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秀
摘 要 2015年普通高考山東卷文綜歷史試題18題:1925年,蘇聯(lián)建立了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學。1928年9月,蘇聯(lián)將莫斯科中山大學與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部合并,改名為“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蘇聯(lián)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國()
A.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 B.北洋軍閥統(tǒng)治基本被推翻
C.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 D.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由于莫斯科中山大學和莫斯科東方大學在中學教材和教參中從未提及,甚至《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中也難以查到,先就兩個大學的若干問題加以說明。
關鍵詞 莫斯科中山大學 莫斯科東方大學 合并問題
中圖分類號:G513 文獻標識碼:A
1莫斯科中山大學與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部的建立
莫斯科中山大學是1925年秋在蘇聯(lián)支持下成立的,因為孫中山的聯(lián)俄政策,故名中山大學。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一大”上,孫中山提出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此后,在蘇聯(lián)的援助下,孫中山對國民黨進行了改造,吸納了大量中國共產黨人,并很快地在廣州站穩(wěn)腳根。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不幸病逝,蘇聯(lián)在中國失去一位最親密的朋友。3月19日,聯(lián)共(布)中央政治局做出決定,為紀念孫中山,在蘇聯(lián)建立一所專門為中國國民黨培訓干部的學校,定名為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校址最初擬設立在西伯利亞,招收留學生500人,后改設在莫斯科。其宗旨是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訓練干部,并成為今后中蘇關系的紐帶。莫斯科中山大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當時,蘇聯(lián)駐廣州國民政府總顧問鮑羅廷被稱之為國民政府的“保姆”。國民黨中央的許多重大決策都要經(jīng)過他,莫斯科中山大學在中國的招生就是他一手操辦的。1925年10月,鮑羅廷在國民黨中央會議上正式宣布在莫斯科建立孫中山大學,幫助中國國民革命培養(yǎng)干部,建議國民黨選派學生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這個提議很快獲得一致通過,并成立了由譚延闿、古應芬、汪精衛(wèi)組成的招生委員會。1925年11月中旬,莫斯科中山大學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典禮廳主席臺上懸掛著蘇聯(lián)和中華民國的國旗。列寧、孫中山的畫像并列懸掛在兩國國旗中間。托洛茨基主持了開學典禮并作演講,他詼諧的說:“從現(xiàn)在起,任何一個俄國人,如果他用輕蔑的態(tài)度來對待中國學生,見面時雙肩一聳,那他就絕不配當俄國的共產黨人和蘇聯(lián)公民……”。
2莫斯科中山大學與莫斯科東方大學對中國革命的貢獻
莫斯科中山大學對中國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它建立短短5年間,總共接收了859名國共兩黨留學生。其中國民黨方面的蔣介石之子蔣經(jīng)國、馮玉祥之子馮洪國、女兒馮弗能、馮弗伐、邵力子之子邵志剛、葉楚倫之子葉楠、于右任之女于秀芝等,以及共產黨方面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鄧小平、陳伯達、烏蘭夫、葉劍英、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何叔衡、王稼祥、楊尚昆、楊之華、楊子烈、施靜宜等,都曾經(jīng)是該大學的學生。可以說,曾經(jīng)為國共兩黨培養(yǎng)過大量干部的學校除了黃埔軍校就是莫斯科中山大學。
3莫斯科中山大學與莫斯科東方大學的合校問題
莫斯科中山大學是蘇聯(lián)、中國國民黨和共產黨三方合作背景下的產物,其興衰起伏與中共、國民黨和蘇聯(lián)三方的關系以及中蘇兩國關系的發(fā)展變化緊密相聯(lián)。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勢力發(fā)動政變,捕殺中國共產黨員。7月15日,以汪精衛(wèi)為首的武漢政府也宣布進行清黨,國共合作正式破裂,中蘇關系也由此陷入緊張狀態(tài)。1927年7月26日,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發(fā)表聲明:“取締”莫斯科中山大學,并與之斷絕一切關系,同時命令國民黨各級組織嚴禁再向莫斯科派遣留學生。8月5日更是宣布召回在蘇聯(lián)留學的國民黨學員。12月11日,在蘇聯(lián)和共產國際的策動下,中國共產黨在廣州發(fā)動起義,結果遭到鎮(zhèn)壓,部分參加起義的蘇聯(lián)領事館人員被殺。一時間,中國國內處于白色恐怖之中,中蘇兩國也于當年12月14日宣布斷交。在這種情況下,中山大學的性質也由主要招收國民黨學員轉為培訓中國共產主義革命干部的高級政訓學院。
4對該題的評析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解答此題注意兩個時間“1925年”與“1928年”,分屬國民大革命與國共十年內戰(zhàn)兩個時期。從時間“1928年9月”及名稱變化后的“勞動者”“共產主義”等字眼容易判斷國共關系已經(jīng)破裂,此題目的是要求考生對“國共關系已經(jīng)破裂”后的“產物”作出原因分析。
解答此題的關鍵需要考生以時間為軸,考察史實之間縱向的因果聯(lián)系。分析選項:A是蘇聯(lián)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原因;B是國共合作的成果即北伐戰(zhàn)爭的意義,與題意不符;C符合題意;D“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時間是1934年,與題意不符。所以應選C。
另外,值得說明的兩點,一是兩校“合并”是1928年5月,中山大學更名為“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是 1928年9月,并非同時發(fā)生;二是將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部并入莫斯科中山大學,莫斯科東方大學停止招收中國留學生。而莫斯科中山大學繼續(xù)“保留”,只不過學員已經(jīng)沒有國民黨了,完全由中國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組成了。
參考文獻
[1] 李亞江.走進曾經(jīng)的紅色歲月——尋訪莫斯科中山大學[J].文史春秋,2008(10).
[2] 董曉敏.莫斯科中山大學:5年培養(yǎng)859名中國留學生[N].深圳特區(qū)報,2011-11-09.
[3] 周重禮,孫福才.莫斯科中山大學與中國革命[J].福建黨史月刊,2002(11).
[4] 先安順.蘇聯(lián)創(chuàng)辦莫斯科中山大學探析[J].中共銅仁地委黨校學報,2008(01).
[5] 中國新聞網(wǎng).莫斯科中山大學存在五年,為國共培養(yǎng)大量干部[N].20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