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紅 吳杰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駐馬店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課題《部編教材七年級讀寫結(jié)合研究》(課題編號:JJYKT17421)。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1-0201-01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教育部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觀察、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還提出要“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睂懽鹘虒W的改革雖一再被呼吁,但并沒有受到廣泛的足夠重視。寫作教學的內(nèi)容和方法嚴重違背寫作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作文教學無“序”可循、無“章”可據(jù)、無“法”可依,缺乏系統(tǒng)的作文教學材料與作文訓練體系。許多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又無明確的訓練目的和要求,呈現(xiàn)出盲目性、無序性、隨意性、低效性,寫作活動逐步演變?yōu)榧冋路ā⒓兗记?、模式化、八股化的授受和“考場作文”的反復操練。很多學生不愛寫作文,甚至懼怕寫作文,抄襲、拼湊、杜撰成了學生完成作文作業(yè)的主要途徑。學生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套話空話連篇,不見個性,少有創(chuàng)意。
“讀寫結(jié)合”作文序列訓練研究旨在:(1)讓作文教學融入整個語文學習過程中,與課文學習和日常閱讀積累、社會生活觀察等成為一個有機整體。(2)作文技能的訓練。從寫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入手,由淺入深,逐步建構(gòu)技能,螺旋上升,最后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寫作技能系統(tǒng)。
二、課題研究目標與實踐意義
(一)研究目標
本課題旨在建立起一套完整有效而又科學的寫作指導模式。對學生初中七年級的寫作,能在宏觀性、階段性、系統(tǒng)性、實踐性上形成寫作指導體系,建立起一套嚴謹有效、循序漸進的“三年一貫制讀寫結(jié)合”寫作指導模式。
(二)實踐意義
通過該課題的研究,解決中學七年級作文教學中的寫作隨意性、指導隨便性、批改無針對性、講評不及時性、讀寫相脫離等費時低效、事倍功半的情形,力求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素質(zhì),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寫作基礎。讓學生體驗并享受習作的快樂,使習作成為一種習慣,成為學生情感和生活的需要。與閱讀教學相結(jié)合,通過協(xié)作研究帶動整個七年級語文教學,形成有利促進中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形成和發(fā)展的模式與策略,是一項綜合性、序列性的研究。
三、課題實施計劃
(一)指導學生積累素材
1.通過閱讀積累素材
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好詞好句并適當?shù)狞c評。閱讀積累自讀課本中的文章及《讀者》、《意林》等優(yōu)良文學刊物中的好詞佳句。每學期推薦閱讀書目,擴充學生的閱讀視野,拓展學生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2.通過生活積累素材
教師要指導學生積累生活中的素材,使學生正在實踐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體驗、學會感悟,不但積累生活,更重要的是沉淀寫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日記、周記的方式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指導學生觀察時捕捉人物的行動、神態(tài)等細節(jié),鼓勵學生將別人看不到的、別人說不出的、別人感悟不到的素材與感想融進到本人的日記和周記中,盡量寫得實在可信、寫得活力四射、寫得新意盎然。把本人正在成長過程中的實在生活作為“活水”,為寫作提供素材。
(二)利用閱讀教學指導寫作
1.學習語言,積累字、詞、句、段
教材中的閱讀文章有很多值得積累的字、詞、句、段。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第二段“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边@段描寫既抓住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是兒童特有的感受。而且這段描寫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寫景不僅有序,而且活潑多姿。是值得學生積累借鑒的好文段。
這樣經(jīng)典的文字,一定要讓學生背下來,他們會終生受益的。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越來越強深切的領會文學大師的語言魅力。
2.體會作者精神境界,提升作文品味
“人品決定文品”,人品指的是人的品格。文品指的是文章的格調(diào)。郭沫若先生說:“文章是人寫的,因此首先是人的問題。古語說:“文如其人”,這是說什么樣的人,就寫什么樣的文章。
文天祥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所以傳誦千古,是因為他用自己的生命實踐了諾言。還有于謙的《石灰吟》、岳飛的《滿江紅》等等,文章詩詞的高絕無不與他們?nèi)烁竦膫グ断嘤吵奢x。
要教育學生要寫出一篇文質(zhì)優(yōu)美的文章,首先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3.續(xù)寫、改寫、縮寫、仿寫
呂叔湘曾說“例如把一句話拆成兩三句,或是把兩三句話合成一句。改寫,種種方式的改寫,種種范疇的改寫,實在是作文的最好預備?!?/p>
如學習了《皇帝的新裝》,可以讓學生憑據(jù)文章情節(jié),及當時的制度等,展開設想續(xù)寫結(jié)尾;學習了《我的叔叔于勒》后,可以讓學生換一種角度寫作,“假如于勒衣錦還鄉(xiāng),菲利普一家會有怎樣的態(tài)度,情節(jié)會發(fā)生怎樣的改變?學生展開設想,改寫文章結(jié)尾。學過古詩后,把它改寫成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還可以進行仿寫,仿寫是要找到閱讀教材與寫作教學相關聯(lián)的類似點,可仿的點很多:仿言語、仿題材、仿章法等。
(三)指導學生互評和自評
語文老師可以將班上的學生按作文程度分組,進行分組互批互改,之后組與組間交換審看,并寫出評語。各組從中推選出最好的作品進行范讀、最有指示的評語進行欣賞。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jù)寫作要求和側(cè)重點指導學生展開互評,學生之間交換互評會有效提高寫作能力,使學生在互評中學習寫作、在互評中提升能力。然后再交與本人自評。教師仍需要結(jié)合寫作訓練的的目標,有針對的、有實效的、有重點的面批面改,使學生可以看到本人作文的優(yōu)點又能改正寫作中的不足之處。
四、課題研究方法
(一)以年級為單位,在七年級確定研究序列,就寫什么、如何準備、如何指導、怎樣寫、如何評價、怎樣修改等確立案例,進行各種文體的前測,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搜集研究對象的現(xiàn)實狀況的有關材料,并做好追蹤檔案。
(二)搜集相關文獻結(jié)合學生實情制定好暫行序列訓練體系。
(三)按暫行序列訓練體系進行訓練,并做好學生的檔案追蹤記錄、發(fā)現(xiàn)問題,隨時記錄,并做出分析與后期調(diào)整計劃。
(四)編制具體、實用的作文序列訓練教材和具體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