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音樂表達中加入情感,使演奏者和聽眾產生共鳴的演奏方式歷史久遠,情感也是音樂之所以被稱為世界第二通用語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鋼琴教學中加入情感教學是必要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素養(yǎng),提升學生對于鋼琴、音樂、藝術的感悟,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升華,并在未來的演奏過程中將這份情感傳遞給更多的聽眾。本文從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作用入手,分析當前我國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提升情感教育在鋼琴教學中作用的措施。
關鍵詞:情感教育;鋼琴教學
0 引言
鋼琴是世界著名的樂器,對于鋼琴演奏的教學方法已經趨于成熟,其中對于情感教育的要求并未明確,但鋼琴學習過程中的演奏水平提升和鋼琴等級考取過程中都要求演奏者重視對情感的融入。有感情的音樂才能感染聽眾,才是音樂通行世界的通行證,因此情感是鋼琴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基礎方面,教師、學生、家長都必須予以重視。
1 情感在鋼琴教學中的作用
1.1 有利于激發(fā)學習興趣
藝術類學習質量的高低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十分重要的聯(lián)系,情感教育在鋼琴教學中應用可以有效、持續(xù)地激發(fā)學生對鋼琴的學習興趣,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快速消散,只剩下枯燥無味的訓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深度分析、感受作者的情感,不斷提升學生對情感、音樂的品讀水平,在學習和演奏中盡力靠近和實現(xiàn)對作者情感的轉達,有助于學生鋼琴演奏水平的提高、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情感創(chuàng)新表達的能力提升。
1.2 有利于增強成就感
教師將情感教育融入鋼琴教學之中,用鋼琴表達情感就成為演奏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之一。情感的表達成功和成熟能夠使學生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幫助學生體驗不同的情感,體驗用鋼琴表達情感成功的喜悅,為學生建立正確的音樂、藝術學習之路,引導學生在音樂的氛圍中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1.3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將情感融入音樂是鋼琴教學的一部分,也是學生學成后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時的靈感來源。只有在學習階段學會了如何用音樂表達情感,才能在擁有豐沛的情感后用鋼琴和音樂順利表達出來。這種表達情感的欲望往往可以轉化為鋼琴演奏家和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靈感。
2 當前我國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家長攀比嚴重
當前,我國有大比例的學生尤其是兒童在進行鋼琴學習,每年都有大批學生參與鋼琴考級,其中真正學會用鋼琴表達情感的學生僅占少數,更多的學生并未體驗到鋼琴、音樂的魅力就被迫參與考級。甚至有部分學生基本功尚未扎實就被家長要求參與考級,其原因僅是家長之間的攀比,對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和心態(tài)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2.2 鋼琴教學機構混亂
我國部分地區(qū)的鋼琴教育機構管理混亂,因為學校正規(guī)音樂教學時間十分有限,想要依靠小學、初高中的音樂教育考上音樂藝術院校十分困難,絕大多數學生都通過鋼琴教學機構進行學習,而教育機構存在亂收費、亂宣傳、師資水平低下的混亂現(xiàn)象。甚至會從學生參加考級、比賽活動中獲取經濟利益,對真正想學習鋼琴的學生影響深遠。
2.3 教師教學理念落后
當前,我國部分地區(qū)從事鋼琴教學事業(yè)的教師還處于重視技能多于情感融入的教學理念的狀態(tài),在教學時間內更重視指法、彈奏連續(xù)、音準而忽略引導學生在鋼琴中投入情感的教學。這不僅會給學生尤其是年幼的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還會壓抑學生在鋼琴學習和表達上的天賦,嚴重影響鋼琴教學效果,嚴重破壞學生在鋼琴學習道路上的未來。
3 提升情感教育在鋼琴教學中作用的措施
3.1 優(yōu)選鋼琴教學教材
鋼琴練習曲是鋼琴教學中重要的工具,是作者技術和藝術的有機融合體,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體驗情感的重要渠道,是學生學習用鋼琴表達情感的有效參照,因此鋼琴教師要優(yōu)選教學教材,選擇合適的練習曲配合教學工作。鋼琴練習曲并不是作者純理性的表達,也不是單純訓練技巧的工具。與之相反,鋼琴練習曲中往往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風格,是理解一位音樂家、鋼琴家內心的重要途徑。例如,肖邦練習曲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巴赫、胡梅爾、斯克里亞賓等音樂家的練習曲與之區(qū)別十分明顯。鋼琴教師的教學過程主要是指導學生練習鋼琴練習曲,在此過程中不可一味追求技術上的完美,而應當注重對不同作者的練習曲進行情感、表達方面的區(qū)分,引導學生從音樂中體驗作者對音樂、藝術的感悟。
3.2 創(chuàng)設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
在常規(guī)教育過程中,師生間的融洽關系可以對教學效果進行有效輔助。在藝術類教學中,融洽的師生關系對教學效果的推動十分突出。在師生關系融洽的課堂上,學生不懼怕提問,也不懼怕犯錯。因為教師是以引導、指導為主要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對音樂情感進行體驗,并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表達。學生對鋼琴曲的彈奏其實是一種對于鋼琴曲、音樂的二次創(chuàng)作,內含學生對于他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假如學生能夠在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中,就能夠有效提升這種表達的成功率,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并幫助他們早日形成獨特的演奏風格。
3.3 合理結合實際學習效果設置課程內容
學習過程中課程內容設置得是否合理,對于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影響,鋼琴教學亦是如此。同樣的教學教材,不同學生學習的進度和效果必然不同,教師不可用相同的要求標準進行約束。藝術類教學必須因材施教,為學習進度快的、慢的學生安排更適合他們的學習課程內容,不給落后的學生過多的壓力,重視學生對情感的體驗和表達。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在鋼琴教學中,學生對于鋼琴曲情感的體悟和再表達就是必須磨好的“刀”,日后學生才能擁有自我的創(chuàng)作而非一味模仿。
4 結語
在鋼琴演奏中融入情感是常規(guī)化標準,鋼琴教學中運用情感輔助教學也是鋼琴教學中的常規(guī)操作,教師、家長、學生必須了解并正視這一點,不可急功近利要求鋼琴等級而忽視鋼琴學習的基礎,也不可將藝術教育變成獲取名利的手段。要讓鋼琴成為陶冶學生情操、心靈、素養(yǎng)的途徑,讓學生擁有更深的人生層次。
參考文獻:
[1] 李濤,葛婧.“情感”在鋼琴演奏中的作用探討[J].藝術評鑒,2018(06):63-64.
[2] 戴菲.鋼琴練習曲教學中的審美體驗和情感表達研究[J].高教探索,2016(S1):92-93.
作者簡介:陳思赟(1997—),女,江蘇無錫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音樂學(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