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中的利益衡量

        2018-08-01 06:01:04劉水慶
        中國體育科技 2018年4期
        關鍵詞:侵害人受害人體育運動

        劉水慶

        ?

        論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中的利益衡量

        劉水慶

        河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 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利益衡量是實現(xiàn)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的合法性與合理性、法律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tǒng)一,維護體育參與者權益,構建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處理原則的基礎。采用文獻資料調研、案例分析、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對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中的利益衡量進行分析。研究表明:體育傷害糾紛的已判案件中,法院主要衡量當事人利益和制度利益,其衡量模式主要有兩種:“沖突論”和“調和論”。當前利益衡量存在的問題是:所衡量的利益范疇較窄;法院立場不明確,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利益衡量規(guī)范。因此,為了規(guī)范法院的利益衡量行為,首先應該查明需要保護的利益及其利益層次;其次,合理借鑒國外經驗;然后,厘清利益衡量的步驟,構建利益衡量的原則,平衡體育特殊性與權益保障關系,在此基礎上開展利益衡量。具體衡量中,主要分析體育傷害中侵害人過錯和無過錯兩種情況下,是否應該保護受害人。為了做到精準衡量,杜絕裁判恣意,消除社會質疑,確保利益衡量的有效實施,提升司法公信力,應該完善保障性制度和限制性制度。

        體育傷害;司法;利益衡量

        1 研究目的

        體育運動已經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體育運動在人類生活乃至經濟建設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國際和國內社會對于體育及相關賽事越來越重視,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也空前高漲[6]。伴隨著體育運動的迅猛發(fā)展,體育傷害事件逐漸增多及人們維權意識的增強,運用訴訟的方式解決體育傷害糾紛,維護自身權益已經成為社會的期待。合法、合理且妥當地解決運動傷害所導致的侵權糾紛日益被社會所關注[19],尤其被廣大學者所重視。

        關于體育傷害糾紛的司法解決,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體育傷害的法律救濟機制[23]、法律規(guī)制[10]、法律適用[32]、法律責任[31]、抗辯事由[11]等幾個方面。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雖然這些研究對于保障體育運動權益、平衡控辯雙方利益關系、維護體育運動和諧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具有提升的空間:1)體育傷害救濟模式正在面臨不能有效回應現(xiàn)實問題的危機[33];2)重視對體育傷害糾紛司法審判的合法性研究,缺乏對其合理性研究;3)法律依據存在爭議,類似案件的判決結果不統(tǒng)一,訴訟的社會效應較差[34];4)重視法律適用的理論問題研究,缺乏對法官的思維邏輯、法律方法和裁判能力等法律實務問題研究;5)體育傷害糾紛理論研究面臨實踐應用難題??傮w而言,現(xiàn)有的研究集中探索了體育參與者權益的保障、解決體育傷害糾紛的可行性、法理基礎及其法律依據等理論問題,鮮有對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中的利益衡量、司法判決妥當性等實務問題的研究。

        司法過程中利益衡量是法院判決的主要依據,本文對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中利益衡量進行研究,旨在通過優(yōu)化利益衡量的方法,為體育傷害糾紛這一特殊性法律問題的妥當解決提供技術保障,進而保障體育參與者合法權益,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本文從當前利益衡量之司法裁判的運用出發(fā),案例解析了當前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中利益衡量的特點和不足。在此基礎上,重點探究以下問題:司法解決體育傷害糾紛應該衡量的利益范疇是什么?國外司法實踐的可借鑒之處有哪些?利益衡量需要哪些步驟?利益衡量應遵循什么原則?利益衡量的要旨是什么?司法實務中,怎樣展開利益衡量?怎么保障利益衡量的正確實施?這些問題是實現(xiàn)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的合法性與合理性、法律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tǒng)一,維護體育參與者權益,構建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處理原則的基礎。

        2 模本與分析:利益衡量之司法裁判運用

        2.1 案例解析

        從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的實踐來看,行為人在體育運動中造成對方身體傷害的,有3種判決結果,即受害人自行承擔損失、侵害人賠償受害人損失和當事人雙方分擔損失。這3種迥異的判決結果反映出,司法機關在體育傷害糾紛利益權衡中所持有的立場不同:

        1. 受害人自行承擔損失。亦是指侵害人提出抗辯事由來對抗其違法性,進而免除其法律責任,由受害人自行承擔損失的情形。此類判決揭示了與受害人利益相比,法院更注重保護侵害人的利益。

        從法理上來說,侵害人主要運用受害人同意或自甘風險等抗辯事由,對可能的賠償請求進行抗辯[30],對抗其行為違法性,請求法院免除其對體育傷害損失的賠償。具體來說:受害人同意方面,如【案例1】彭志與林某、林祥水等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①中。原告彭某與被告林某等人一起在所在村廣場打籃球,打球過程中,原告3步上籃時,被告林某上前蓋帽將原告彭某撞倒,原告彭某受傷,入院診斷為左股骨頸骨折。原告彭某與被告林某就傷害賠償溝通未果后,向法院尋求司法救濟。法院審理認為,籃球運動是一項具有群體性和激烈對抗性的體育運動,在活動中,每一位參與者都具有潛在致他人受傷或被他人致傷的危險。原、被告明知體育運動具有危險的情況下,還選擇參與到籃球運動,表明已經同意致傷情形,因此,駁回了原告的訴訟請求;自甘風險方面,如【案例2】唐露杰與黎某某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案②中,原告唐露杰和他人組隊與黎某某所在的邵陽市第二中學足球校隊進行友誼比賽,比賽過程中,唐露杰與黎某某相撞,唐露杰因此受傷,正大邵陽骨傷科醫(yī)院診斷為左鎖骨骨折。一審法院認為,足球比賽中球員之間合理范圍內的身體接觸或沖撞是足球運動的特點,只要不違反比賽規(guī)則,因爭搶而發(fā)生的沖撞均屬合理沖撞,亦是體育運動固有風險。這種風險是可以預見的,受害人能夠預見體育運動中的風險,并選擇參與進來,可以推定其甘愿承擔這種風險。據此,故唐露杰要求黎某某等人承擔80%的賠償責任,法院不予支持。

        上述判決揭示,與其說保護了侵害人的利益,不如說當地法院更注重維護體育參與的利益??梢?,除非對方有嚴重違規(guī)行為或故意加害,體育運動中的合理沖撞行為不能以過錯論處,侵害人不應該承擔責任。

        2. 侵害人賠償受害人損失。它指法院以侵害人存在過錯(故意和過失)為由,責令其承擔賠償責任,賠償受害人損失的情形。該類判決結果揭示了,法院注重對受害人利益的保護。如【案例3】張龍與王某某健康權糾紛案③中,原告王某利用課余時間與張龍在武侯中學操場一起踢足球。本次活動中,王某是守門員,張龍是對方球隊前鋒,一次攻防中,張龍在距離球門5 m的地方射門時,踢出的足球直接擊中原告左臂,導致原告左尺、橈骨干骨折。兩人協(xié)商未果,王某向法院尋求救濟。法庭審理認為,作為正值壯年的成年人,張龍在身體素質、判斷能力、運動經驗等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情況下,疏忽大意,未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導致對方受傷,所以應承擔賠償責任。

        上述判決顯示,當地法院保護受害人利益的依據是:侵害人存在過錯,其行為是侵權行為。該案中,侵害人是否存在過錯直接影響判決結果,侵害人存在過錯將構成侵權,否則不構成侵權。因此,具體操作中,排除行為的違法性以后,當地法院僅針對“有過錯”(故意和過失)進行了認定。過錯認定時,當地法院按照一般傷害糾紛的處理原則來解決體育運動中的特殊傷害問題。審理認為,被訴人張龍射門的目的是為了得分,而不是為了故意傷害王某,因此,造成王某受傷的行為不是故意行為,是一種未盡到注意義務的過失行為。鑒于此,當地法院選擇保護受害人的利益,責令侵害人賠償受害人損失。那么,侵害人的行為能否被認定為過失行為呢?在英美法上,認定過失侵權應該符合下列要件:1)侵害人要對受害人負有注意義務;2)侵害人違反了該注意義務;3)侵害人違反注意義務的行為導致?lián)p害的發(fā)生,即具備了因果關系[13]。本文認為,在體育運動中,雖然體育參與者對于其他參與者負有一定的注意義務,但是正常的射門行為是合乎體育規(guī)則的正當體育行為,違反注意義務不會發(fā)生在當事人正當體育行為的行使過程中,因此,侵害人射門導致的傷害不應視為過失行為[33]。據此,當地法院的判罰是存在爭議的。

        3. 當事人雙方分擔損失。它是指雙方當事人都沒有過錯的,但又造成了客觀損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當事人分擔損失的情形。如【案例4】吳某某與楊某某、株洲景炎學校健康權糾紛案④中,在株洲景炎學校組織的體育課籃球活動中,被告楊某某帶球進攻,與防守的原告吳某某相撞,致原告吳某某倒地受傷,之后,株洲市湘江司法鑒定中心鑒定認為原告吳某某左腕舟骨骨折,構成十級傷殘。根據案件事實,當地法院酌定由被告株洲景炎中學分擔原告吳某某損失的30%;原告吳某某及被告楊某某均系未成年人,由其監(jiān)護人各分擔原告吳某某損失的40%、30%。

        本案中,當地法院不再糾纏于行為人責任的有無,而是注重判決結果的公平、正義。該判罰一方面給體育參與者減輕了壓力,有利于體育運動價值的發(fā)揮,另一方面,也減輕了受害人的經濟損失,調和了雙方的矛盾。就當事人利益的司法衡量來說,損失分擔可以看作侵害人對受害人的一種補償,兼顧了雙方的利益。

        2.2 利益衡量的特點

        1. 當事人的具體利益會被首先衡量。按照類型劃分,體育傷害糾紛的案件有兩種,即普通糾紛案件和上訴案件。普通糾紛案件是受害人直接向法院尋求司法救濟的案件,上訴案件是被上訴人對一審判罰不服而進行上訴的案件。從司法實踐來看,無論是普通糾紛案件,還是上訴案件,其利益主體相對固定,即雙方當事人。為此,法院在司法解決體育傷害糾紛案件時,首先會衡量當事人具體利益。競技體育和社會體育傷害糾紛中當事人利益主要包括受害人利益和侵害人利益,前者是指受害人人身健康權被侵犯所損失的利益,后者是指侵害人賠償受害人所損失的經濟利益。在學校體育傷害糾紛中,當事人利益還包括學校利益,如學校賠償受害人將損失的經濟利益。受害人利益衡量時,會重點關注受害人是否存在過錯、受到損害的輕重、經濟條件等因素;侵害人利益衡量時,會考量侵害人行為是否存在故意或過失、是規(guī)則允許的合理沖撞,還是規(guī)則掩護下的惡意傷害、其賠償承擔能力等因素;學校利益衡量時,要重點考查學校是否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和及時救助受傷學生的義務。

        2. 制度利益會被重點衡量。本質上講,立法過程是立法者進行利益衡量的過程。法律制度是司法解決社會糾紛的依據,是立法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創(chuàng)造出來的,其利益是立法者經過權衡后分配的社會利益,因此,其利益會被重點衡量。上述前3個案件的審判中,法官主要適用了過錯責任原則,該原則的制度基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即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侵犯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6條,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法律規(guī)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行為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案例四中適用了公平責任原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2010)第24條之規(guī)定,受害人與行為人對損害的發(fā)生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雙方分擔損失。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57條,當事人對造成損害均無過錯的,可以責令對方或受益人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作為利害關系的第三方,學校的利益怎樣進行衡量?依我國《侵權責任法》第40條之規(guī)定:幼兒園、學?;蛘咂渌逃龣C構未盡到管理職責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案例四株洲景炎學校分擔的30%損失就屬于補充責任的范疇。

        本質上講,上述制度體現(xiàn)的制度利益是,對受害人民事權益救濟和侵害人行動自由維護所體現(xiàn)的利益。

        3. 就衡量模式而言,“沖突論”和“調和論”并存?!皼_突論”模式,即通過利益比較,法院認為A的利益比B的利益更重要,因此,選擇保護A的利益,亦或B的利益比A的重要,選擇保護B的利益。法院審判的前提假設是,A利益和B利益是沖突的,選擇保護前一個,就放棄對另一個的保護。該思路以過錯責任原則為基礎,形成兩種判罰結果,即受害人自行承擔損失(案例1和案例2)和侵害人賠償受害人損失(案例3)。對于前者,法院依據“受害人同意”和“自甘風險”,突出維護侵害人利益,后者強調保護體育運動傷害中受害人利益;與之不同,“調和論”模式強調控辯雙方的利益是可以共存的,法院利益考量或價值判斷的結果并非是要給出一方全勝或全敗的解釋,而是要力求一種中庸的解釋[27]。它釋義保障A利益的同時,盡量減少B利益的損失。它力推公平責任的適用(案例四),排除體育運動傷害責任的存在,傾向于由雙方當事人分擔損失,以此來協(xié)調雙方的利益。

        2.3 存在的問題

        第1,所衡量的利益范疇較窄。橫向來看,缺乏對相關利益的全面衡量。從已有判例來看,法院在審判體育傷害糾紛的案件時,主要衡量了當事人利益和制度利益。利益衡量的過程是對個案中相關利益綜合權衡的過程,因此,除了當事人利益和制度利益外,還應該思考其他相關利益的衡量,如當事人背后潛在的群體利益是否需要衡量?公民公平參與體育運動的利益是否需要權衡?社會公共利益是否需要保障;縱向來看,缺乏對相關利益的深度衡量。眾所周知,權利和義務是法律的內容。立法機關通過設置權利和義務來調解社會關系、表達什么利益應該受到保護、什么利益應該被優(yōu)先保護。換言之,利益是有層次的。在解決體育傷害糾紛時,原、被告的利益都同時需要保護時,將涉及慎重的比較的問題,即哪一種的利益應該優(yōu)先保護,哪一種利益可以重點保護,這才是利益衡量的重點。如是說,衡量之利益的缺失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司法審判的合法性與公正性,最終影響社會的公平正義,因此,應該合理擴大衡量的利益范疇。

        第2,法院立場不明確,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利益衡量規(guī)范。從現(xiàn)有判例可以看出,針對相似的案件事實,法院給出幾種截然不同的判罰。依上述判例,同為合規(guī)則的正當體育行為,法院選擇了不同的保護對象,案例一和案例二出于對運動秩序的維護,選擇保護侵害人利益,案例三把一般傷害處理原則應用到體育傷害糾紛這一特殊領域,選擇保護受害人利益,案例四放棄責任的追究,選擇損失分擔來協(xié)調當事人雙方利益??梢?,針對體育傷害糾紛的處理,法院立場并不明確,利益衡量規(guī)范并沒有形成。哪一種觀點是正確的呢?似乎每一種判決都能自圓其說,觀者混沌不堪。目前對體育傷害糾紛的多樣化判罰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司法實踐的混亂。眾所周知,典型的司法判例將指導未來類似案件的判罰,判罰結果直接影響當事人權益的實現(xiàn);同時,司法審判對現(xiàn)實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它間接地引導著體育參與群體活動的方向,將影響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鑒于此,針對體育傷害糾紛的司法解決,各地法院應該統(tǒng)一裁判立場,形成相對固定的處理原則和方法,這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綜上所述,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是,合理界定體育傷害糾紛司法中利益衡量的范疇,建立統(tǒng)一的利益衡量規(guī)范。

        3 體育傷害糾紛利益衡量之利益的范疇

        對體育參與主體的利益進行平等和全面保護是體育運動權益保障的核心要義,由此,司法機關在司法審判中必須全面和深度衡量案件所涉及的利益。具體實施中,要對這些利益進行價值分析,分析個案中哪些利益是需要保護的,哪些利益是具體利益,哪些利益是宏觀利益,哪些利益是特殊利益。按照利益衡量的需要,對其進行分類,為司法審判奠定基礎。鑒于此,為了確保審判結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實現(xiàn),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的利益衡量之前提是查明需要保護的利益及利益層次。

        哪些利益需要保護?本文認為,需要保護的利益必須是合法利益。人類需求的多樣性和人際關系的廣泛性、復雜性,決定了利益的多元性和多樣性。由于法律承載能力的有限性,立法機關不可能將社會生活中所有利益都法定化,而只是選擇一部分予以保障,使其成為法律上的利益。因此,法律上的利益只是社會生活利益的一部分,它是“從利益體系中剝離出來的、以法定形式存在的利益,也即通常所說的合法利益或權益”[39]。因此,為了體現(xiàn)基本法治精神,應該針對合法利益進行衡量。

        體育傷害糾紛案件所涉及的利益主要有當事人利益、群體利益、制度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當事人利益和群體利益是具體利益,是微觀視角的酌定,制度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是抽象利益,是宏觀視角的標定。該序列從具體到抽象、微觀到宏觀,構成了一個有機的層次結構。具體來說:

        第1,當事人利益。它主要包括受害人的人身利益和侵害人的財產利益。法律制度框架下,權利的基礎是利益[35],當事人權利受到侵犯,其利益也必將受到損害。具體到體育傷害糾紛中,受害人身體受到傷害,直接表現(xiàn)的是其生命健康權受到了侵犯,間接影響的是當事人人身利益。對于侵害人來說,一旦構成侵權,將會承擔賠償責任,其財產利益將會受到影響。

        第2,群體利益。在體育運動傷害個案中,所涉及的群體利益主要有受害人群體利益、侵害人群體利益和學校群體利益。群體利益是雙方當事人背后潛在群體的利益,司法判決中的利益衡量會直接影響當事人具體利益,間接引導群體行動的方向,最終干擾群體利益的獲得,因此,群體利益也應該是法院衡量的利益之一。

        第3,制度利益。它是指法律制度所固有的根本利益,如交通法律制度所體現(xiàn)的交通安全利益。體育傷害糾紛司法審判的法律基礎是我國《民法總則》、具體依據是《侵權責任法》。侵權責任法的調整涉及兩種基本利益:一是受害人民事權益的救濟,二是他人行為自由的維護[33],因此,體育傷害糾紛案件所要衡量的制度利益主要是救濟利益和對自由維護的利益。

        第4,社會公共利益。我國憲法、民法通則等把社會公共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并列使用,這是對“社會公共利益”獨立性的法律承認[15]。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中需要衡量的社會公共利益主要包括公平、正義利益和公平參與體育運動的利益。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發(fā)展的保障,社會公平、正義本質上體現(xiàn)了社會公共利益。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是司法追求的根本目標,因此,體育傷害糾紛中要衡量的社會公共利益主要是指公平、正義法治理念所表現(xiàn)的利益。另外,公平參與體育運動是體育規(guī)則的要求,也是體育運動價值的體現(xiàn)。公平是體育運動長久發(fā)展,持續(xù)造福人類的內在動力,因此,公平參與體育運動的利益屬于社會公共利益范疇,也應該在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中得到衡量。

        200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明確了學校應對學生承擔“教育、管理”的安全保障義務[2],因此,為了更全面說明問題,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中衡量的利益還包括學校及其群體利益。上述利益共同構成了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中衡量的利益體系(圖1)。

        圖1 相關合法利益體系圖

        Figure 1 Relevant Legal Interest System Diagram

        4 國外體育傷害判例中利益衡量的分析與借鑒

        體育實踐中,體育行為具有致傷風險,國外法院及學術界針對體育致傷行為進行了大量探索,其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體育傷害的判例中。兼顧體育致傷行為和國外受害者訴求的客觀情況,本部分主要分析體育正當行為、一般過失行為、重大過失行為和故意傷害行為致傷的處理方法:

        1)體育正當行為致傷。一場足球比賽中,足球守門員納博茲尼被對方前鋒巴恩希爾撞傷,重傷離場。為了維護權益,其父代為訴訟,將巴恩希爾告上了庫克君法院。庫克君的巡回法庭審理認為,足球運動具有激烈的對抗性,有一定的運動風險,原告既然選擇了參與其中,就已經表明具有自甘風險的準備,因此,侵害人巴恩希爾不需要承擔法律責任[15];2)一般過失行為致傷。Gaspard V Grain Dealers Mutual Ins. Co.案中,侵害人擊打棒球時,手中的棒球棒不慎甩出,擊中了受害人,導致了受害人受傷。當地法院經過審理,做出了有利于侵害人的判罰。判決理由是:體育運動風險具有可預見性,受害人主動參與到危險性運動中來,說明已經預見到該運動的風險,并愿意承擔該風險,因此,受害人應該獨自承擔運動傷害損失。另外,侵害人是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和運動員相比,具有更低的注意義務[12],所以不存在賠償責任之訴。3)重大過失行為致傷。Knight v. Jewett案中,原告Knight在橄欖球運動中被Jewett撞傷,且傷勢嚴重。法院認為被告雖然行為魯莽,但是已經盡到了一定的注意義務,原告明知體育運動存在風險還主動參與進來,該行為屬于自甘風險行為,因此,應該對自己的受傷負主要責任,被告僅需負次要責任。據此,當地法院駁回了原告全額賠償損失的訴求。該案還顯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美國,比例過失原則在運動員傷害侵權行為的歸責中也得到一定的應用[8];4)故意傷害行為致傷。2010年10月,在英國低級別足球聯(lián)賽中,運動員特里?約翰遜運球中對球失去控制,為了防止被對方斷球,準備運用滑鏟動作將球踢出邊線。此時,對方運動員馬克?查普曼快速趕到,與其爭奪控球權,在明知足球已經滾出邊線,不能得到控球權情況下,仍然利用超越體育范疇的動作進行滑鏟。連續(xù)兩次粗暴滑鏟,致使特里?約翰遜小腿骨斷裂。法院審理認為,雖然足球比賽中有一定的暴力性,但這種暴力性是有一定的限度的,運動員不能接受強加給他的暴力傷害,因此,判罰查普曼被判入獄6個月,并附帶民事賠償[24]。

        國外判例對我國的啟示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重視對體育運動特殊性的考量。上述判例顯示,國外法院根據致傷行為的特征,針對性地去開展利益衡量。體育正當行為和一般過失致傷情況下,選擇尊重體育行業(yè)自治和行業(yè)慣例,堅定維護侵害人利益、社會利益及公平參與體育運動的利益。重大過失行為致傷情況下,國外法院選擇給予傷害行為最大限度地繞讓,維護了侵害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實質上,這也是對體育行業(yè)的尊重;其次,依法保障體育運動中的合法權益。以特里?約翰遜被鏟案為例,當地法院果斷運用司法手段對特里?約翰遜進行救濟,依法保障了受害人的合法權益。該判例揭示,侵害人行為嚴重超出比賽范疇,并造成重大傷害的,應該承擔相關違法后果。事實上,體育運動傷害不僅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健康權,還干擾了受害人經濟利益的實現(xiàn)。對職業(yè)運動員而言,體育運動是一種職業(yè),運動員通過打球賺錢,進而養(yǎng)家糊口,身體受傷后,自己的經濟利益將受到嚴重影響。另外,職業(yè)體育俱樂部是具有公司性質的企業(yè)法人,運動員是俱樂部的主要“財產”之一,運動員受傷后,不能為球隊獲勝做貢獻,身價會大跌,俱樂部也會有利益損失。因此,依法保障體育運動中的合法權益是非常必要的。

        由此可見,與國內司法實踐不同,國外法院在解決體育傷害糾紛時,更加注重:充分考量體育運動特殊性的基礎上,去保障體育運動中的合法權益。

        5 體育傷害糾紛利益衡量之規(guī)范

        5.1 利益衡量的操作步驟

        利益衡量的過程遵循反向推理的邏輯,其操作步驟(圖2)分為兩個階段:第1階段,在不帶任何立場情況下,分析案件,厘清個案中各種利益,通過對相關利益的綜合考量,得出一個初步決斷;第2階段,運用3段論的推理方法:以法律規(guī)定作為大前提,具體的事實作為小前提,依3段論引出形式的結論,然后再對初步決斷進行證成⑥,找出相關的法律依據,支撐該結論。利益衡量的第一階段是法律外的衡量,按照理性人的標準進行判斷,給出初步決斷,保證其公正合理,第2階段是法律內的衡量,找出法律依據,確保判罰的合法性,增加決斷的說服力,體現(xiàn)了司法審判的核心。利益衡量基本模式是案件事實和法律規(guī)范不斷互動的過程,通過互動產生合理、合法的結果。法官的目光總是在法律規(guī)范和結果之間不斷地來回掃描:不僅是法律規(guī)范影響結果,而且結果也影響法律規(guī)范[7]。

        圖2 利益衡量步驟圖

        Figure 2 Diagram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開展利益衡量的直接目的是為了維護司法公正,最終目的是保障社會公共利益,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正義,即實質正義。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需要依照實體法和程序法,綜合分析并考量個案中當事人利益及其背后的群體利益,做出最終判罰,即形式正義。因此,就法院審判的思維過程而言,以當事人的具體利益為起點,在社會公共利益的基礎上,聯(lián)系群體利益和制度利益,特別是對制度利益進行綜合衡量,最后得出是否對當事人的利益加以保護的結論[17]。

        5.2 利益衡量的原則

        體育傷害糾紛司法中的利益衡量應該遵循的原則主要有3個:

        第一,合法性原則。利益衡量存在于司法過程之中,其適用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合乎實體性和程序性法律規(guī)定。就前者而言,在具體利益衡量中,法官雖然可以根據理性人的判斷做出初步的決斷,但是在審判中最終還要回歸到相關法律制度中,如我國《民法總則》、《侵權責任法》等,去尋找判罰的法律依據;對于后者來說,庭審的過程中,利益衡量在法庭調查、舉證質證、法庭辯論和宣判等審判環(huán)節(jié)要依照庭審程序。因此,體育傷害糾紛司法中的利益衡量要堅持合法性原則,超越法律規(guī)定的利益衡量是不合法的。

        第二,利益最大化原則。體育傷害糾紛涉及諸多利益,如當事人具體利益,即受害人利益、侵害人利益、學校體育糾紛中的學校利益等,受害人、侵害人和學校群體利益,制度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以量化標準計算,這些利益累計總和,共同構成了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中的總體利益。在利益衡量中應該綜合考量各種利益,做到保護一種利益的同時,盡量不損害另一種利益,或者較小損害其他利益,使其利益總量最大化。[①]

        第三,正當激勵原則。體育運動是一個特殊的領域,在審判中必須考慮體育運動的特殊性。體育場上的正當體育行為,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就可能是一種違法行為,如體育運動中的合理沖撞、符合足球規(guī)則的鏟球動作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構成違法,因此,不能簡單的套用一般法律規(guī)范來處理體育傷害糾紛。體育規(guī)則是體育運動的基本規(guī)范,正如我國著名體育解說員張斌所說,體育運動最大的規(guī)則是不能沒有規(guī)則,囿于體育運動之于人類的價值遠大于個體傷害的損失,因此,體育規(guī)則范疇內的動作,即便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也應該獲得法律上的容忍。開展體育運動的宗旨是,通過開展體育活動,增強國民體質,培養(yǎng)拼搏精神。如果在體育運動中受到傷害就一定要追究無過錯人的責任,導致更多的人害怕承擔意外傷害責任,而不敢參加體育活動,這從根本上損害社會、民族利益,也有悖運動競技初衷。因此,對體育運動受害人進行救濟時,應該堅持正當激勵原則,維護人們參與體育運動的自由和積極性,激勵全社會參與體育運動。

        5.3 利益衡量之要旨:在體育運動特殊性與權益保障之間尋求平衡

        權益保障是我國《民法總則》和《侵權責任法》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司法實踐中無論受害人權益,還是侵害人權益都應該依法得到保障。體育運動受害人權益保障貫穿司法活動的整個過程,從訴求提出到訴求的回應,從事實認定到法律選擇,從法庭調查到宣判,都要進行權益保障。應該注意的是,囿于對處罰相對人權益的保障是處罰權力行使的目標和界限[28],除了受害人權益得到保障外,侵害人的權益也應該得到無差別保障。鑒于體育傷害糾紛發(fā)生在體育運動之中,且體育運動具有特殊性,在司法實踐中,梳理并結合體育運動獨特屬性,探討權益保障就顯得更有意義。

        追根溯源,體育運動特殊性與體育自身價值追求關系密切。作為人類社會重要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體育運動之所以能夠經歷實踐檢驗,長久的存在且歷久彌新,是因為其自身具有獨特的價值追求。體育自身價值追求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更快、更高、更強”(Faster,Higher,Stronger)。它是奧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之一,其內涵是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和不畏艱險、敢攀高峰的拼搏精神[1];其二,公平競賽。公平是指公正不偏袒,公平競賽是體育行業(yè)基本追求,它關系體育運動的興衰存亡,影響體育運動的價值實現(xiàn)和功能發(fā)揮。體育自身價值追求中,“更快、更高、更強”促使體育實踐活動向激烈性、高對抗等方向發(fā)展,頻繁的身體接觸、沖撞甚至擊打動作極易造成受傷甚至傷害,也給體育參與者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公平競賽”要求體育運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公平。如無差別地對待體育參與者,比賽過程和結果公平及體育運動糾紛處理公平等。保證競賽公平的基礎是推崇規(guī)則之治。體育獨特之處在于,參與者之間有遵守體育規(guī)則的約定,因此,體育運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合乎規(guī)則要求,按照體育規(guī)則行事,做到體育規(guī)則無差別適用。目前,體育規(guī)則正逐步被社會接受和遵守,成為行業(yè)慣例。綜上所述,體育自身價值追求催生出體育運動的特殊性,即風險性和合規(guī)則性。

        妥當解決體育傷害糾紛應該在體育運動特殊性和權益保障之間進行博弈,因此,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中利益衡量的要旨是,在體育運動特殊性與權益保障之間尋求平衡。司法實踐中,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應依據以下兩點:

        1. 區(qū)別對待兩種風險情形下的權益保障。依照風險性質進行分類,體育運動風險可分為規(guī)則范疇內風險和規(guī)則范疇外風險。規(guī)則范疇內風險,也稱運動范疇內風險,它是體育運動的固有風險,具體包括規(guī)則內的風險及戰(zhàn)術性故意犯規(guī)產生的風險。規(guī)則范疇內風險造成的傷害可以免責,原因是:此類風險具有可預見性,符合社會預期,是可以接受的;作為一個理性的人,為了從運動中獲益,同意讓渡一部分利益,自愿承受運動風險所帶來的損失。需要強調的是,體育參與者愿意承擔的風險是有限度的,主要承擔體育規(guī)則涵攝內的運動風險。超過此范疇的運動風險,可根據參賽雙方責任大小按比例承擔。

        2. 區(qū)分不同衡平⑦因素下的權益保障。為了實現(xiàn)司法公正,體育傷害糾紛解決中應該具體考慮相關衡平因素,其包括項目特征和比賽性質。首先,項目特征方面,高風險項目,如拳擊、武術散打等,鼓勵合規(guī)則的“暴力”,參與者對運動風險有足夠的認識,侵害人不應該對體育傷害承擔責任。一般風險性項目,如身體接觸頻繁的籃球、足球等,參與者對運動風險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受害人應承擔規(guī)則范疇內的風險,侵害人承擔規(guī)則范疇外風險。低風險項目,如羽毛球、排球等,因雙方不能預見運動中的風險,通常由雙方分擔損失;其次,比賽性質方面,競技體育比賽中,考慮到職業(yè)運動員參與體育競技的范圍廣、程度高,其運動風險(規(guī)則范疇內和規(guī)則范疇外)可以由體育組織和俱樂部給予經濟補償或通過社會保障機構賠償[9]。有組織的體育競賽不存在法律真空[11],如企業(yè)、機關組織的社會體育競技活動和學校組織的學校體育競技活動中,應該充分考慮受益情況,由受益方和保險承擔規(guī)則范疇內的風險,規(guī)則范疇外的風險由侵害人承擔。無組織社會體育和學校比賽中,鑒于業(yè)余比賽娛樂和消遣的目的,根據雙方經濟條件或過錯大小進行公平分擔,以此來保障體育運動中的權益。

        5.4 利益衡量的展開

        利益是利益衡量的內容,衡量是利益衡量的根本,前者突出衡量什么利益,后者強調怎樣開展衡量。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中開展利益衡量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針對不同體育傷害情形,法院對“是否選擇保護體育運動受害人”做出理性判斷。因此,司法實務中應該重點分析,侵害人有、無過錯兩種情況下,是否選擇保護受害人。

        為了更清晰說明該問題,本文以案例一的案件事實為對象,展開利益衡量。

        1. 侵害人存在過錯情況下。假設被告林某上前蓋帽時,“對人不對球”,借籃球比賽惡意撞擊或毆打彭某,該種行為就是一種過錯行為。此類情況的利益衡量列表如下(表1):

        表1 侵害人存在過錯情況下的利益衡量表

        注:本列表中的“√”表示得到保護,“×”表示沒有得到保護或不能得到保護,表2同。

        從上表可以看出,侵害人存在過錯的情況下,如果不選擇保護受害人,不但受害人及其群體利益將受到損害,而且法律制度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也將受到損害;與之不同,選擇保護受害人時,維護了法律制度利益的同時,也體現(xiàn)了社會的公平、正義,保護了公平參與體育運動的利益,簡言之,制度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都將得到保護。綜上所述,在體育運動中,如果侵害人存在過錯時,與不選擇保護受害人相比,保護受害人付出的代價更小,能實現(xiàn)利益的最大化,基于此,應該選擇保護受害人。

        此類的利益衡量,主要應用于與體育技戰(zhàn)術無關的傷害糾紛中,如體育場上的打架斗毆、故意傷害對手,造成嚴重傷害的情況;適用的領域而言,它適用于競技體育、社會體育和學校體育等所有體育領域的傷害糾紛解決中。法律實踐中,只要認定體育參與者存在過錯,且沒有正當的抗辯事由,就應該選擇保護受害人,維護其合法權益。

        2. 侵害人不存在過錯情況下。被告林某的防守動作合乎基本技術要求,或者動作稍大,但是屬于規(guī)則范疇之內的動作,“對球不對人”,合理沖撞導致彭某受傷。此類情況的利益衡量可以列表如下(表2):

        表2 侵害人不存在過錯情況下的利益衡量表

        從上圖可以看出,侵害人不存在過錯情況下,不選擇保護受害人,受害人將獨自承擔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損害,其損失將無法得到補償。雖然侵害人及其群體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得到了保護,但是損害了制度利益;與之相反,選擇保護受害人,雖然制度利益得到了維護,但侵害人將要做出賠償,侵害人及其群體利益將受到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也得不到維護。

        可見,當侵害人不存在過錯時,選擇保護受害人和不選擇保護受害人,將面臨兩難選擇的境地,其困境主要表現(xiàn)在:法律制度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的對立。具體來說,如果不保護受害人,社會公共利益得到了維護,但是法律制度利益卻沒有得到保護,反之,制度利益得到了保護,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了損害。遇到這種情況,將如何抉擇呢?眾所周知,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xiàn)是個體利益實現(xiàn)的有力保障,它是一種實質正義,是司法審判追求的目標。從利益的層次分析可以看出,社會公共利益由個人利益組成,體現(xiàn)在個體的實際利益之中??梢?,當制度利益違背社會公共利益時,應該優(yōu)先保護社會公共利益,即公平正義利益和公平參與體育運動的利益。因此,當侵害人沒有過錯的情況下,不應該選擇保護受害人。

        事實上,在司法實踐中,競技體育傷害糾紛都是按照這樣的方式來處理的。競技體育比賽中,哪怕出現(xiàn)導致重傷甚至死亡的情況,也不會追究侵害人的法律責任。如轟動世界體壇的上官鵬飛擂臺被“打”死案中,武警隊的崔飛擊中上官鵬飛的后腦,至其暈倒在擂臺,后不治身亡,該案中并沒有追究崔飛的賠償責任[22]。像武術和拳擊這樣的運動,以“傷害”對方為目的,運動員的打擊是規(guī)則使然,是體育技戰(zhàn)術的要求。換言之,體育傷害是體育運動固有風險造成的,不是運動員的過錯造成的,所以不對受害人進行賠償是合理的。因此,該類型的利益衡量主要適用于競技體育領域,且適用于體育技戰(zhàn)術有關的傷害糾紛處理中。那么,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傷害糾紛的利益衡量是否也應該按照這種模式呢?

        以吳某某與楊某某、株洲景炎學校健康權糾紛案(案例4)為例,該案中,吳某某與楊某某在籃球運動中相撞導致自身受傷,考慮到其參與的活動是學校組織的,因此,吳某某將楊某某與株洲景炎學校同時告上了法庭,追究其侵權賠償責任。本案采用公平原則分配了體育傷害造成的損失,既保護了當事人及其群體利益,也照顧了制度利益和社會利益。與自承風險相比,社會體育和學校體育領域的糾紛解決采用損失分擔規(guī)則,有定分止爭、促進和諧之效,順應了現(xiàn)代侵權法在功能和價值取向上發(fā)生的轉變,從而更有助于實現(xiàn)侵權法的弱者保護價值[36]??梢?,“損失分擔”維護了侵害人及其群體的利益,也平衡了受害人及其群體的利益,提高了公眾的接受度,社會效果更好。

        目前來看,“損失分擔”相對溫和,“建立在‘扶貧濟弱’的傳統(tǒng)思想上,立法目的或在于補社會安全制度之不足”[20],容易讓社會接受,更符合民事法律精神。

        從上述討論可以看出,司法機關應該根據體育傷害情況針對性地開展利益衡量。當侵害人存在過錯(故意和過失)時,其應該承擔與其過錯相適應的賠償責任;當侵害人不存在過錯時,競技體育的傷害損失應該由受害人獨自承擔,社會體育的傷害損失由雙方當事人分擔,學校體育傷害損失由雙方當事人和學校分擔。損失分擔的比例要考慮的因素包括損失的大小、當事人的經濟條件及學校救助義務的履行情況等。

        6 余論:利益衡量的規(guī)范化進路

        針對體育傷害糾紛的處理,我國法院給出了3種完全不同的審判結果。不同的審判結果揭示了司法機關對如何解決體育傷害糾紛沒有達成共識,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利益衡量規(guī)范。不同的審判結果表面上影響了司法的公正性,實質上影響體育司法的質效。因此,為了更好的維護司法的公平、公正性和權威性,必須規(guī)范司法審判中的利益衡量行為。具體操作中應該在合理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遵守利益衡量的步驟和原則,遵循利益衡量的要旨,依據法定的程序展開利益衡量。此外,為了做到精準衡量,杜絕裁判恣意,消除社會質疑,確保利益衡量的有效實施,提升司法公信力,應該完善相關司法制度。

        6.1 保障性制度

        第1,利益衡量公開制度。以公開促公正,構建陽光司法機制[38]。隨著體育傷害糾紛案件的增多,社會關注度的提高,將司法中利益衡量的過程和結果向社會進行公開,可以減少裁判恣意和暗箱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利益衡量的有效開展。具體來說,過程公開方面,應該向社會公開利益衡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為什么要使用利益衡量,具體衡量了哪些內容,怎么開展衡量的,通過利益衡量得出了什么結論等;結果公開方面,應該將衡量的過程詳細記錄在案,并載入判決書,通過法定途徑向社會公布。制度建設中,要在兩個方面進行努力:一要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利益衡量和庭審過程可以通過電視平臺和新媒體平臺依法進行直播,鼓勵網絡平臺互動,傾聽社會輿論表達。判決書應該通過專業(yè)化的網站,如中國裁判文書網、北大法寶等網站向社會公布,維護社會的知情權。二要提高司法公開的規(guī)范化水平。司法公開不是盲目公開,應該做到依法、有度和有序。依法,要求案情公開要堅持法律底線,有度,要求合理判斷向社會公開,還是向當事人公開,有序,要求嚴格甄別,科學判斷哪些案情可以公開,哪些不可以公開,哪些可以及時公開,哪些可以延時公開。

        2. 典型案例指導制度。為了保障利益衡量的方法在司法實踐中得到正確和有效的適用,必須建立一套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制度[3]。《關于案例指導工作的規(guī)定》第七條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發(fā)布的指導性案例,各級人民法院審判類似案件時應當參照”[21],可見,最高人民法院已經認識到典型案例指導制度的重要性并付諸于實施。指導性案例在利益衡量中的功能體現(xiàn)在為體育司法中利益衡量提供客觀評價依據、情景化的邏輯思路和利益衡平的重要參考標準[16]。建立典型案例指導制度的意義在于:一是統(tǒng)一各級法院對類似案件的認識,發(fā)揮典型示范和引導作用,做到同案同判,節(jié)省法律資源,提高司法效率;二是可以借助指導性案例傳達司法精神,特別是針對特殊或疑難案件給出司法處理意見,保證司法統(tǒng)一,提升司法公信力。在制度構建中,應該在機構建設、典型案例的選取、案例的適用和推理論證等方面進行詳細規(guī)定,保證該制度的規(guī)范化運行。

        第3,司法隊伍建設制度。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完善法官選任機制。法官針對具體個案的處理,應綜合各種因素,進行審判預期效果分析、成本比較考量,以求得最佳選擇[4],可見,司法實踐要求法官應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在選撥和任用法官時應該著眼于全局,通盤考慮。選撥時,應做到公開選拔,重點考察應試者是否具有專業(yè)素質,如嫻熟專業(yè)知識水平及其應用能力,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個人品性。任用時,恪守競爭上崗,優(yōu)勝劣汰,摒棄論資排輩的不良用人機制;其次,提高專業(yè)知識水平。依法判案是司法解決體育傷害糾紛的根本要求。在解決體育傷害糾紛時,既要考慮我國《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教育法》和學校體育傷害糾紛等實體法律規(guī)定的適用,同時又要考慮程序法的適用,既要重視當事人的權益保障,又要關注體育運動的特殊性,因此,為了保障體育傷害糾紛的妥當解決,法官應不斷提升專業(yè)知識水平;然后,開展調查研究和組織培訓。體育運動具有特殊性,體育運動中的傷害與一般傷害行為有所不同,因此,要開展專題研究、組織專門培訓,讓庭審法官熟悉體育規(guī)則、了解體育運動知識;最后,提升法官職業(yè)素養(yǎng)。利益衡量的過程是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權的過程。防止濫用自由裁量權,效果如何,最終取決于權力主體法官本身[19],因此,提高法官的職業(yè)素養(yǎng)非常必要,它可以從源頭上限制自由裁量權的濫用。另外,應該通過制度建設來保障法官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如建立法官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機制、高薪養(yǎng)廉的激勵機制、長效教育培訓機制等。

        6.2 限制性制度

        第1,權力監(jiān)督制度??陀^上講,在自由裁量權行使的過程中,一方面法官具有相對寬泛的自由選擇空間,如適用規(guī)則的選擇中,可以在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原則之間進行選擇,事實判斷方法的選擇中,可以在實驗法、觀察法或科學法之間進行選擇,法律程序的選擇中,可以根據案情需要,在一般法律程序和簡易程序間進行選擇;另一方面法官自由選擇空間又相對有限,它應該符合基本法律原則,選擇應該具有正當理由。由此可見,法官一方面依法不享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權,但一方面又具有實際上龐大的自由裁量權[26]。不受限制的權利容易滋生腐敗,為了防范利益衡量風險,給予法官一定的限制,對司法中的利益衡量進行監(jiān)督就顯得尤為必要。我國司法權監(jiān)督主體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司法機關、人民大眾、媒體[24]和專業(yè)人士,上述主體的監(jiān)督共同構成了司法權監(jiān)督的體系,因此,權力監(jiān)督制度的設計可以從監(jiān)督主體入手:人大是我國的立法機關,應進行程序監(jiān)督;司法機關應發(fā)揮管理優(yōu)勢,進行上下級監(jiān)督,監(jiān)督司法活動的全程;多媒體時代,人民大眾可以利用線上(互聯(lián)網)和線下(法庭旁聽)方式對審判過程和結果進行監(jiān)督;媒體可以在法律范疇內,從體育傷害案件的發(fā)生到庭審過程對司法活動進行全面監(jiān)督;法律和體育專業(yè)人士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聯(lián)合起來對體育傷害糾紛司法解決中的推理和論證過程進行監(jiān)督。同時,專業(yè)人士可以參與建立審判委員會,參與陪審和合議,對案件解決給予方向指引。

        第2,責任追究制度。自由裁量權賦予了法官一定的主觀抉擇的自由,并不意味著這種自由裁量可以隨意的進行。武斷地進行利益衡量及濫用職權導致的錯判,應該追究主審法官的法律責任,這是司法文明的底線,也是公平正義的要求。鑒于此,重視對于違法審判的打擊,加大違法審判責任追查力度[18],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規(guī)定,法官在審判工作中,故意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裁判錯誤并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應當承擔違法審判責任[39]??梢?,我國開始進行司法規(guī)范化建設。然而,由于對責任追究制度探索較晚,研究不夠深入,該《意見》還有提升的空間,例如,法官本身的道德觀念與偏見、法律知識與理解能力、成長閱歷與經驗和全局與宏觀視野等[5]方面原因導致的錯判是否應該追究責任,如何追究責任,如何認定錯判和違法審判,怎么防止錯判和違法審判的發(fā)生,如何進行規(guī)制等,需要進行深入的理論研究,詳細進行規(guī)定,以利適用之便。

        [1] 360百科.奧林匹克格言[EB/OL].https://baike.so.com/doc/113248-119441.html.

        [2] 陳洪平.學校體育活動中學校對學生安全保障義務邊界[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4):39-43.

        [3] 陳金釗.法律方法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257.

        [4] 陳旗.法治視野下的法官自由裁量權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50-58.

        [5] 陳毅群,李賞識.司法裁判中利益衡量方法運用之規(guī)范進路——以民事疑難案件的處理為思考維度[J].海峽法學,2016,68(2): 120.

        [6] 段榮芳.體育運動傷害侵權責任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1:1.

        [7] 迪特爾·施瓦布.民法導論[M].鄭沖,譯.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6: 78-79.

        [8] 郭樹理.體育判例對美國法律制度發(fā)展的促進[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7,(5):412.

        [9] 黃璐.談體育傷害案件中應考慮的兩個問題——比賽性質和運動情境[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5,30(4):10.

        [10] 胡嘯.英美法系國家對競技體育傷害行為的刑事法規(guī)制[D].湘潭:湘潭大學,2014:1-3.

        [11] 韓勇.北美體育暴力的刑事訴訟與抗辯[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11,45(12):30.

        [12] 韓勇.同場競技運動員間傷害的侵權責任[J].體育學刊, 2013, 20(1):49-50.

        [13] 李倩.英美侵權法上的過失體育傷害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 2012:13.

        [14] 李曉曦.對利益衡量及其衡量標準問題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 2009,(8):220.

        [15] 李智.體育爭端解決法律與仲裁實務[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2:92-93.

        [16] 劉莉,焦琰.環(huán)境司法中利益衡量的規(guī)范化進路——以中國特色案例指導制度為基點[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6,(4):54.

        [17] 梁上上.利益的層次結構與利益衡量的展開——兼評加藤一郎的利益衡量論[J].法學研究,2002,(1):53-57.

        [18] 雷鑫.司法改革視野下法官自由裁量權的規(guī)制與監(jiān)督[J].行政與法,2006,(2):93.

        [19] 牛杰冠.中美競技體育運動傷害侵權典型案例對比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12,34(3):70.

        [20] 搜狐網.校園傷害賠償案件的歸責原則,權威法律解讀[EB/OL]. (2017-5-19).http://www.sohu.com/a/141866448_587260.

        [21] 王萍萍.司法審判中的利益衡量[D].保定:河北大學,2012:25.

        [22] 網易體育.散打名將上官鵬飛不幸去世[EB/OL]. (2011-12-13).http://sports.163.com/special/shangguanyp/shangguan.html.

        [23] 許懷光.競技體育糾紛的訴訟救濟機制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04:5.

        [24] 新浪體育.一條顛覆足壇歷史的斷腿足壇首現(xiàn)鏟球傷人獲刑案例[EB/OL]. (2010-3-10).http://sports.sina.com.cn/g/2010-03-10/02224876858.shtml.

        [25] 徐佳.試論法官自由裁量權行使的保障與規(guī)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3:39-40.

        [26] 楊翔.我國法官自由裁量權:存在、運行及規(guī)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0(1):20.

        [27] 張利春.星野英一與平井宜雄的民法解釋論之爭[M]//梁慧星.民商法論叢(第40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405-406.

        [28] 張文聞,吳義華.程序正義與權利保障:國際體育組織處罰權行使的原則及實現(xiàn)機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42(1):38-42.

        [29] 張文顯.法學基本范疇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73-75.

        [30] 張新寶.侵權責任法立法的利益衡量[J].中國法學,2009,(4):177-179.

        [31] 張意璇.體育運動致人損害的法律責任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5:1.

        [32] 趙毅.體育傷害案件適用法律的誤區(qū)及補正——“林州少年籃球傷害案”判決評析[J].體育與科學,2014,35(3):39.

        [33] 趙毅,王揚.論多元化校園體育傷害救濟模式之構建[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43(6):115.

        [34] 趙毅.體育侵權中受害人同意和自甘風險的二元適用——由“石景山足球傷害案”引發(fā)的思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48 (4):11-14.

        [35] 趙毅.體育傷害自甘風險與過失關系之解釋論——由上海新徑公園籃球傷害案展開[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5,31(3):9.

        [36] 趙毅.從公平責任到損失分擔之擅變——近年我國法院裁判體育傷害案件的最新立場[J].體育學刊,2014,21(1):38.

        [37] 中國網.最高法:法官違法或者因重大過失導致錯判依法承擔責任[EB/OL]. (2015-9-21).http://news.163.com/15/0921/10/B41G1CV700014JB6.html.

        [38]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網.以公開促公正構建陽光司法機制[EB/OL]. (2015-1-26).http://www.court.gov.cn/zixun-xiangqing-13117.html.

        [39] 周旺生.論法律利益[J].法律科學,2004,(2):22-36.

        ①參見山東省寧陽縣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4)寧民初字第2149號。

        ②參見湖南省邵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7)湘05民終481號。

        ③參見陜西省漢中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7)陜07民終785號。

        ④參見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區(qū)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5)株荷法民一初字第1630號。

        ⑤法律“證成”往往被定義為給一個決定提供充足理由的活動或過程。法律證成可分為內部證成和外部證成。無論是依據一定的法律解釋方法所獲得的法律規(guī)范即大前提,還是根據法律所確定的案件事實即小前提,都是用來向法律決定提供支持性理由的。在這個意義上,法律適用過程也是一個法律證成的過程。

        ⑥衡平(equity)一詞起源于英國中世紀,主要涵義是公正、公平、公道、正義。本文所談的衡平,側重于具體的衡平,指我國法官處理案件時,在準確把握法律的精神和價值的前提下,結合案件的具體事實,借助于法官的社會經驗知識,從立法的主旨出發(fā),以公平正義之心來行使自由裁量權,達到公正裁判目的的一種價值取向。

        Interest Measurement in Judicial Settlement of Sports Injury Disputes

        LIU Shui-qing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China.

        Interest measurement is the basis for judicial settlement of sports injury disputes of achieving the legitimacy and rationality, the unity of legal and social benefits, safeguard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sports participants, and establishing the principles of judicial handling of sports injury disputes. Using literature, case analysis, 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we analyze the interest measurement in the judicial settlement of sports injury disputes. Research shows: The court has mainly measured the interests of the litigants and the interests of the system in the cases of the sports injury disputes, and the measurement methods are mainly from the two modes of "conflict theory" to "compromise theory". The current problem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is that the scope of interest is narrower; the position of the court is not clear, and there is no unified standard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rt, Firstly, we should identify the interests and interests that need to be protected. Secondly, rational use of foreign experience .we should clarify the steps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should set up the principle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and seeking balance between sports particularity 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It carry out interest measurement on this basis. In the concrete measure, it mainly analyzes whether the victim should be protected under the two circumstances of the perpetrators' fault and non fault in the physical injury. In order to achieve accurate measurement, eliminate the arbitrariness of the referee, eliminate the social doubts, guarante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est measurement, and improve the public trust of the judiciary, we should improve the system of the guarantee and the restrictive system.

        G80-05

        A

        1002-9826(2018)04-0027-10

        10.16470/j.csst.201804004

        2018-03-10;

        2018-07-01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018-ZZJH-241);河南省社科聯(lián)、河南省經團聯(lián)調研課題(SKL-2017-509);河南師范大學博士基金啟動課題(qd15193)。

        劉水慶,男,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體育法學,E-mail: liusqyjs@163.com.

        猜你喜歡
        侵害人受害人體育運動
        正當防衛(wèi)制度的完善探究
        法制博覽(2021年6期)2021-11-25 02:09:34
        體育運動
        正當防衛(wèi)殺人的本質及回避危險義務理論
        ——以美國為參照
        法治社會(2018年4期)2018-07-24 00:39:40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現(xiàn)代體育運動創(chuàng)始人
        受害人承諾與受害人自冒風險中的刑民關系研究——基于英美法系與德國的比較視角
        刑法論叢(2018年1期)2018-02-16 08:07:42
        略談侵權行為下混合過錯的責任劃分
        正當防衛(wèi)不法侵害問題的探究
        法制博覽(2017年16期)2017-01-28 00:01:59
        家庭暴力案件中,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沒有對受害人進行賠償的部分,受害人能否另行提起民事訴訟?
        分憂(2017年2期)2017-01-07 14:21:46
        體育運動小常識
        呆呆和朵朵(13)
        国产最新地址|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成熟乱|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 亚洲av无码乱观看明星换脸va| 国产欧美日韩图片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老女人亚洲av无|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久久|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94| 成人性生交c片免费看| 久久精品一区午夜视频| 人妻少妇边接电话边娇喘| 中文人成影院| 淫秽在线中国国产视频|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多毛| 麻豆精品传媒一二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专区一区二区|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潮喷|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国产一区|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高清内射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天然素人在线| 国产一起色一起爱| 日韩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天中文字幕日韩在线|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电影| 一本大道久久精品 东京热| 色婷婷久色国产成人免费| 欧美嫩交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电影| 国产性虐视频在线观看| 看黄a大片日本真人视频直播|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AA| 亚洲av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一卡二卡3卡四卡免费观影2022| 成人无码区免费a片www| 看黄色亚洲看黄色亚洲 | 国产亚洲精选美女久久久久| 日本中文字幕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