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語函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教育需要為每個孩子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但在以往的信息科技教學過程中,教師常采用傳統(tǒng)的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演示為主,學生模仿教師操作進行上機練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不濃,并且學習內(nèi)動力不足,不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目前教師普遍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即由教師依據(jù)教學目標設計任務內(nèi)容,并且指定任務的實施步驟,學生按照教師的引導利用所學知識完成任務,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并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上海市中小學信息科技課程標準》針對此類情況,提出建議,將項目活動引入到學科教學中。在精心設計的、有各種學科背景的項目活動的引領下,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信息技術作為學生認知學習的伙伴,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技術,學會方法,提高信息技術支持下學習知識和完成任務的能力。
基于項目的學習[1](Project-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圍繞某個具體的學習項目,充分選擇和利用最優(yōu)化的學習資源,在實踐體驗、內(nèi)化吸收、探索創(chuàng)新中獲得較為完整和具體的知識,形成專門的技能和得到充分發(fā)展的學習。
項目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將已習得知識融會貫通,進行知識遷移和綜合應用,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解決問題等多元能力。項目學習的主要特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2]
(1)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真實性。項目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源于生活,真實且具體,使學生能夠通過分析問題、尋找解決方法這一過程不斷地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在真實的項目情境中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積累生活經(jīng)驗。
(2)信息獲取途徑的多源性。基于項目的學習往往需要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從多種途徑來獲取解決問題的信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使用任何認知工具來保證項目的正常進行。
(3)學科知識應用的綜合性。項目問題源于生活實際,是綜合且開放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學生調(diào)動多學科的知識儲備,進行綜合應用以解決實際的問題。這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已習得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
(4)小組學習活動的協(xié)作性。由于項目問題的復雜性,學生需要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協(xié)作學習,形成知識共享的良好學習氛圍,共同處理、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協(xié)作學習的過程也可培養(yǎng)學生交流溝通及團隊合作的能力。
(5)項目推進過程的探究性。PBL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引導和輔助,問題是學習的組織中心,學生需要通過不斷的探究來解決問題,提高認知能力,并在探究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創(chuàng)新性思維及批判精神。
項目活動的一般流程通??煞譃閇3]項目選定、制定計劃、活動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動評價等六個步驟。
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應用意識,結合小學生的知識能力與認知水平,將項目活動分割成四個階段開展,具體階段流程圖[4]如右圖所示。
(1)項目分析階段。由教師介紹項目活動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理解項目活動的目的,學生依據(jù)興趣選擇項目主題。由于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故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項目活動進行拆分,從而培養(yǎng)學生拆分整體分步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2)前期準備階段。由教師引導并輔助學生制訂實施計劃,明確組員分工。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做好活動規(guī)劃,細致地制訂活動計劃,合理進行組員分工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因此必須由教師參與并引導學生完成前期規(guī)劃工作。
(3)項目實施階段。這一階段是學生探究學習的主要階段,在收集、制作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諸多問題,此時學生需要進行知識遷移,將多學科知識關聯(lián)起來,教師需要合理引導學生思考資料收集的方法途徑,監(jiān)督學生認真閱讀篩選資料,在學生制作作品遇到困難的時候提供技術支持,此環(huán)節(jié)也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nèi)容開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4)項目驗收階段。此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明晰評價維度,形成作品的評價量規(guī)。在交流環(huán)節(jié)注意引導學生邏輯清晰富有條理地進行成果匯報,并指導學生利用評價量規(guī)進行自我評價、組內(nèi)互評、組間評價。在完成評價之后引導學生給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建議,匯報學生進行反思及作品修改完善。
“用計算機制作演講稿”單元教學設計
◇項目概述
“用計算機制作演講稿”是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小學信息科技》第四單元的內(nèi)容,依據(jù)單元教學內(nèi)容開展《我是小導游》項目活動,選取“上海一日游”為項目主題。本次活動情境設定為3或4人一組成立模擬旅行社,繼而為任課教師提供一份上海一日游的旅游攻略,小組可從不同角度自定義攻略主題。此項目活動通過緊密結合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學以致用,學會借助網(wǎng)絡搜索信息,利用Word制作旅游攻略,并利用演示文稿進行攻略展示,從而使學生掌握網(wǎng)絡搜索和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技巧,通過小組協(xié)作的過程進一步加強對信息進行處理的能力,更好地鍛煉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
◇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樂于動手操作探究。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已經(jīng)認識了網(wǎng)絡,具有一定的信息搜索能力,并掌握了文字和圖片的保存方法,可通過本次項目活動學會制訂搜索策略,完善搜索技能。學生已經(jīng)學過Word軟件的基本操作,能夠熟練應用Word軟件進行圖文混編,能夠將插入文字、圖片的操作技巧遷移至演示文稿的制作過程中,在以往的教學培養(yǎng)過程中,已經(jīng)形成足夠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夠自主學習動畫、切換效果、超鏈接的制作等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技巧。
◇項目計劃
本項目主要在接入網(wǎng)絡的計算機教室進行,首先對學生實施分組,全班53名學生,根據(jù)Word軟件的應用能力分成17個小組,每組3或4人。上表為項目實施計劃,包括項目分析、網(wǎng)絡搜索策略的制訂及演示文稿的使用等相關教學內(nèi)容安排,并計劃在18課時內(nèi)完成全部項目活動內(nèi)容。
◇項目實施
項目分析階段。創(chuàng)設情境,由教師幫助學生明確項目目標,即模擬成立旅行社,為任課教師提供一份“上海一日游”的旅游攻略,引導學生通過對教師的采訪,分析任課教師的出行需求,通過小組討論確定攻略的主題。
前期準備階段。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并梳理旅游攻略的設計要素,小組討論并制訂項目活動計劃,明確組員任務分工。
項目實施階段。學生通過對資料的搜集,學習掌握網(wǎng)絡搜索的策略,并通過確定方案中的景點、交通學會應用百度地圖,能夠規(guī)劃出旅游攻略的時間線。制作項目作品,篩選收集信息,利用Word完成旅游攻略的撰寫(2課時),在撰寫過程中復習已學知識,便于知識遷移。學習本單元中的演示文稿制作的教學內(nèi)容——①制作演示文稿(3課時):認識軟件窗口的組成并完成展示PPT的整體規(guī)劃;輸入文字;插入圖片。②美化演示文稿(2課時):應用設計模板、修改配色方案、設置對象格式;插入藝術字、圖形的組合與翻轉;插入表格。③完成演示文稿(3課時):改變幻燈片的播放順序,為幻燈片添加編號、日期和時間;動畫效果的設計;超鏈接的應用與幻燈片的放映。演示文稿教學的前兩部分學生可以通過知識遷移、教師進行個別輔導來完成,最后一部分可由教師錄制并提供教學微視頻,由學生自主學習教學內(nèi)容。
項目驗收階段。主要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形成評價量規(guī),依據(jù)量規(guī)維度進行展示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由其他同學和教師給出相應的修改意見,由學生進行反思,并參考建議合理修改作品。
[1]胡慶芳,程可拉.美國項目研究模式的學習概論[J].外國教育研究,2003(8):18-21.
[2]高志軍,陶玉鳳.基于項目的學習(PBL)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09(12):92-95.
[3]鐘志賢.信息化教學模式[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080-111.
[4]鄔彤.基于項目的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化教育,2009(6):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