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華悅
夏天,屋里常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母親那頭是熱上加熱,夏天已經夠熱了,母親這一代人節(jié)儉慣了,不習慣開冷氣。而火上澆油的,還有炒米湯的熱。
炒米湯,是從兒時至今的消暑飲品。將小米用鐵鍋炒熱,加入白糖等調料,再注入涼水,直至小米煮開花,炒米湯也就做成了。之后將炒米湯舀出來,放在小壇子里,置于清涼的冷水中,也就成了消暑良品。
冷天燒炕,伏天吃米。老家流傳的這句話中所謂的“米”,便是炒米湯。舊時人家,院子里大多有一口井,到了夏天,井水中的壇子便成了酷暑中的一道風景。黃昏時分,歸家的農人們手一伸,一碗炒米湯一飲而盡,這是鄉(xiāng)間夏日的習慣。
如今條件好了,可以用冰箱代替井水,但炒米湯仍舊是苦活兒。到了夏天,炒米湯的消耗量大。母親往爐火前一站就是大半天。等一壇壇的炒米湯全部做完,母親肩膀上的擦汗巾也幾乎全濕了。
而與母親截然相反的是我們這頭。
夏日里,開著冷氣,手中一碗炒米湯小飲一口,絲絲清涼從舌尖開始,蔓延全身。那一刻,頓覺酷熱的夏日原來也有美妙的時刻??蛇@美妙,卻是母親的揮汗如雨換來的。一念及此,心中頓時感慨萬分。
于是,夏日的家中便由此分為兩個世界。母親的世界以鍋碗瓢盆為中心,熱氣蒸騰中,清脆的炒米聲,匯成一曲夏日的旋律;而幾米之外的另一個世界,冷氣氤氳,米湯在手,說不出的愜意。
熱世界是愛,冷世界是被愛。熱世界的人心中滿滿是愛,汗如雨下,臉上卻是滿足的笑容;而冷世界里,被愛的幸福,同樣也是夏日里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