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近100分鐘的艱難掙扎,德國隊最終還是沒能抓住救命稻草,在一眾球迷們的哀嘆與唏噓聲中,以0:2的慘烈戰(zhàn)況從世界杯的舞臺上黯然退場。
失落的不只有德國隊,還有德國車企。6月18日,德國慕尼黑檢察官辦公室聲明稱,奧迪汽車公司CEO魯伯特 · 施泰德因涉嫌“妨礙調(diào)查、轉(zhuǎn)移毀滅證據(jù)”在家中被捕。這也是大眾集團在該事件中被逮捕的級別最高的高管。前任大眾CEO文德恩的官司尚未完結(jié),奧迪領(lǐng)頭人又出了差錯,接下來一段時間,恐怕大眾集團高管將陷入一片誠惶誠恐之中。
事情的起源要追溯到2015年9月,美國環(huán)保局指控大眾汽車公司在2008年至2015年期間推出的柴油動力汽車的電子控制模塊中安裝了一個特殊軟件。該軟件能根據(jù)方向盤的位置、車輛速度、發(fā)動機運行的持續(xù)時間以及氣壓感知是否正在進行排放測試。一旦該軟件確認處于排放測試中,它會進入一種“測試模式”。這使得汽車能夠在官方測試中,即使是在全速運轉(zhuǎn)期間也能夠控制排放量以符合標準,但是這些車實際在道路上的排放量卻是法定要求的10倍~40倍之多。
對于美國環(huán)保局的指控,大眾汽車供認不諱,在汽車界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大眾汽車總裁馬丁·文德恩因此事而引咎辭職,先后有4名奧迪董事會成員被替換,大眾汽車股價兩周內(nèi)暴跌43%。
3年過去了,雖然大眾集團為此而付出了近300億美元賠償損失、交付罰款,并制定了“2025戰(zhàn)略(未來10年推出超過30款純電動車型,2025年旗下純電動車銷量占總銷量的20%~25%。)”試圖挽回形象,但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今年年初,美國國會公開表示將調(diào)查對大眾尾氣門的新指控,并對大眾集團前CEO馬丁·文德恩提起訴訟; 5月21日,德國聯(lián)邦機動車運輸管理局責令保時捷在歐洲召回約6萬輛涉事卡宴和Macan;6月11日,德國聯(lián)邦機動車管理局要求戴姆勒在全歐范圍內(nèi)召回77.4萬輛涉嫌非法使用尾氣排放作弊技術(shù)的柴油車;6月13日,德國下薩克森州布倫瑞克再次對大眾汽車開出10億歐元罰單,這是德國歷史上對企業(yè)開出的最高罰款之一。
最重要的是,在付出巨額金錢代價的同時,昔日曾為德系品質(zhì)代表的大眾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聲譽與形象再也不復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