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頌
摘 要:花幾百元看舞劇《白毛女》未必能使孩子理解當時的苦難,但結識一個窮孩子卻讓孩子的心靈震撼不已。嘗試一下,你就會發(fā)現(xiàn)“體驗式”教育在孩子身上產(chǎn)生的神奇效果。這是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盧勤總結出來的心得??梢婓w驗是最好的教育。這是一種自己說服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教育,這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教育。實現(xiàn)品德與社會課教學最終目的的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體驗教育。不觸動心靈的說教是蒼白的。這就要求教學必須觸及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引領學生親身經(jīng)歷和真實體驗,在體驗中感悟、收獲,并轉(zhuǎn)化為自己的道德觀念和習慣,逐漸成長。
關鍵詞:德育;道德規(guī)范;道德體驗
一、在學?;顒又畜w驗,形成良好的道德規(guī)范
很長時間以來,學校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追求的目標太高,脫離了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學生腳底下墊上磚頭、豎上云梯也夠不著的東西,很難落實到行動上。在生活中尋找品行教育的資源,這無疑是德育的正途。
如在教學《我能為學校做點什么》時,有的同學提議為學校做張名片,有的同學為學校的未來發(fā)展獻計獻策,有的同學說要為學校披綠裝……針對學校實際,我引導學生開展了我為校園披綠裝活動。我?guī)ьI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種下了一粒??ㄗ选⒒ㄉ?。自從種下的那一刻起,孩子們就把這一棵棵幼苗當成了自己的寶貝。孩子們課間第一件事便是去觀察自己的小苗長勢如何?是不是缺水了?是不是該松土施肥了?或為小苗的枯黃、病蟲擔憂,或為小苗茁壯成長而喜。在孩子們的悉心照料下,一棵棵向日葵昂頭歡笑、花生顆粒飽滿。在我校豐收喜悅會上,學生無比激動。因為正是由于他們的悉心照料、悉心呵護才有今天的收獲。
二、在家庭環(huán)境中體驗,為家人分憂解難
家庭是孩子溫馨的港灣,孩子從這里得到父母的愛、得到家庭的溫暖,享受著被愛的幸福。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孩子是獨生子女,有很多父母出于對孩子的疼愛,喜歡事事包辦,寧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要孩子干活。所以學生難以體會到父母勞動的艱辛,更談不上為家庭分憂解難。
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在教學《家庭因我更美麗》這一單元主題中活動主題《我能行》時,課前我首先召開了一次家長會,希望家長們能改變對孩子的教育觀念,及時扶助孩子健康成長。如董××同學去工廠幫媽媽干活——疊毛巾打包裝,疊兩塊才一分錢。董××回來深有感觸地說:“平時埋怨媽媽給的零花錢少,現(xiàn)在才理解掙錢真不容易。我要疊200塊毛巾才能掙一根冰糕錢。以后我不會再亂花錢了。”孩子們正是有了這樣的體驗,才能真正體會到父母的累,才能更好地為家庭分憂解難。
三、在社會中體驗,建立自己的內(nèi)心道德標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的一些認識和新的道德觀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廣泛的認同,是兒童道德認識與道德行為實踐產(chǎn)生沖突的根本原因。兒童的一些正確的、善良的思想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各種挫折,使學生對德育產(chǎn)生懷疑,從而削弱了教育的引導功能。最好的辦法就是到社會實踐中試一試,從而樹立自己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念,即建立自己的內(nèi)心道德標準。李××說:“有一次我乘車,汽車還未停穩(wěn),人們便涌向車門,由于我的力氣太小竟被擠了出來?!崩睢琳f:“一次我和爸爸去釣魚,水中發(fā)出難聞的氣味,而且水面上漂著一些塑料袋,根本看不出魚兒是否上鉤。”賈××說:“一次我在爬山時,不知誰扔了一個啤酒瓶,差點讓我滑倒?!睆倪@些不愉快的表情中,充滿埋怨的敘述中,學生已深刻領悟到種種不文明行為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眾多不便,迫切希望人人講文明,讓我們的社會更溫馨、更美好!
我還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同學們到敬老院獻愛心,為爺爺奶奶們打掃衛(wèi)生,表演節(jié)目。同學們有的拿著梳子為老奶奶們精心地梳妝打扮;有的拿著抹布認真地擦拭每一件家具、每一塊玻璃;有的揮舞著大掃帚清掃院落;有的則為爺爺奶奶表演節(jié)目,送去歡聲笑語。瞧,整個院子在同學們的愛心行動下被打掃得干干凈凈,每件家具被擦拭得一塵不染,爺爺奶奶們紅光滿面,早已笑得合不攏嘴,一直夸贊著這群可愛的孩子。以后的日子,新開辟的紅領巾一條街上總會看到小小志愿保潔員的身影……路人一個個關切的眼神、一句句夸獎的話語,都深深影響著這群可愛的孩子。當同學們聽到爺爺、奶奶、眾多路人的夸獎時,就已經(jīng)從人們積極的評價中、自己愉悅的情感體驗中獲得正確的認識,建立了自己的道德標準。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課上,無論是探究、討論、調(diào)查還是嘗試,都以觸動學生內(nèi)心的體驗為最高目標。只有學生親自體驗,才會完成徹底的思想洗禮,成長為優(yōu)秀的人??傊?,豐富多彩的體驗讓學生自己來。
參考文獻:
[1]吳洪權.在生活中學習 在學習中生活[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11).
[2]黃志忠.構建行知課程促進學生發(fā)展[J].生活教育,2016(1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