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奎松 隋丹妮
內(nèi)容摘要: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二語學習者出現(xiàn)錯誤是在意料之內(nèi)的,因此偏誤分析應運而生并且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占據(jù)了極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從是什么是偏誤,偏誤分析的程序,偏誤的類別以及糾錯時需要注意的方法等方面進行探究,以期對漢語教學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偏誤分析 程序 類別 糾錯
作為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二十多年來對偏誤分析的研究從未中斷過。所謂偏誤,就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某一個語言要素的時候出現(xiàn)的錯誤,和目的語相比其表現(xiàn)出錯誤或者不完美的特征。語言要素有很多例如詞匯、語法、發(fā)音、語用、語義等,偏誤始終是針對二語學習者這個特定的人群而言,本土語言學習者學習語言所出現(xiàn)的錯誤并不在偏誤分析所研究的范圍內(nèi)。還有一種錯誤是由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精神不集中、粗心導致的,不管是本土語者還是二語學習者都會犯這種錯誤,所以它和偏誤有著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1.偏誤分析的程序
Corder為偏誤分析制定了一整套科學而又簡潔的分析程序,分別是搜集、辨別、描述、解釋、評述。[1]搜集偏誤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情況下會采用問卷調(diào)查、課堂跟蹤或者直接使用中介語語料庫這三種方法。第一和第二種方法搜集的是部分的但代表性不明的樣本資料,耗時長,其優(yōu)點是采集的都是實時樣本,真實性強。語料庫省時省力并且信度和效度更高,但是目前國內(nèi)語料庫建設相對比較落后。偏誤辨別需要注意偏誤與錯誤的區(qū)別,這在引言已經(jīng)有所提及。因此在進行偏誤分析時,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到那些反復出現(xiàn)的、有規(guī)律的偏誤,對于出現(xiàn)頻率較少的錯誤,可以暫時擱置。對于偏誤的描述,首先要確定是哪個方面的偏誤,是語義、語法還是語用抑或是其他方面,然后再逐級往下細分。解釋是偏誤分析的最重要的步驟,首先要區(qū)分語內(nèi)偏誤和語際偏誤。語際偏誤是初期偏誤,是指來自母語的影響;語內(nèi)偏誤是來自目的語的偏誤,屬于高級偏誤。評述就是對偏誤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偏誤是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程度較輕的偏誤基本不影響理解,而有時程度較重的偏誤可能會讓雙方發(fā)生分歧。
2.偏誤的類別
偏誤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即表達偏誤和理解偏誤。[2]表達偏誤可細分為漢字偏誤、詞法偏誤、語音偏誤、句法偏誤、語用偏誤等。漢字偏誤主要是寫字以及識字方面,寫字方面主要針對漢字筆畫、筆順、部件、結(jié)構等漢字本體知識,識字主要是二語習得者在形聲字方面所犯的錯誤。詞法偏誤是二語習得者最容易犯的偏誤,包括詞性、詞義、詞語搭配、生造詞、語用等偏誤。詞法的偏誤原因多種多樣,有母語負遷移、教師講解錯誤、詞語內(nèi)涵理解偏差、目的語泛化等,對于此方面國內(nèi)研究較多并且卓有成就。語音偏誤包括發(fā)音以及語氣偏誤,學生在聲母、韻母、聲調(diào)等方面都會出現(xiàn)發(fā)音錯誤,并且語氣偏誤在國內(nèi)尚未引起足夠重視,可作為今后的新的研究對象。句法偏誤主要是對特定句式的研究,例如把字句、被字句、使動句等等,這不僅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點,也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掌握這些句式對于他們在日常交際來說十分重要,也有利于他們對第二外語本體知識的理解。語用偏誤分為書面語偏誤與口頭語偏誤兩種,前者是指整個語篇的上下文通順度、標點符號書寫的正確程度以及語意連貫程度等,后者是指日常交際中的稱呼、問答、致謝等方面的偏誤。理解偏誤的研究和心理學發(fā)展息息相關,是指人在內(nèi)在認知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偏誤,由于其對心理學、語言學依賴性較大,所以研究難度也較大。
3.偏誤糾錯的原則和技巧
偏誤分析貫穿于每一次外語教學的課堂中,而對于學生的偏誤糾錯也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么如何進行糾錯就成了課堂糾錯中的重點。對于老師來說,如果對于學生的錯誤視而不見,那么不僅老師會感到不糾不快,也不利于學生的長久發(fā)展;對于學生尤其是初學者來說,如果糾錯不當,很有可能會扼殺了他們學習這門外語的興趣,留下終身的陰影。課堂糾錯首先要分析學習者是何種偏誤:是全局偏誤還是局部性偏誤。全局偏誤會影響正常交流并很有可能造成誤解,而局部性偏誤則無傷大雅,在學習初期可以接受。其次需要看場合。如果是在口語課中,直接糾正學生偏誤會大大打擊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如果是在語法課寫作課則可適當當堂糾正以加深學生印象。
4.偏誤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
偏誤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密不可分,一方面偏誤給學生學習漢語確實帶來了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而另一方面,對學生進行偏誤分析可以掌握他們出錯的規(guī)律從而反作用于漢語教學中。我們需要根據(jù)不同的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情況進行分類分析,從而找出解決偏誤的方法,讓更多的外國人加入到漢語熱這股世界潮流中去。
參考文獻
[1]肖奚強.略論偏誤分析的基本原則[J].語言文字應用,2001,(1).
[2]趙春利.對外漢語偏誤分析二十年研究回顧[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3).
(作者介紹:高奎松,沈陽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華文化推廣與傳播;隋丹妮,沈陽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華文化推廣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