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霞
【摘要】隨著我國制造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對數控專業(y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教學方法已經很難適應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本文以行為導向教學法在《數控編程與操作》理實一體化教學中的應用實例,具體闡述了“以行動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的教學模式在數控專業(yè)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行為導向 項目教學 數控技術 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2-0240-02
一、前言
目前中職學校由于生源短缺,生源年齡普遍偏小,文化素質參差不齊,部分學生不喜歡理論學習,有些學生在上理論課時坐不住,不認真聽課,上課睡覺、玩手機現象時有發(fā)生,如果在專業(yè)課教學上繼續(xù)沿用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體,“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已很難實現職業(yè)教育教學的目標。于是“教什么”、“怎么教”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近幾年來,我們在《數控操作與編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大膽嘗試行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進行了長期的探索與實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項目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通過項目的優(yōu)化和知識點的重組與整合,引導學生參與項目的設計和實踐,將理論與實訓有機結合,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fā)揮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就行為導向教學法在中職數控專業(yè)中的實踐應用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二、行為導向教學法的理論探究
1.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定義
行為導向教學法是以職業(yè)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
2.行為導向教學法的特點
行為導向教學是從教學生“學會學習、掌握技能、培養(yǎng)能力”教學目標出發(fā),使職業(yè)教學從注重“教法”轉到注重“學法”,將學生的在校學習與未來職業(yè)發(fā)展緊密聯系在一起,由教師導演、學生主演,師生共同努力完成的一幕幕精彩學習畫面,最終完成一個又一個勝利篇章。在學習中教師巧設情景因材施教,努力使每個學生都有施展個性才華的機會和舞臺,特別是那些所謂的“差生”,發(fā)掘他們身上的長處,努力放大并充分給予肯定,讓他們得到滿足感,增強自信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三、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案例
(一)課前教學設計
目標群體:教師在備課時首先要了解教學對象-學生,教學對象是數控專業(yè)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專業(yè)基礎課程,如《機械制圖》、《數控車床編程與操作》、《車工工藝》、5周《金工》實訓,學生文化基礎偏低,層次參差不齊,學生的職業(yè)意識相對薄弱,但在金工實訓時學生比較積極,掌握了一定的工藝知識。
班級人數:29名;數控車床:6臺(FANUC系統(tǒng));授課地點:實訓中心(配有仿真軟件一體化教室)。
(二)課題實施過程
1.下達項目傷務書
組織教學:教師不要只是考勤,重點是環(huán)視四周觀看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如學生精神懈怠,沒有進入教學狀態(tài),教師要用詼諧的語言及時提醒。
展示教學目標:展示圖紙及完成的樣品。樣品是上個班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在展示作品時要及時鼓勵學生,如果他們團隊作品質量比樣品好,他們除了可以得到高分,他們的作品可以代替上個班的作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競爭意識。
學生分組:6組(考慮學生學習態(tài)度、基礎知識、繪圖能力、編程能力、操作能力等,人員要合理搭配,明確小組負責人)
2.相關知識準備
教師結合數控仿真軟件講解,在大屏幕展示操作過程,解決機床少的問題。
(1)上海宇龍仿真軟件操作方法
1)軟件的啟動
啟動加密鎖→啟動應用程序→進入數控加工仿真系統(tǒng)→進入數控車床界面(FANUC-0I系統(tǒng)、標準面板)
2)軟件界面組成
數控系統(tǒng)面板→車床操作面板
3)操作步驟
激活機床→回參考點→設置并安裝工件→選擇刀具→輸入程序并編輯→對刀→自動加工→測量工件
(2)數控車床安全操作規(guī)程
數控設備操作,一定要強調安全,做到規(guī)范操作,避免發(fā)生人身、設備、刀具等安全事故,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能力。
操作前的安全操作→操作過程中的安全操作→與編程相關的安全操作→關機時的注意事項
(3)數控車床的基本操作方法
觀察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有不懂的,要重復操作,在實習現場邊演示邊講解,認真組織教學,要求學生愛護實訓設備、刀具、量具等。
機床上電→系統(tǒng)上電→回參考點→裝夾工件→選擇并安裝刀具→輸入程序并編輯→對刀→自動加工→測量工件
3.學生制定工作計劃(收集信息、信息處理、與人交流、與人合作)
教師引導學生(導演的角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
(1)專人負責:要求全員參與,有分工又有合作。
(2)計劃要求:人員安排,時間安排,工作內容,工作步驟,確定的工藝方案。
(3)小組討論工作計劃(教師和其他組的同學可以參與)。
(4)確定工作計劃(小組討論,做出決定)。
4.實施工作計劃(分析問題、獲取信息、解決問題、自我學習、與人合作、操作技能)
教師巡回指導(教練的角色)注意觀察學生,發(fā)現問題及時指導并提供幫助。
(1)分析圖紙(了解零件結構、尺寸、技術要求)
(2)確定加工工藝過程(工具、加工參工參數)
(3)相關計算(基點坐標)
(4)編寫加工程序(優(yōu)化加工程序)
(5)程序的模擬加工(檢驗、修改)
(6)輸入程序(注意輸入程序的坐標值的正負號)
(7)對刀(注意量具的正確使用)
(8)加工工件(注意安全操作)
(9)檢測工件(注意工件的圖紙的比較)
5.展示工作成果(與人交流)
學生各小組派代表在全班做成果展示。要求結合每組的工作計劃展示,包括:完成的時間,項目的完成的工作情況等。教師組織教學(導演的角色)注意觀察學生在展示成果時的優(yōu)點和不足。
6.評估工作計劃(與人交流,互相學習)
學生以班級為單位:組內評估、班級評估、教師總結。教師總結(評委的角色)肯定成績,提出不足和整改措施,最后教師和學生對每個小組要量化考核,完工作品檢測占總成績的60%,學習過程占總成績的40%。
7.反思(自我學習,書面記錄)
教師是朋友的角色,師生共長、共同提高。
(1)學生反思: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增長了哪些能力→制定計劃、實施計劃中還存在哪些問題。
(2)教師反思:項目是否合理→任務書是否明確→學生在制定計劃和實施計劃中還存在哪些問題→針對所發(fā)生的問題有哪些整改措施。
四、分析與反思
在幾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了以行動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的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具體表現在:
1.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熟悉數控機床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
2.掌握了數控加工工藝知識、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知識、刀具的材料、角度等相關知識、合理選擇切削用量的方法。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本課的實施過程中,編程及操作能力、與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有很大提高。
4.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主張學生自己搜集資料,確定方案,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些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
五、行為導向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受以下因素的制約
1.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在行為導向型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每個學習小組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務,教師既要具有專業(yè)理論知識同時還要具有專業(yè)技能,這種“雙師型”教師在中職學校非常缺少。教師要花更多精力去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是設計師,首要任務是以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進行學習情境設計;在教學實施階段,教師是咨詢師,作用是使學生保持一種積極活躍的學習狀態(tài);在考核評價階段,教師是評價者,設計評價程序,主持評價活動。
2.對實驗實習條件要求高。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最好是在理實一體化實訓室進行。要有相關模擬軟件、多媒體設施、數控機床及常用的工夾量具等。
3.對實訓教材要求高?,F有的教材主要是理論教材,主要是追求學科知識體系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目前沒有完全適合采用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教材,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收集大量的資料,打破教材體系,按照課題的形式對原有教材和其他相關學科的資料進行優(yōu)化組合,按照“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分析”的思路,重新設計教學步驟和教學方法。
總之,行動導向教學法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法,還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總結經驗教訓,才能進一步發(fā)揮其優(yōu)勢,為職業(yè)學校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孟豪.淺談項目教學法在數控加工一體化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文匯(上中旬)2014-08.
[2]馬明娟.項目教學法在數控專業(yè)技能課上的應用[J].上海工商信息學校.
[3]孫林華.行動導向性學習法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