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益民
據了解,我國每年有80萬人次的老人因跌倒住院觀察或者治療,280萬人次的老人因跌倒前往急診科掛號就醫(yī),每5個跌倒的老人中就有1個受傷較重(包括各種骨折與外傷),每4個老人中就有1個跌倒至少1次,跌倒過的老人再次跌倒的概率是沒有跌倒過老人的兩倍多,95%的髖部周圍骨折是源于老人跌倒。
老人的髖部周圍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和股骨粗隆骨折)被委婉地稱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對于原來就患有心肺慢性疾病的老人而言,髖部周圍骨折近期的病死率和遠期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都極高。
除了各種骨折以外,老人跌倒后還有兩大危害。一是造成顱腦外傷。對于服用抗凝藥物的老人來說,如果顱內出血,其危險程度會大大增加。二是容易造成惡性循環(huán)。跌倒過的老人由于害怕再次跌倒而不愿出門活動,等到想出門活動時,跌倒的風險直線上升。
老人跌倒的危險因素分為內因和外因兩大類:內因是老人自身生理或病理變化所導致的身體機能下降,外因是容易引起老人跌倒的一切環(huán)境因素。
具備以下特征的老人是跌倒的高危人群:60歲以上的老人,獨居老人,有跌倒史的老人,步態(tài)不穩(wěn)的老人,常頭暈乏力的老人,視力不好的老人,有腦梗死史的老人,關節(jié)不好的老人,睡眠不好的老人,受藥物影響的老人,情緒低落的老人。
老人如何避免跌倒呢?可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入手,具體地講,衣食住行都要注意。
1.衣。要穿合身的衣服,不要穿太長的裙子、褲子,否則,容易自己踩著被絆倒。
2.食。飲食要有規(guī)律,避免血糖大幅波動,否則,易造成暈厥而跌倒;食物中注意添加鈣,增加骨骼強度。
3.住。老人起夜時,要確保通往廁所的路上有燈光;上下樓梯時,一定要扶著扶手;家里的過道里不要擺放東西,避免因為無法避開障礙物而跌倒;洗澡時注意使用防滑墊和洗浴凳。
4.行。平時要穿防滑的、鞋帶緊固的、合腳的鞋;對于步態(tài)不穩(wěn)的老人,可借助步行器、拐杖等走路;要選擇適合自己、能夠堅持下去、不受環(huán)境條件限制、安全可靠的鍛煉方法,如打太極拳。研究證實,長期打太極拳的老人,跌倒的概率很低,這是因為打太極拳可提高下肢的力量,有利于老人控制步態(tài)、避免跌倒。
生活中,發(fā)現老人跌倒后,不要急于扶起,如果其意識清楚,可采取如下措施:
1.詢問老人有無腰、背疼痛,雙腿活動、感覺異常,大小便失禁等腰椎損害情形。
2.如果有明顯的外傷、出血,應立即止血、包扎。如果無相關的專業(yè)知識,不要隨便搬動老人,以免加重病情。
3.如果需要搬動,要保證老人身體平穩(wěn),盡量讓其平臥,并撥打急救電話、通知其家屬,必要時護送老人到醫(yī)院進一步處理。
4.如果老人試圖自己站起,可協助老人緩慢站起,扶他到一邊坐、臥休息并觀察,確認無礙后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