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明強 向惠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為臨床上十分常見的一種急危重癥,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安全[1]。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壞死,通常多為在冠狀動脈不穩(wěn)定斑塊破裂、糜爛及內皮損傷基礎上繼發(fā)血栓形成導致冠狀動脈急性、持續(xù)、完全閉塞,血供急劇減少或中斷,從而導致心肌細胞缺血、損傷和壞死過程的臨床綜合征[2-3]。本院對不同方式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并總結分析結果,具體情況見下文描述。
本院收取對象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的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收取時間在2016年2月18日—2017年5月16日,對收取80例患者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平均年齡(61.52±1.35)歲。對照組平均年齡(62.03±1.52)歲。兩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的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各項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能進行對比。
選取所有患者右側橈動脈進行穿刺,并將5F動脈鞘置入,若橈動脈未能穿刺成功則改為穿刺右側股動脈,并將6F動脈鞘置入,術中經鞘管將普通肝素置入(100 IU/kg),若手術在一小時內完成則不追加肝素,若未能在一小時內完成則每小時追加1 000 IU,患者從急診接診后靜脈注射替羅非班,劑量為10μg,并在3分鐘內推注完成,后采用0.15 μg/(kg·min)的速度進行持續(xù)靜脈泵入[4]。
觀察組采取替羅非班(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0328,2009-09-02;生產單位為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藥品特性:化學藥品,50 ml:12.5 mg)聯(lián)合血栓抽治療,具體措施為通過導絲將血栓抽吸導管(Diver CE)送入冠狀動脈內至梗死相關血管處,抽吸血栓后對血栓抽吸導管采用肝素鹽水進行沖洗,后通過西門子GE3200數字減影造影儀反復確認冠狀動脈造影,若造影內可見殘余栓影,則進行反復抽吸(4~6次),待抽吸干凈后于冠狀動脈內注入替羅非班,劑量為0.75 mg(15 ml),并沿著導絲置入藥物洗脫支架,術后持續(xù)泵入替羅非班,泵入速度設置為0.15 μg/(kg·min),持續(xù)泵注36小時。
對照組實施替羅非班治療,治療方法同上[5]。
對比且分析兩組患者的TIMI血流分級及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
對本文所有研究數據及結果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評價,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的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TIMI血流分級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P<0.05。如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TIMI血流分級情況(%)
觀察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相比較,P<0.05。如表2。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最為常見的治療方法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但由于該種治療方式易導致患者血栓脫落和遠端微循環(huán)栓塞,對患者預后情況造成不利影響。而實施一項有效的治療方法十分重要[6]。
鹽酸替羅非班是一種非肽類的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體的可逆性拮抗劑,鹽酸替羅非班通過阻止纖維蛋白原與糖蛋白IIb/IIIa受體結合,從而阻斷血小板的交聯(lián)及血小板的聚集[7-8]。血栓抽吸術的原理在于通過負壓注射器形成較大壓力差,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斑塊中的內皮細胞、血小板、炎性細胞以及脂質碎片吸人導管內,對其進行機械性清除,最終使微血管血栓阻塞情況得到改善,同時還能使心肌灌注情況得到改善[9-10]。TIMI血流分級為冠狀動脈再灌注的主要指標之一,從本文研究數據可見,觀察組患者TIMI血流分級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提示,替羅非班聯(lián)合血栓抽吸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過程中血栓負荷,提高血管再通率和心肌灌注,改善心功能,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11-13]。
本次研究數據,觀察組患者TIMI血流分級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各項指標,P<0.05。觀察組患者心功能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總而言之,替羅非班聯(lián)合血栓抽吸對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冠狀動脈再灌注及心功能具有重要影響。
表2 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改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