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生態(tài)問題日益成為人們廣泛關注的焦點,中外學者們紛紛開始挖掘各哲學家的經典著作中的生態(tài)哲學思想,這使得生態(tài)哲學這一理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鑒于此,本文通過對畢達哥拉斯的生平經歷及其所倡導理念的分析,歸納了一些其中的生態(tài)哲學思想。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闡述了畢達哥拉斯的生態(tài)哲學理念,為后期生態(tài)哲學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最后,作者也想呼吁更多的學者參與到生態(tài)哲學思想研究中來。
關鍵詞:畢達哥拉斯;生態(tài)思想;和諧;動物
一、和諧即美德
宇宙中的一切無不存在著和諧,和諧以其音樂與“有序宇宙”雙重形式僅僅產生于兩相反物,正如尼各馬可引述費羅拉奧斯時所說,“和諧是復合物的一化,是相反物的協和”。
畢達哥拉斯學派首次使用了“宇宙”這一詞,他們用數學思想來表示秩序,使其更加明確。畢達哥拉斯對數學非常感興趣,他認為萬物皆數,數是萬物的本質,是存在由之構成的原則。而整個宇宙是數及其關系的和諧的體系。畢達哥拉斯將數神秘化,說數是眾神之母和萬物之源,是自然界中對立性和否定性的原則。
畢達哥拉斯主張宇宙的和諧與協調就是由“數”來完成的,世界上唯有“數”才是最智慧的,而由“數”促成的和諧與協調是世上最完美的東西。
對于畢達哥拉斯學派來說,基本的觀念不是物質元素,而是結構和形式,或數學關系。畢達哥拉斯學派主張自然之門可以用數學來打開。事物會毀壞,但數學概念卻不會毀壞。(G·希爾貝克 N·伊耶,10)也正因為此,畢達哥拉斯有兩句重要格言即,什么是智慧?數目。什么最美好?和諧。這兩句當中,首先他認為和諧是數目的性質,而數目的和諧可以感染和凈化靈魂,使靈魂同樣處于和諧狀態(tài)。
生態(tài)思想并不僅僅取決于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還取決于我們人類社會,甚至我們每一個個體。我們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之間的關系,也是我們每個人自身所蘊含的生態(tài)關系。正如畢達哥拉斯所傳達給我們的一樣,當一個人的靈魂處于和諧狀態(tài)之時,我們可以說這個人的靈魂得到了凈化,他的思想得到了升華。一旦他的思維指導其自身做出一些行為,那么此時,我們可以說他的思想和行為之間所形成了的關系,即是我們所追尋的健康的生態(tài)關系。
總之,無論是諸如“凈化內心”這種強調人自身的思想和行為之間的生態(tài)關系,還是“施行土葬”這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tài)關系,都傳遞出畢達哥拉斯所追尋的健康的生態(tài)關系。
二、反對屠殺動物
畢達哥拉斯反對人類破壞自然界的和諧秩序,他以克己的態(tài)度生活于友伴之中,衣著從來只是白色羊毛衫,吃食一貫只是面包和蜂蜜,以及各種生熟蔬菜,但非常突出的是絕對不吃蠶豆。畢達哥拉斯主張素食主義,認為人與動物的靈魂可以相互轉化,他信仰靈魂不朽,并鼓勵學生尊重動物。
畢達哥拉斯所提倡的反對屠殺動物,放之于現今社會,其可取性仍有待考究。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我們不可能規(guī)定禁止殺戮一切動物,同時,也并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是不該殺的。一則新聞曾報道稱,250名美國人圍堵中國餐廳,目的是為了救出餐館中的6只雞。這個組織是民間動物保護激進分子,他們稱無法忍受中餐廳殺活雞的行為,所以來拯救它們。
諸如此類激進的行為時有發(fā)生,這些人不去阻止那些以虐待動物為樂趣的人,甚至不組織去保護一些稀有野生動物,而是出來阻礙正常的人類消費行為。此種打著保護動物旗號造成社會動亂的行為不僅沒有促進生態(tài)的發(fā)展,反而阻礙了人類社會的正常進程。
對動物的飼養(yǎng)會消耗許多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資源,也消耗了大量的糧食和谷物。肉類的生產和加工消耗的能量和資源給環(huán)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食素確實可以減少環(huán)境污染、糧食短缺和人口饑餓問題。為了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整個生態(tài)平衡,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人類可以從改變自身的飲食結構上做出應有的貢獻。
總之,今天,我們不能極端地將素食主義理解為做完全意義上的素食者,而是需要在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樹立一種堅定的生活信仰,擺脫物欲橫流的社會帶來的誘惑和羈絆,更多去關懷我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一方面,我們要承認素食主義生態(tài)倫理一句的不足之處,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素食主義生態(tài)倫理價值的魅力所在。
因此,我們要辯證地看待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倡導,汲取其中正確的方面,不斷傳承沿用,摒棄對其言論的錯誤解讀,不把事物絕對化,這樣才能促進生態(tài)社會的發(fā)展。
三、靈魂的潔凈
為了保護靈魂的潔凈,畢達哥拉斯絕對不吃蠶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靈魂觀混合了神秘宗教和他們的哲學,其宗教來源于奧爾弗斯教派的靈魂轉世說。根據這種古老的靈魂觀,一切生物都有靈魂,靈魂不朽,靈魂可由一個身體轉移到另一個身體;為了生前不失去靈魂,或死后重新獲得靈魂,人需要凈化自己的靈魂。
畢達哥拉斯學派力圖使宗教的靈魂觀與哲學觀念相調和。他們認為,靈魂之所以不朽,原因在于他們處于永恒運動之中如同日月星辰等天體。他們中有些人認為靈魂是空氣塵埃,可與幾何點相類比。只要在對待動物的過程中播下痛苦和死亡的種子,我們就與快樂和愛無緣,他所倡導的這個原則一直流傳至今。
恩培多克勒對畢達哥拉斯的靈魂轉生說進行了詳盡的描述,將其作為他的循環(huán)歷史觀的組成部分。作為早期墮落的結果,諸如謀殺者與做偽證者等罪人,他們像游魂野鬼一樣轉存三萬年,從一種艱苦生活轉換到另一種艱苦生活。
四、簡要評價
古希臘哲學家的理性是生態(tài)哲學思想產生的障礙。僅僅用理性不可能發(fā)現生態(tài)關系。生態(tài)關系是復雜的、多樣的,是特定進化過程中的產物,它們完全能夠以許多其他方式出現,因而是偶然的和意外的,取決于各種特殊事態(tài)構成的環(huán)境。因此,必須依靠細心的觀察和實驗才能發(fā)現生態(tài)關系,而理性的邏輯推理是不能發(fā)現復雜的生態(tài)關系的。
在古代,畢達哥拉斯與泰勒斯并駕齊名,是他們將哲學引入希臘世界。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但他從事數學研究與神秘活動則是確有其事,無論是公認的還是事實,他在這兩個領域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畢達哥拉斯經常被尊為哲學家中的第一人,他因倡導死后重生之說而文明。莎士比亞對此學說感受頗深,提到數次。如,在《第十二夜》里,劇中人物馬爾福里奧在與畢達哥拉斯談論宗教信仰時告訴我們說,他相信我們女祖先的靈魂,會碰巧寄居在一只鳥兒的身上。又如《威尼斯商人》里,夏洛克遭到辱罵時,出現了這樣一句話:你幾乎使我動搖了自己的信奉,與畢達哥拉斯達成的共識——動物的靈魂自行植入,到人類的血管之中。
誠然,作為一種唯心主義的世界觀,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學派的科學探索無法找到正確的方向,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給后來的自然哲學以及科學的發(fā)展帶來了很大的消極影響。但是這些失誤,并不能掩蓋畢達哥拉斯在自然科學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列寧曾說過,畢達哥拉斯是“科學思維的萌芽同宗教神話之類幻想間的一種聯系”。
盡管有如此赫赫有名的貢獻,可畢達哥拉斯并沒有留下一本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著作,反而把這一切貢獻歸功于畢達哥拉斯學派。畢達哥拉斯謙遜的風范使得后人銘記在心,倍加懷念這一偉大的哲學家。
參考文獻
[1]G·希爾貝克 N·伊耶,西方哲學史[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2]安東尼·肯尼,牛津西方哲學史[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
[3]郝士釗,西方先哲思想全書[M],中國城市出版社,2011
[4]若弗·馬泰伊,畢達哥拉斯和畢達哥拉斯學派[M],商務印書館,1997(5)
作者簡介
張晨(1993.4~),女,天津濱海新區(qū),天津外國語大學,學生,2017級碩士,研究方向:外國哲學。
(作者單位:天津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