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惠麗
摘 要:小學語文部編本教材于2017年9月開始正式在全國范圍內投入使用,這是一套由我國教育部集中人力物力歷時四年精心編寫的教材,它無論是在教學理念還是在教學內容上都具有高度的新穎性,尤其是在識字教學模塊上,較之傳統(tǒng)的教材版本有了很大的改觀,便于我們集中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當然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應當結合一些新的教學方法,以助力小學語文部編本識字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教材;教學新方法
正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小學語文教材從傳統(tǒng)的角度來說,不僅版本各異,而且教學的針對性也不同,有的則是很大程度上結合了當地的特色,所以學生接受到的知識也就不同。一方面為了保持教育的整齊劃一,另一方面,也為了促進教育的公平性和科學性,我國教育部聯合多方力量,終于將部編本語文教材投入使用。以下就從新教材的利用上,談一談如何開展識字教學,促進教學策略新穎化、多元化,拋磚引玉。
一、新教材配合嶄新的編寫理念
小學語文部編本教材編寫的主要理念體現在:其一,明確立德樹人,在教育過程中有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二,一定要滿足一線教師的教學需要,接地氣;其三,教材的編寫要凸出科學性,尊重小學生在幼年時期的語文認知規(guī)律,不加重兒童的學習負擔,當然也不放縱學生的學習時間,合理作息、科學識記才是王道;其四,要貼合小學生的實踐生活,凸顯時代潮流的氣息。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這一方面來說,通過對比往期的人教版、蘇教版、滬教版等,我們可以發(fā)現,要求兒童掌握的識字量稍稍減少了一些,主要是控制在300個字以內,這對于低年級識字教學來說是一次很大的突破,可以保護兒童的識字興趣。此外,教材中的識字板塊與板塊之間的聯系也甚為緊湊,有利于學生在遞進式的教學步驟中逐漸提升識字能力,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當依據教學實情,善加利用。
二、新教材應用下的識字教學新方法
(一)結合文字的演變歷史,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
我國漢字的形成和匯總經歷了極為復雜而又漫長的歷史,我們今日看到的漢字都是經過簡化之后的文字,在此之前還經歷過甲骨文、象形文、繁體等過程,基于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歷史淵源,筆者認為,在開展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很有必要通過滲透傳統(tǒng)文化,講解文字的演變史,來達到創(chuàng)新識字教學方法的目的,更讓我們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得以不斷傳承和延續(xù)。
比如,在講解《金木水火土》一課時,其一,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在互聯網上檢索“火”這一漢字的演變史,當學生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片展示在眼前時,猶如從古代到現代親身經歷了一番,從而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識字興趣,也讓學生了解到“火”文字的由來和發(fā)展。其二,我們還可以從引導學生思考的角度入手,比如:大家看見“田”字想到了什么?有的學生思維和反應迅速,“四四方方的,難道是莊稼嗎?”如此,便可以更好地引申出“田地”這一詞語,進而提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效性。
(二)從生活角度,激發(fā)兒童識字興趣
最新編寫的這套部編本語文教材,其識字教學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的生活具有緊密聯系。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生活化教學理念,因此綜合來看,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我們應當還原課堂于生活中的情境。比如,在教學《坐井觀天》一課時,為了激發(fā)兒童的識字興趣,筆者采用了“感同身受”的情境體驗式教學方法,讓學生站在班級的窗戶旁邊向外望去,講一講自己都看到了什么!再讓學生聯想自己站在空曠的操場所看到的景象,如此將前后一對比,學生便知道了“坐井觀天”的意思,進而記住這個詞。這種聯系生活體驗而開展的教學方法,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識字欲望具有重大幫助。
(三)規(guī)范兒童書寫,適當融入德育
此外,識字教學不僅包括讓小學生知道如何讀、識記字形結構等,還要讓小學生明白正確書寫漢字不僅是對中華文字的尊重,更是對民族精神的一種繼承,培養(yǎng)小學生漢語語言承接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達到恰當融入德育的效果。如有的小學生在書寫上不注意,經常出現“倒插筆”的現象,或者是隨手將兩個字形相近的漢字寫錯,如“休息”寫成“體息”,“訓練”寫成“訓煉”等等,失之毫厘,謬以千里,這不僅是對學習的不負責,更是對漢字的不尊重,所以,在教學中我們還應當科學滲透德育,讓小學新語文教材識字教學綻放出更奪目的光彩。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整體教學過程中,低年級識字教學可謂重中之重,它不僅是對語文教材大綱的解讀,更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承接。教師當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力圖為今后的書法教學和文學創(chuàng)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結合文字的演變歷史,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從生活角度,激發(fā)兒童識字興趣;規(guī)范兒童書寫,適當融入德育等方法。如此助力兒童識字能力的提升,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也讓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在實踐中得到落實。
參考文獻:
[1]夏風朝.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A].《教育科學》編委會.2017年2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論文匯編[C],2017.
[2]胡根林,陶本一,郭曙倫,等.上海市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字量、字種研究:以上海一期課改H版、S版和現行2004年版小學語文教材為研究對象[J].上海教育科研,2008(4).
x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