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林
【摘 要】目的:調查與分析抑郁癥藥物治療中不同停藥方法對疾病復發(fā)的影響。方法:選取60例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筆者醫(yī)院收治的抑郁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跟觀察組。對照組在抑郁癥緩解后突然停藥,觀察組則采用遞減藥量逐漸停藥的方式,比較分析兩組患者在停藥后的HAMD評分及疾病復發(fā)的情況。結果:對照組與觀察組在停藥一周后,HAMD評分均有上升,停藥兩周后,仍持續(xù)上升,但觀察組的HAMD評分始終低于對照組;兩種停藥方法均出現抑郁癥的復發(fā),在停藥一周后,觀察組復發(fā)率為16.67%,對照組復發(fā)率為23.33%;停藥兩周后,兩組患者復發(fā)率持續(xù)增加,觀察組復發(fā)率為26.67%,對照組復發(fā)率為66.67%,但對照組的抑郁癥復發(fā)率高于觀察組,且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不同的抑郁癥藥物停藥方法對疾病復發(fā)率的影響不同,通過藥量遞減逐漸停藥的方式,能有效減少抑郁癥的復發(fā)。
【關鍵詞】抑郁癥;藥物治療;停藥方式;遞減藥量
【中圖分類號】R4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6-03--01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疾病,從廣義上來說,屬于精神疾病,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1],而且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測,到二零二零年,該病會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第二大疾病。抑郁癥的發(fā)病率高、患者因情緒消沉、自卑、悲觀厭世、甚至有自殺傾向,所以該病的致殘率跟死亡率也很高,被稱為第一心理殺手[2]。受環(huán)境、生理、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復發(fā)率極高。臨床上已研制出治療抑郁癥的藥物,如文拉法辛,患者經藥物治療后,病情好轉,但一旦停藥,病情會有不同程度的復發(fā)。為了研究停藥方法對抑郁癥藥物治療后復發(fā)的影響,本研究對(60)例抑郁癥患者實施了不同藥物停用方法,現將研究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筆者醫(yī)院入院治療的首發(fā)抑郁癥患者60例被納入本研究,(選擇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抑郁癥診斷標準),按隨機法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觀察組3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0-50例歲,平均年齡(35.5±5.5)歲,男性15例,女性15例,觀察組患者年齡18-52歲,平均年齡(34.5±4.5)歲,男性17例,女性1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一般臨床癥狀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1.2 排除標準
本研究排除妊娠期婦女、哺乳期婦女、嚴重心血管疾病及肝腎功能損害患者、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2]
對對照組患者給予文拉法辛緩釋片(75mg/片,成都康弘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70269>),一日一次(早上),一次 150mg,與食物同時服用,連續(xù)給藥6周為一療程,突然停藥;對觀察組患者在第一周和第二周給予文拉法辛緩釋片,一日一次(早上),一次 150mg,與食物同時服用,第三周和第四周給予75mg文拉法辛緩釋片,第五周和第六周每隔一日給予75mg文拉法辛緩釋片,在六周內遞以減藥量的方式逐漸停藥。
1.4 觀察指標
比較分析停藥當天、停藥一周后跟停藥兩周后,兩組患者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和抑郁癥復發(fā)情況。
1.5 數據處理
數據結果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6.67軟件進行,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檢驗,P<0.05被認為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2.1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對比:兩組患者在停藥當天的HAMD評分無相差不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停藥一周后,對照組與觀察組的HAMD評分均表現出上升趨勢,但觀察組的HAMD評分比對照組的要低;在停藥兩周后,對照組與觀察組的HAMD評分仍呈現上升趨勢,但觀察組的HAMD評分比對照組的要低,且組間差異顯著(P<0.05)。
2.2 兩組患者停藥后抑郁癥復發(fā)率對比:兩組患者在停藥一周后,抑郁癥均有復發(fā),觀察組有5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16.67%,對照組有7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23.33%,對照組的抑郁癥復發(fā)率高于觀察組;在停藥兩周后,兩組患者復發(fā)率持續(xù)上升,觀察組有8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26.67%,對照組有20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為66.67%,對照組的抑郁癥復發(fā)率高于觀察組,且組間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結論
隨著經濟與社會的發(fā)展,人們所面對的社會與精神壓力也普遍增加,長期生活在高壓環(huán)境下,容易引發(fā)抑郁癥。由于抑郁癥是一種心理障礙,不易治愈。本研究對治療抑郁癥的藥物文拉法辛緩釋片,在治療抑郁癥的過程中,應用了兩種不同的停藥方法,一種為給藥六周后突然停藥,另一種為在六周內遞減藥量逐漸停藥,分析數據發(fā)現,在停藥一周后和兩周后,兩種停藥方法都會使?jié)h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升高,但遞減藥量逐漸停藥的方法上升幅度比突然停藥的更低(第一周:9.65±3.24 vs.12.49±3.72,第二周:14.09±5.72 vs.18.49±5.72);兩種停藥方法均出現抑郁癥的復發(fā),但遞減藥量逐漸停藥的方法復發(fā)率比突然停藥的更低(第一周:16.67% vs.23.33%,第二周:26.67% vs.66.67%),這與侯占嶺[1]、姜可心[3]、范榮[2]、金保圈[4]等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在抑郁癥的藥物治療過程中,采用遞減藥量逐漸停藥的方法,能顯著降低抑郁癥,提高治療有效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侯占嶺.抑郁癥藥物治療中不同停藥方法對復發(fā)的影響比較[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24):3348-3349.
范榮.抑郁癥藥物治療中不同停藥方法對復發(fā)的影響[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21(29):4098-4099.
姜可心.抑郁癥藥物治療中不同停藥方法對復發(fā)的影響[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77):53-54.
金保圈.遞減停藥法治療抑郁癥30例臨床觀察[J].河南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28(5):4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