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娜
為扎實推進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更好地履行“服務學校發(fā)展”的理念,應聊城市教育局邀請,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于2018年4月16日至20日組織開展了赴聊城“送教支教”的活動。筆者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并教授了一節(jié)《DIY電腦屏幕保護程序》的程序設計入門課。在準備過程中,筆者對新課標指導下的信息技術課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此與各位同行分享。
在客觀層面上,大多數(shù)的農(nóng)村學生接觸計算機等電子產(chǎn)品比較少,在計算機操作技能方面相對弱一些,對于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缺乏具體的感受與意識。筆者在確立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時,盡可能弱化對編程工具本身的操作要求,降低由計算機操作給學生帶來的畏難情緒,著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究問題的解決方案,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信息意識、計算思維等學科素養(yǎng)。
在主觀層面上,首先,高中生不再僅僅滿足于應用軟件操作方法的學習,他們對實踐背后的理論產(chǎn)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其次,高中生具有極強的個性色彩,具有不同價值觀的高中生對事物的興趣點、意志品質(zhì)及歸因方式均不一樣。在分析學情時,筆者重點考慮學生的興趣點,努力讓這節(jié)課成為一節(jié)“學生想要的”而不只是“學生能上的”課。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一節(jié)好課并非課程本身有多么炫酷,更多的是看學生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因材施教”一直是筆者堅持的重要教學原則之一,因材施教既要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等主觀要素,也要針對他們的基礎、特長等客觀條件,由此選取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不同的學習目標。
筆者的這節(jié)課是基于VB語言的編程入門體驗課,是一節(jié)側重操作類的課,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完成本節(jié)課的“電腦屏保小程序”作品,不僅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VB編程環(huán)境的使用方法,還可以讓他們系統(tǒng)、直觀地感受運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與思維方式。
對于教學案例的選擇,不僅要能體現(xiàn)知識點的學習,還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點,同樣是介紹VB編程,筆者沒有選擇教材提供的“繪制函數(shù)圖像”程序案例,避免復雜的程序語句結構給學生帶來更大的畏難感,而是通過簡單的畫圓函數(shù),實現(xiàn)較為個性、實用的電腦屏保效果圖。作為程序設計的入門課,簡單而又“高大上”的學習案例不僅體現(xiàn)了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更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案例選擇決定了學習的方法”,信息技術教學包括實踐操作類、理論知識類等不同類別的內(nèi)容,因此教學案例的特點、選擇方向有所不同。教師可以借助討論、質(zhì)疑、演講、作品展示等不同的學習活動來學習不同的案例,由此開展更多樣化的教學。教材是教師的重要教學參考,但過度拘泥于教材本身,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教師的教學實效。在案例設計中,靈活處理、運用教材也是教師應該掌握的重要教學技能之一。
這堂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開門見山地讓學生在欣賞個性屏保效果的同時,歸納總結出該案例的核心操作,以及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畫圓—隨機畫圓—自動隨機畫圓—單擊退出程序”,有了這條逐級遞進的學習線索,學生可以有的放矢地逐步完成課堂任務。
在完成第一個子任務“畫圓”的過程中,筆者逐步引導學生從常規(guī)的思維模式,轉(zhuǎn)換到讓計算機來處理、實現(xiàn)畫圓的過程方法。學生不僅可以體驗VB環(huán)境的操作方法,還能嘗試采用計算機處理的方式來界定問題、抽象特征、合理地組織數(shù)據(jù),進而實現(xiàn)計算機畫圓的任務,程序代碼是:Circle (3000, 4000), 2000。
課堂中的第二個子任務是“隨機畫圓”,學生結合屏保效果的分析,可以輕松總結出所畫圓的特點——“位置不同、大小不一、五顏六色”,筆者逐步引導學生思考總結這些表象的本質(zhì)決定因素——“圓心不同、半徑不同、顏色設置不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又一次實現(xiàn)了從問題表征到本質(zhì)特征的抽象過程,同時他們也產(chǎn)生了“什么指令可以讓這些因素變化”的主觀訴求,筆者適時地提出Rnd隨機函數(shù)的應用方法,學生即可借助學案,輕松實現(xiàn)第二個任務。
Rnd函數(shù)能夠產(chǎn)生[0,1)之間的隨機數(shù),如10*Rnd可產(chǎn)生[0,10)之間的隨機數(shù),因此可以借助該函數(shù)調(diào)整圓心坐標及半徑的值,實現(xiàn)位置隨機、大小不一、五顏六色的畫圓效果,則應將代碼修改如下:
Private Sub Form_Click()
Circle(3000*Rnd, _____),_______, RGB(255*Rnd ,________,_______)
End Sub
本堂課第三個子任務是設置“自動隨機畫圓”,“自動”意味著學生要把之前主觀單擊鼠標進行的動作完全交由計算機來進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筆者突出強調(diào)了“每隔一段時間,計算機隨機畫一個圓”,引導學生對“Timer”控件的理解與使用,通過設置該控件的相關屬性等操作,學生可以展示出不同的屏保效果,使他們更深刻地體會計算機處理問題的模式方法:①單擊工具箱中的“Timer”控件,然后在窗體內(nèi)拖動,形成一個“Timer”控件;②右擊“Timer”控件,選擇“屬性窗口”,將其“Interval”屬性值設為300(注意:其單位是“毫秒”,1秒=1000毫秒);③雙擊“Timer”控件,進入代碼窗口,將原來“form_click”中的代碼,剪切到“Timer”控件的代碼子過程中,并在“form_click”程序塊中書寫“end”命令(退出程序的意義);④點擊“啟動”按鈕,觀察運行效果(計算機自動隨機畫圓,單擊退出);⑤為了讓計算機每隔一定時間能自動清屏一下,可再引入一個“Timer”控件,另其“Interval”屬性值設為8000,在其代碼窗口中編寫“Cls”命令即可。
通過前三個子任務的學習與創(chuàng)作,學生已經(jīng)可以在VB環(huán)境中運行個性化的屏保效果,只需將其源程序生成.exe文件,修改文件擴展名為.scr,右擊“安裝”即可設置為真正的系統(tǒng)屏保程序。這一步的完成,滿足了學生對編程應用方面的好奇心,極大地調(diào)動了他們學習編程的欲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現(xiàn)在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教會學生學習,要比單純地教會學生會使用一種軟件、一門語言更重要。學生只有在實踐中經(jīng)歷過程,達成目的,才會有更持久的獲得感。
在學生完成作品的過程中,筆者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作品中的可取之處及不足之處,讓全體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評價與思考中,對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案例,筆者會讓學生自主闡述評價作品。這個過程也是鍛煉學生思維、語言組織能力的過程,有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課堂的最后,筆者設計了一個綜合性評價,就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及課堂開展過程中的利與弊展開討論,進行綜合性的點評,對學生日后的學習及課外拓展起到較好的鋪墊作用。
“評為促教”,過程性評價主張評價過程與教學過程的交叉和融合、評價主體與客體的互動與整合,但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所以選取評價對象要具備典型性;總結性評價一定要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做出系統(tǒng)性、總結性的評價。
在本次活動最后的研課環(huán)節(jié),通過領導專家和各位同行的點評指導,筆者也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處,主要問題有:①課堂每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把握得不夠準確,略顯“頭重腳輕”,前面關于畫圓的數(shù)學知識講解過多(內(nèi)容相對簡單,可略講一點),應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后期引導學生完善程序的環(huán)節(jié)中,這也是對所學知識的提升;②個人的教學語言略顯繁瑣,不夠精煉,有些專業(yè)術語沒必要解釋過多,要在空間上、思維上適當留白,以激勵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走出去,引進來”,每一次學習的經(jīng)歷,都不同程度地激勵筆者在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提升、進步,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將取長補短,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