內(nèi)化生命,豐富生命。他總結道:因讀而知,因知而行,因行而成,因成而止于至善,誦讀經(jīng)典還是目前最智慧的教育。
2017年10月18日,永城二小開始讀經(jīng)打卡。這一天正好十九大召開,王獻嶺也借吉言說,“這是永城二小教師讀經(jīng)進入新時代的新舉措?!?/p>
今日的二小,教學樓還是十年前村小的模樣,全校3000多名師生還是共用一處公共廁所,操場還是和社會共用。硬件設施似乎沒有太大改進,但教風學風卻不可同日而語,先后獲得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詩教先進單位、河南省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回想2007年5月31日,剛到二小那一天,王獻嶺仍然百感交集。站在稀稀疏疏的綠竹旁,看著有些掉漆的斑駁墻面,他想起了自己的鄉(xiāng)村小學,自己的啟蒙恩師。想起種了一輩子地早已因病過世的父親。
1978年高考恢復,這對農(nóng)民孩子來說無疑是改變命運的機會。老大王獻嶺和父親說想去城里上學。家里本來不寬裕,還有3個兄弟,父親有些焦慮,沖他直嚷嚷“上天上上學去”。私下,卻偷偷和母親商量,想盡辦法,終于說服王獻嶺在城里工作的二外爺同意讓其借住。1979年10月,開學后一個多月,父親借來一輛自行車拖著小麥和他進了城。就這樣,王獻嶺開始在城里上學,初中畢業(yè),留級一年,終考上永城師范,師范畢業(yè),踏上三尺講臺。這一次,是讀書改寫了他的命運軌跡。
1993年,父親腦溢血住院,老家兩個弟弟還未娶妻。1994年,女兒出生,妻子下崗。那點工資,實在杯水車薪,總得想點辦法。1996年,母親坐著拖拉機送來了他在老家的幾百本藏書,加上商丘的幾百元進貨,小小書店就這么開張了。賣書,租書,這一開就是好幾年。這挽救了他的經(jīng)濟困境,也讓他走向社會,學著和三教九流打交道,整合資源?,F(xiàn)在已是校長的王獻嶺由衷地說,開書店使他的眼界不斷擴展,接觸到很多新事物。
書籍在他的人生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兩次命運的改變都與書籍有關,或讀書或賣書。聯(lián)想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他想分享這份美好。底子薄弱的二小,在2007年秋季開始實施保底工程。一學期后,情況已有改觀,這給王獻嶺提供了思考學校特色發(fā)展的機會。2008年春季學期,二小走上了“讀好書,誦經(jīng)典,營造書香校園”之路。
外出學習,王獻嶺遇見全國“新經(jīng)典”誦讀實驗發(fā)起人李振村,得“村長”指點。二小將重點放在了古詩文誦讀上,并著手編寫校本教材《古詩文經(jīng)典誦讀精粹》。2010年,在河南焦作“卓越”校長論壇上,聽著老師們分享那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王獻嶺被深深打動。二小開始新教育實驗,以經(jīng)典開啟黎明,晨誦午讀暮省,配套的校本教材《新教育晨誦詩》也應運而生。同時,王獻嶺還繼續(xù)發(fā)揮開書店期間練就的整合資源的本事,得永城市詩詞學會朱繼彪會長等人幫助,編著《永城故事》,將永城的過往寫成100個故事,講給永城的孩子聽,讓孩子的血液里流淌著家國情懷。
其時,二小已不是當初的村小了,王獻嶺也有些志得意滿。隨之而來的卻是老師們的不再信服。王獻嶺壓力大,經(jīng)常酗酒。2014年端午,鄭州的《孝經(jīng)》之行,讓他反躬自省,開始戒酒。隨后暑假在安徽績溪的“《論語》100夏令營”則讓學校開始轉(zhuǎn)型,讀經(jīng)教育逐漸鋪開。
“這三年多,我感覺是我個人文化修養(yǎng)、性情養(yǎng)成、眼界大開最難得的三年。我讀最好的大學,也不如和我的老師學生在學校里讀經(jīng)典狀態(tài)好。”王獻嶺對記者說。
第二天,記者和學校兩位老師游永城芒碭山。在傳說中的夫子避雨處,看著新塑的孔子像,思緒又飄到二小校園的孔子像,想起王獻嶺在微信上寫的話:“我心在夫子,我心在翠竹,我心在千竹拜圣……惟愿天下以夫子為木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