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差異對比及銜接策略分析
魏小平
(杭州市余杭第二高級中學,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在英語學習中,閱讀是其一項重要的基本技能,是考察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指標。閱讀教學在英語的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但由于初、高中兩個學段的閱讀教學各有特點,差異顯著,因而如何在高一時期順利實現(xiàn)閱讀教學銜接一直是困擾許多英語教師的一大難題。根據(jù)《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銜接的成敗直接關系到高中英語教學能否順利展開。為有效解決這一難題,縮短初高中銜接期,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閱讀教學銜接過程中面臨的問題以及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差異對比,力求從重視詞匯教學、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提高閱讀分析能力和保證閱讀量等方面尋求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銜接中存在問題的解決之道,以期能給銜接期高中英語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銜接問題;差異對比;應對策略
一、當前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銜接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剛接手高一新班級時,許多英語老師都有同樣的困惑:中考英語成績看似不錯的同學,進入高一時英語表現(xiàn)平平,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不強,閱讀能力尤為薄弱,教師英語閱讀教學甚為吃力。篇章理解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
閱讀教學是高中語言教學的核心,也是學生英語學習的最有效手段。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英語學習缺乏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接觸英語的機會較少,而“閱讀”這一簡單的學習方式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缺憾:它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教會學生在真實語境中使用詞匯,增加學生語感等,也就是說,既能再現(xiàn)并鞏固所學基礎知識,又能促進聽、說 、讀、寫各項語言技能的發(fā)展,以全面提高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因此,英語教學中的閱讀教學不可小覷。然而作為中學教學的兩個階段——初中和高中的閱讀教學又有很大區(qū)別。在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由于教材、學生以及教師等多方面原因,造成閱讀教學銜接上出現(xiàn)諸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如下:
問題一:詞匯掌握不足量,單詞認知困難大。
根據(jù)現(xiàn)行課程標準,初中要求的詞匯量約1600詞,高中要求的詞匯量約為3500詞。然而,許多高一新生掌握的詞匯量非常有限,生詞成為閱讀理解的最大障礙,他們原有的詞匯積累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遠不能應對高中的閱讀難度要求。
由于學生詞匯量嚴重缺乏,教師在高一英語閱讀教學中困難重重,因為外語學習者如果沒有相應的詞匯量作保證,在聽、說、讀、寫各方面就會感到困難。因此,無論初中還是高中,我們在關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必須要重視學生詞匯的有效積累。學生沒有一定的詞匯量作支撐,根本讀不懂又何來理解?
問題二:閱讀習慣未養(yǎng)成,閱讀效率待提高。
許多高一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只要碰到幾個生詞,就失去信心,不愿撲下身子查閱字典,無法繼續(xù)閱讀;而有的學生在閱讀中逐詞逐句查字典釋義,造成效率低下。進入高中后,許多學生無法適應大容量的高中英語課堂,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英語的進一步學習。一定程度上講,學生在初中階段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就邁開了學習英語重要的一步,也為高中進一步學好英語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問題三:邏輯思維不嚴密,理解能力待加強。
許多高一學生反映高中的閱讀理解文章難度比初中的大大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階段學生所閱讀的文章篇幅都不太長,且文章大多為簡單句構成,易于理解。而高中的閱讀語篇在長度和難度上加大了很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過分概括、有理無據(jù)推斷、因果關系錯誤或前后矛盾等邏輯推理錯誤。初高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對閱讀字面意義的理解,更重要是根據(jù)已知內(nèi)容推測作者真實的觀點、態(tài)度和文段的寓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充分發(fā)揮判斷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問題四:數(shù)量質(zhì)量不兼顧,陷入誤區(qū)難提升。
由于新課程改革,初中英語教材容量大、課程緊,學生篇章閱讀時間經(jīng)常得不到充分保證。許多初中教師雖然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意識到這對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但他們的重視僅限于閱讀量,即硬性分派任務,每天一篇或一周幾篇,學生做完即可,不講究質(zhì)量,不探究學生篇章理解程度,不去認真設計閱讀課的教學,覺得學生多讀文章閱讀能力自然就會提高。這種重“數(shù)”輕“質(zhì)”的做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這些做法都限制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差異對比與案例分析
筆者在任教高中英語前,曾有多年的初中英語教學經(jīng)歷,尤其是九年級英語教學。因此,對于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差異有一定的接觸與體會。為了更好地了解銜接時期的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態(tài),以下主要從九年級和高一英語閱讀教材整體差異和個例差異兩個方面進行對比與分析。
(一)九年級與高一英語閱讀教材整體差異對比與分析。
從以下三個表格(見表一、表二和表三)中我們不難看出九年級與高一的閱讀教材各有特點,差異顯著。主要表現(xiàn)如下:
1.話題差異。九年級的英語教材話題相對單一、直觀,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如“學會如何學習”、“我們的變化”、“規(guī)則”、“有趣和尷尬的情形”、“野炊”、“音樂”、“假期”、“志愿者”、“發(fā)明”以及“糟糕的日子”等,無一不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而高一的英語教材話題既廣又深,如“友誼及人際關系”、“英語發(fā)展史”、“旅行描述”、“地震常識”、“偉人品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奧運會”、“信息技術”、“野生動物保護”以及“不同類型的音樂”等。
2.語言功能差異。在語言功能上,九年級英語要求學生學會描述現(xiàn)象或事實。語言功能主要包括“如何學英語”、“過去的生活”、“我們哪些行為是被允許的”、“虛擬情境”、“猜測”、“表達偏好”、“談論想去旅游的地方”、“提供幫助”、“談論發(fā)明的歷史”以及“講述過去經(jīng)歷”等;而高一英語則要求學生會通過自己思考發(fā)表觀點,語言功能主要涵蓋“同意或不同意”、“語言交際困難”、“未來規(guī)劃”、“談論過去經(jīng)歷”、“表達觀點及征求意見”、“談論興趣愛好”、“做決定及探求原因”、“意圖和目的”以及“給建議及談論偏好”。
3.語言結構差異。在語言結構上,九年級側重語言基礎知識,主要有“動詞+by doing”、“used to”、“should be allowed to”、“虛擬語氣”、“情態(tài)動詞表猜測”、“簡單定語從句”、“would 和 hope to”、“動詞短語”、“被動語態(tài)”以及“過去完成時”;而高一則在句式上更復雜,挖得更深,主要包括“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現(xiàn)在進行時表將來”、“定語從句”、“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語從句”、“一般將來時被動語態(tài)”、“現(xiàn)在完成時被動語態(tài)”以及“現(xiàn)在進行時被動語態(tài)”。
4.閱讀選材差異。
在閱讀選材上,九年級主要是以學生為直接對象,從學生的角度來選材,如“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Id lik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等;而高一的選材則更注重不同領域、不同對象,尤其強調(diào)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如“The road to modern English”、“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Elias story”、“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How Daisy learned to protect wildlife”。
(二)九年級與高一英語閱讀教學個例差異對比與分析。
1.教材語篇差異。
九年級教材的閱讀材料語言相對簡單,篇幅短,趣味性強,較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而高中的閱讀材料則句式較為復雜,篇幅長,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閱讀疲勞。
案例一:
九年級人教版英語教材Unit15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 Page 121 3a Reading (見附件一 Page 15)
該篇材料共計137詞。該文通過講述Amy如何循環(huán)利用回收垃圾制造房子的事例,向人們傳達變廢為寶、保護環(huán)境的現(xiàn)實意義。該語篇內(nèi)容簡單,有一定的趣味性,不需要多少背景知識,學生較易理解掌握。
高一人教版英語教材Unit 1 Friendship Page 2 Reading (見附件一 Page 15-16)
該篇文章共371詞,內(nèi)容較長,主要講述Anne通過日記表達對親密接觸大自然的強烈渴望,從而向人們展示二戰(zhàn)期間受迫大眾心理的苦悶以及對自由的向往。該篇文章需要學生對二戰(zhàn)期間德國納粹黨對猶太人的迫害事實有一定的了解,否則閱讀會產(chǎn)生一定的理解障礙。該篇文章句式較為豐富,既有定語從句,又有強調(diào)句等,這對學生的理解掌握又增添了難度。
案例評析:對比兩則材料,高一閱讀語篇的詞匯總量明顯多于九年級的閱讀語篇的詞匯量,是其2至3倍。此外,九年級教學語篇語言結構簡單,極少出現(xiàn)從句等復雜句式;相比之外,高一閱讀語篇的句式多樣,既有定語從句,又有強調(diào)句等,無形中增加了難度。同時,高中的閱讀語篇還需學生有跨文化意識,要求學生對相應的背景知識有一定的掌握。
2.單元詞匯差異。
高一和九年級的生詞表也存在一定的差別。相對而言,九年級生詞表詞匯短,量少,易于記憶;而高一生詞表詞匯量多,詞匯長、難,學生掌握難度大。
案例二:
九年級人教版英語教材Unit11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生詞表(見附件二 Page 17)
該單元詞匯共32個,個別詞匯有一定難度,但整體上還算簡單,多數(shù)為單音節(jié)或雙音節(jié)詞,而且許多單詞的復現(xiàn)率較高。
高一人教版英語教材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生詞表(見附件二 Page 17)
該單元生詞量為60個,少數(shù)單詞為雙音節(jié)詞,多數(shù)為多音節(jié)詞,單詞普遍較長,許多單詞的復現(xiàn)率不高,使用頻率較低。
案例評析:相比之下,九年級的英語詞匯較短,容易記憶,而高一的英語詞匯量多,詞長,記憶難度大,要求學生一定要會用構詞法、發(fā)音規(guī)律等進行記憶;另外九年級的詞匯使用頻率高,而高中的詞匯使用頻率則較低,這也增加的單詞記憶的難度。
3. 閱讀習題差異。
初高中閱讀理解題的難易程度也差別甚大。下面通過一篇中考閱讀理解題和高一的閱讀練習題作對比。
三、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銜接策略的思考
通過以上九年級和高一閱讀教學存在的差異性分析,筆者認為要解決目前初高中英語銜接階段面臨的問題,需要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一)增加詞匯數(shù)量,提高詞匯質(zhì)量。
面對學生詞匯數(shù)量不足、質(zhì)量不高的問題,初高中詞匯教學尤其要重視“詞匯量”,這個“量”既包括數(shù)量又包括質(zhì)量,充足的詞匯量是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基礎和前提。
1. 拓展詞匯數(shù)量是有效閱讀教學的前提。
從數(shù)量上講,學生除了要認真掌握落實課本要求的相關詞匯以外,還要通過學習構詞法來擴大詞匯量,學一個詞就等于學幾個詞,如hope,hopeful,hopefully,hopeless,hopelessly。構詞法教學在高一的教材中也有要求,如高一Module 1 Unit 2 Page 49 Workbook就重點強調(diào)構詞法以及詞綴的重要性,還要求學生加以區(qū)分。另外,老師還要利用各種教學機會有意識擴展學生詞匯量。例如,可以利用平時的課外閱讀材料,從中精選出若干個常用而教材中未出現(xiàn)的詞匯要求學生識記,我經(jīng)常利用學英語報的閱讀材料增加學生課外詞匯量;同時,老師也可每天要求學生掌握幾個生詞,如利用學生課前的Daily Report等學習幾個有關新詞匯;還可以利用當前熱點事件以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隨時教授相關詞匯。除大量閱讀簡易讀物之外,經(jīng)常寫作也是擴大詞匯量的最佳途徑,是鞏固單詞的最好的實踐,筆者在每個單元教學上都堅持要求學生按規(guī)定要求寫一篇文章。“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詞匯的積累也不例外,學生會在這不經(jīng)意間收獲良多。
2. 提升詞匯質(zhì)量是有效閱讀教學的基礎。
從質(zhì)量上來說,中學階段,學生記憶單詞除了要了解一個單詞的最基本的音形義之外,要掌握它的詞性、句中各種靈活用法以及一詞多義等現(xiàn)象。
(1)重視詞性。
初高中教師英語的詞匯教學,不應只重視單詞的書寫記憶,要結合詞性的記憶及掌握。淡化處理詞性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單詞的正確使用和對句子尤其長句和復雜句的理解。但目前許多初中學生并不重視掌握單詞的詞性,能準確識別各種詞性的學生并不多,這也是高一英語教學中令老師頭痛的問題之一。因此初中教師應把詞性記憶與書寫記憶等同對待,為語言的深層學習打好基礎。進入高中階段,高中教師要進一步提高學生詞性分辨能力,增加以具體語境為載體的詞性辨別。高中教材選材中就體現(xiàn)了這一點。比如說,高一Module 1 Unit 3 Travel Journal的Workbook Page 56中就有對不同詞性的辨析題。
(2)掌握一詞多義。
學生掌握某一單詞的意義往往先入為主,只記住核心意義或所學課文中所用意義,不知豐富所學詞匯,了解單詞的各種擴展意義,以至于在一些課外閱讀中會出現(xiàn)誤解或理解不通的現(xiàn)象。例如“Its too noisy, he cant stand it.”一句中的“stand”應理解為“忍受”,也是一個常見義,而如果學生只知道“站立”一個含義,必然影響對此句乃至全文的理解,該詞在初中詞匯教學中就已呈現(xiàn)。高一 Module 1 Unit 2中有這么一個單詞command,多數(shù)學生只關注它的第一種意思“命令”,所以當出現(xiàn)詞組have a good command of的時候,學生就無法理解了。而“掌握”恰恰是生詞表中給出的第二種意思。因此,一定要讓學生在平時單詞積累中重視一詞多義現(xiàn)象,這樣才有可能做到根據(jù)具體語境具體分析單詞的意思。
(3)辨析一詞多個詞性造成的多義。
這種現(xiàn)象也經(jīng)常給學生造成理解問題?!癢hat are you like?”和“What do you like?” 就是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但是單詞詞性及多種詞義都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可以利用語境教學來解決。我們知道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就好比魚離不開水,在語篇中、在情境中教單詞、學單詞、用單詞,學生能更快、更牢固地掌握單詞的音形義及不同的使用。為了讓學生更熟練自如地使用一些重點詞匯短語,我一直嘗試每天給學生幾個講授過的重點詞匯或短語讓他們自主去造句,能力好的同學還能連句成文。學生在造句練習中不僅練習了詞匯的用法,還訓練了英文基本句式、基礎語法知識等,可謂一舉多得。
3. 強化詞匯識記方法是有效閱讀教學的保證。
不少高一學生反映,高中英語學習最直接的壓力來自每單元60-70個詞匯量,經(jīng)常是不斷背、不斷忘,因此初高中教師還應該教授學生如何提高單詞識記的效率。初中教學伊始就要滲透音標教學,講授拼讀規(guī)則,讓學生了解從音到形的拼讀記憶方法。同時,還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一些單詞記憶比賽,來鍛煉他們的記憶速度,這樣學生到了高中后,就能夠較快適應在有限的時間里記憶大量單詞的學習要求。而作為高中老師,在高一剛接手時要舍得在詞匯教學銜接上花時間,再次鞏固學生的音標教學,重視單詞的規(guī)律記憶,語境應用。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尊重人的記憶規(guī)律,單詞記憶檢測要重復循環(huán)進行,提高聽寫、使用頻率。
4. 增加所學詞匯復現(xiàn)率是有效閱讀教學的延伸。
高中教師應重視初中所學詞匯的復現(xiàn)率和適當拓展。高中教師應熟悉初中英語教材中的詞匯,在授課中適時復現(xiàn)初中常用詞匯、詞組等,并適當進行同類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拓展,學生通過以舊帶新的單詞學習方式,既增加了趣味性又降低了難度,易于掌握。
(二)培養(yǎng)閱讀習慣,改善閱讀技巧。
1. 提倡整體閱讀,提高閱讀速度。
(1)不回讀。
對于語言的初學者來說,在閱讀外語文字材料的時候,經(jīng)?;刈x,這不僅浪費時間,更影響對語篇的整體理解。教師應不斷提示學生閱讀中要注重文章大意,不究細節(jié),更不要在只言片語上長時間滯留。要調(diào)動以往的知識與經(jīng)驗去領悟作者的意圖,掌握中心思想和組織結構。初中學生在這一點上會有很大的困難,但只要教師鍥而不舍,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對閱讀材料的整體理解能力會逐步提高。
(2)不指讀、不聲讀、不唇讀。
指讀、聲讀、唇讀都是語言初學者的習慣,但隨著學習的深入,它們的弊端也凸現(xiàn)出來:既打斷閱讀思維的連貫性,破壞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又降低了閱讀速度。為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高中銜接階段教師更要指導學生英語閱讀應以意群為單位,而非以單詞或詞組為單位。要根據(jù)意群,一組組地進行掃視,被收納的是信息,而不是一個個詞匯,這需要學生在大量的閱讀訓練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逐漸體會。
(3)不心譯。
學生在閱讀和整體理解中的又一大障礙就是心譯,即讀一句心譯一句。教師需要反復不斷地提醒學生——要學會用英語思維,即直接用英語接收信息,避免出現(xiàn)將英文翻譯成漢語再去理解這一中間環(huán)節(jié)。限時閱讀是解決以上難題的較好方法??筛鶕?jù)學生的英語水平、讀物的長度和難度、題材等規(guī)定出閱讀時間,讓學生從時間上約束自己,迫使自己定時定量地達到閱讀目標,以利整體理解、快速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2.培養(yǎng)閱讀猜詞能力。
要讓學生明白:“在閱讀中遇到生詞是極為正常的?!痹诔醺咧须A段的閱讀材料中出現(xiàn)2%-3%左右的生詞是大綱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不要遇生詞就查字典或因有生詞而影響閱讀信心。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jù)生詞內(nèi)在結構、前后文所提供的解釋或說明、上下文的邏輯關系、背景知識等對生詞進行猜測,總之,利用各種已知信息推測、判斷詞義是一項重要的閱讀技巧,它也將為學生今后自學提供有利條件。
3.學會正確使用字典。
指導學生選擇一本英漢雙解詞典做自己的良師益友,遇到詞匯方面的疑問可學會自己查字典求得解答。但要注意:在閱讀過程中不允許學生查閱字典;在閱讀結束后,可以利用字典的幫助準確掌握某些重要生詞的詞性、詞義、用法等,以利詞匯的積累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筆者在開學初就指導學生購買朗文或牛津高階英漢字典,這樣可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當中就擁有更大的自主權。
(三)狠抓篇章教學,提高分析能力。
1.初中閱讀教學應重視語篇的完整性。
初中教師不能把閱讀課當精讀課教,教學過程就單純是講解生詞和詞組,逐句逐段地分析結構、語法等,而應參考高中的教學,適當提高對閱讀理解的要求。在教學中,應重視整體的語篇教學,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語言概念,要重視對于文章結構、內(nèi)容、語言表達、作者情感等方面的教學設計,否則會導致只能理解詞句,不理解全文的現(xiàn)象,就失去了語篇本身的價值??梢韵茸寣W生做快速閱讀,概括出段落及文章的大意;然后,補充細節(jié)理解;最后,再講解語言點。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掃讀和跳讀的基本閱讀技能,為高中的閱讀做好鋪墊。
2.高中閱讀教學應側重培養(yǎng)語篇分析能力。
高中教師應更重視對學生分析性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針對記敘、說明、議論等不同的文章體裁,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較為典型的題型,包括尋找文章及段落的關鍵句、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研讀寫作順序、分析因果關系、辨析語段中的語言運用等。學生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一定可以較快提高對語篇的分析理解能力。
3.多渠道、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語感。
復述或背誦段落文章是訓練學生學會整體把握文章的另一個有效課堂教學手段,以此來加強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常見的復述課文的方法有文段填空、列表對比法、利用提示詞或圖片等。在每次語篇教學結束之前,筆者都會設計挖空復述題目來鞏固學生的理解,強化語感。長此以往,頗有收獲。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應是全方位、多渠道的。
(四)強化課外閱讀,重視閱讀講評。
1.適量布置課外閱讀作業(yè)。
以往的初、高中課外作業(yè)多以語法練習為主,忽略了閱讀訓練。閱讀能力的提高,光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它不僅需要閱讀技巧的傳授,更需要保證一定的閱讀量。課外閱讀可以擴大詞匯量、豐富背景知識、鞏固閱讀技能。教師為適應中考、高考中閱讀理解題數(shù)量和難度地不斷增值,必須加大閱讀量,保證學生每天至少一篇文章的閱讀量,同時不能讓學生盲目選材,一定要由教師精選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這樣長期的訓練,必然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 加強典型閱讀材料講評。
在保證閱讀量的同時,為了提高閱讀質(zhì)量,教師要對典型閱讀材料進行講評。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應對典型例題給予充分的闡釋,分析原因和方法。這利于幫助學生更透徹地理解閱讀材料內(nèi)容,同時更重要的是學生的閱讀經(jīng)驗的積累。教師在講評中對學生的肯定和鼓勵,更增強了他們的閱讀興趣,下一次的閱讀質(zhì)量會更高,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
四、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銜接應注意的問題
要有效實施以上閱讀教學銜接策略,我們還必須注意以下四方面問題:
(一)把握好初、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不同特點及要求。
在閱讀教學實踐中,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與初中有較大的差別,不僅要教會學生理解所學的閱讀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怎樣理解閱讀材料,這就要求高中老師重視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和閱讀技能的訓練。既要重視對學生基礎語言知識、基本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更重視對學生情感與態(tài)度等相關因素的培養(yǎng);既關注學生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更關注他們處理信息的過程和發(fā)展相關信息的能力;既重視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更重視獲取閱讀材料不同信息的方式的優(yōu)化整合,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二)重視初、高中教師教法差異對學生造成的影響。
高中英語教材的內(nèi)容多、難度大、要求高,與初中教材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研究把握教材邏輯結構,尋找銜接點,以新舊知識點的銜接帶動思維的突破、知識更新的突破,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樹立整體學習、綜合發(fā)展的意識,提高思維層次,從而使學生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再上新臺階。
(三)注意積累平穩(wěn)過渡與有效銜接的方法。
從高一起,我們就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充分運用課本提供的閱讀材料,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要注意學生的閱讀興趣,把握學生的閱讀心態(tài)。同時要重視運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喚起學生學好英語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