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軍
(湖南省常德市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黃褐斑是臨床皮膚科中發(fā)病率較高的色素沉著性疾病,其發(fā)病部位多為面部,且表現(xiàn)為對稱蝶狀分布特征。雌激素含量增多是該病的主要誘發(fā)因素,所以其高發(fā)群體為女性[1]。臨床中該病的治療手段較多,如化學剝脫、外用脫色劑和物理磨削等,但療效欠佳。研究中選擇本院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間收治的120例女性黃褐斑患者為研究主體,旨在探究點陣激光對該病女性患者的整體療效,如下文。
選擇本院于2016年5月—2018年5月間收治的120例女性黃褐斑患者為研究主體。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直接批準。隨機劃分為A組和B組,均是60例。A組中,年齡范圍是26~47歲,平均(36.21±0.57)歲;病程范圍是3個月~8年,平均(2.15±0.54)年;分型為:表皮型14例,真皮型9例,混合型37例。B組中,年齡范圍是25~44歲,平均(36.22±0.42)歲;病程范圍是4個月~9年,平均(2.17±0.19)年;分型為:表皮型16例,真皮型10例,混合型34例。對比以上數(shù)據(jù),不存有顯著差異性,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A組給予點陣激光治療:叮囑患者卸妝洗臉,分析其皮膚類型、黃褐斑大小與深淺度,并給予個體化治療。于其面部涂抹復方利多卡因軟膏(北京紫光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3466,2010-09-29),靜待30min后給予表淺性麻醉處理,同時為其佩戴護目鏡。將激光能量設置為8ml/MTZ,進行點陣激光治療,治療后冷敷膠原蛋白面膜30min。每日治療3次,持續(xù)5d,治療頻率為每月1次,共3次。
B組給予脈沖光治療:叮囑患者卸妝洗臉,佩戴護目鏡,于面部涂抹凝膠,使用高能量的脈沖式閃光燈進行斑點照射治療,以出現(xiàn)輕微燒灼感為宜。每日治療5~6次,治療頻率為每3周1次,共3次。
觀察患者的治療平均時間、每次治療后的灼點愈合時間、色斑消退程度等臨床指標;并記錄其紅斑、輕度緊繃感、明顯燒灼感、腫脹和出血等不良反應情況。
A組的各項臨床指標均優(yōu)于B組,對比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臨床指標(x±s)
A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0%,B組為18.33%,對比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不良反應情況[n(%)]
黃褐斑是臨床皮膚科的高發(fā)病,其發(fā)病機制與具體病因不詳,可能與遺傳、日光照射、血管內皮功能變化、內分泌改變和皮膚微生態(tài)變化等因素相關[2]。臨床中多采用藥物或激光等方式治療該病。脈沖光技術是治療該病的主要手段,其可淡化斑點,但照射范圍較大,容易引發(fā)不良反應[3]。點陣激光是治療該病的新型技術,其通過光熱作用使斑點部位形成MTZ(微小熱損傷區(qū)),進而對真表皮交界和表皮角質細胞等部位的真皮成分或黑素造成微損傷。損傷組織會在2~7d后經皮脫落,使黑素細胞得到清除,進而發(fā)揮治療作用。其屬于微創(chuàng)治療手段,具有祛斑效果佳、治療安全性高等優(yōu)勢[4]。其操作流程較脈沖光技術復雜,對操作者的技術要求較高,應確保各個小孔間保持一定距離,避免損傷正常皮膚。結果為:A組的各項臨床指標均優(yōu)于B組(P<0.05);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00%)低于B組(18.33%)(P<0.05),與張國平[5]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點陣激光治療女性黃褐斑的效果較佳,可改善患者的臨床指標,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