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權
師生對話是新時期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模式,目的在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溝通,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數學作為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師生對話無疑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但是在對話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使用正確的策略來應對。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師生對話策略做出以下探析。
小學數學教學中師生對話的重要意義
數學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的一門重要學科,但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采用的往往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主次顛倒,教師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在教學中屬從屬地位,一味被動地接受著教師的灌輸。由于學生的主體性被剝奪,因此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而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了師生對話教學模式后,通過師生之間的對話,一改以往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學生在對話之中,有了更多參與課堂的機會,并且可以將以往不敢提出的問題在課堂上提出來,這為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學透知識提供了極大的保障,是師生對話教學模式的價值所在。
此外,師生對話教學還可以讓課堂變得更加輕松靈活,并且在教師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構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而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若是學生喜愛某位教師,那么學生就會將這種喜愛,轉移到相應的學科之中,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知識,從而為學生學好數學奠定基礎,而這無疑也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師生對話的應用意義所在。
小學數學教學中師生對話策略的探析
結合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良好的對話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師生對話是推動教學發(fā)展的催化劑,但是若想要保障對話的高效性,教師必須要了解學生,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來展開對話,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出師生對話的實效。如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形象思維強于抽象思維的特點,因此在與學生展開對話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在游戲與娛樂的情境之中與學生展開對話,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減輕學習數學的心理負擔,并利用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促使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
如在學習《找規(guī)律》這節(jié)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喜歡動畫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不同形象的小動物,這些動物之中有的顏色相同,有的生活方式相同,學生很容易被這樣的情境所吸引,然后教師再趁熱打鐵,向學生提出“你們發(fā)現這些小動物之間有什么規(guī)律了嗎?”這樣的問題,并借此與學生展開對話,這樣學生不但會積極地參與到對話之中,同時還可以在對話的過程中,更加透徹地理解這部分知識。這就是結合學生的特點,營造對話情境的一種可行的師生對話教學方式。
轉變師生的角色,構建和諧平等的對話
在小學數學教學師生對話開展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明確,高質量的對話必須要建立在平等的關系之上,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以往高高在上的形象,才能真正地贏得學生的喜愛與信任,而這是師生對話的前提條件,是師生對話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首先,教師要明確自身在課堂中的定位。新課標指出,教師是教學中的引導者、參與者,而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有明確自身的定位,給予學生更多的話語權,才能減少學生對教師的畏懼感,從而使學生主動地與教師展開對話。
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在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尤其是對于一些學習能力偏差的學生,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地提出問題。同時學生一旦在對話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教師千萬不要嘲笑、挖苦學生,要耐心地通過對話進行引導,從而幫助學生增長知識。相信在這樣平等、和諧的對話之中,一定可以更好地推動學生成長進步。
通過教學活動,推動師生的對話交流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師生對話教學模式,往往需要借助教學活動得以實現,因此教師通過教學活動,推動師生對話交流,也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如在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小組活動競賽的方式參與到學生的競賽之中,并適時地與學生展開對話,這樣不僅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還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而向學生傳授更多的高效計算策略。又或是在教學《折線統(tǒng)計圖》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實踐調查活動與學生展開對話,教師可以成為學生調查活動的指導者,通過自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進而更好地完成實踐調查任務。這種對話方式,同樣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并推動學生對知識的深化和掌握。由此可以看出,教學活動為師生對話提供了有效的契機,因此在今后的小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活動與學生展開對話。
結語
綜上所述,師生對話教學模式極大地滿足了新課程教學的目標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師生對話,不僅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也可以保障教學效率能進一步提升,但在教師與學生展開對話時,必須要掌握策略,這樣才能實現高質量的對話,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出師生對話教學模式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